近日,随着“明港-武钢”铁水联运首班列车的汽笛声响彻中原大地,河南信阳至江苏溧阳的物流通道翻开崭新一页。这趟满载2000吨钢坯的列车,不仅驶出了铁路服务实体经济的“加速度”,更以“多式联运”的创新实践,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物流行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生动范本。

“堵点”变“通途”,铁路方案彰显智慧。长期以来,信阳钢厂的钢坯运输受限于公路转水路的传统模式,运力波动大、成本高企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武汉铁路物流中心主动破题,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以“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铁水联运方案。通过整合铁路精准调度与水路规模运输的双重优势,打造“门到港”无缝衔接的运输链条。铁路运输的稳定性有效规避了天气、路况等不确定因素,水路的低成本则让长距离运输更具经济性。这一变革不仅为企业年均节省大量物流成本,更将运输效率提升至新高度,真正实现了“物畅其流、货通天下”。正如企业负责人感叹:“从公路到铁水联运,变的是路径,增的是效益,强的是信心!”
强保障优服务,铁路担当筑牢后盾。铁水联运班列的顺利开行,离不开铁路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和全链条护航。武汉铁路物流中心以“保畅通、提效率、促安全”为目标,多措并举夯实运输保障:一方面,动态优化空车资源配置,精准匹配企业生产节奏,确保“车等货”无缝衔接;另一方面,严格制定装卸标准,全程监控钢坯加固、车辆调配等环节,以“零误差”保障大宗物资运输安全。此外,铁路部门还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物流总包”方案,将运输、仓储、中转等环节一体化整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从“单一承运”到“全程服务”的转变,既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的体现。
谋长远促融合,铁路动能激活全局。“明港-武钢”铁水联运通道的贯通,不仅是运输方式的升级,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落子。对于信阳钢厂而言,运输瓶颈的突破意味着产能释放与市场拓展的双重机遇;对长江经济带而言,铁路与水运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放大了黄金水道的辐射效应,助推沿江产业带高效联通。武汉铁路物流中心提出“打造铁水联运品牌”的愿景,正是瞄准了多式联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价值——通过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通过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以此次班列开行为起点,铁路部门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现代物流体系。未来,随着更多定制化联运线路的开辟、数智化物流平台的搭建,铁路必将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这趟驰骋在荆楚大地上的钢铁驼队,不仅承载着企业腾飞的希望,更奏响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强音。(湖北谷城 刘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