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一个自身的坐标轴。宇宙有自己的坐标,太阳有自己的坐标,地球也有自己的坐标;一花一草一木都有一个各自独一无二的坐标轴。
人的思想、人的灵魂、人的认知,人的骨肉、脏腑、气血也都有各自独一无二的坐标轴。
什么是万物坐标轴?
上下左右、今夕纵横就是所谓的万物坐标轴。不仅空间有坐标,时间也有坐标;不仅有形之物有坐标,无形之物也有坐标。
一滴水、一粒沙、一颗尘埃都有它们各自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
在一张纸上点一个点是一维,画一条线是二维,但是这个点、这条线、包括这张纸,在更大的空间中它们本身就已经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道生一维,一维生二维,二维生三维,三维生万物。
万事万物都生活在一个三维时空之中,严格意义上的一维、二维、包括道,其实并不存在。
一维、二维和道,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只不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三维世界而已。
万事万物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存在,也不会毫无自己的三维坐标位而存在。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就是去观察万物三维的状态;
常有,就是去观察万物一二维的状态;
常道,就是去观察万物“有无合一”的状态(一二三维合一的状态)。
万物三维的状态是宏观、是整体、是全局、是现实、是运动、是变化、是玄玄之妙用;
万物一二维的状态是微观、是局部、是细节、是边界、是构造。
世间万物都是三维构造的样子。三维来源于二维,二维来源于一维。世间不会有哪一个真实物体不包含一维和二维。二维就相当于阴阳,一维就相当于太极。
从微观层面看,两个相邻的细胞就可以组成一对阴阳,这一对阴阳又组合成更大一级的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合太极,以至于合成心肝脾肺肾等每一个器官。
从宏观层面看,人的身体拥有阴阳、表里和内外的区别。处于身体之内的脏腑,就相当于阴;处于身体较外层的骨肉,就相当于阳。
脏腑(阴)骨肉(阳)皆有气。气就是阳中之阳。
脏腑骨肉皆有血。血就是阴中之阴。
所以中医常有脏腑、骨肉、阴阳、气血、表里、虚实的概念。假如搞不懂这些概念的细微区别,大概率是很难精通医理的。
无论人们对太极、阴阳、虚实多么精通,它们都还只是处于万物的一二维层面,都还没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的整体的宏观层面。
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三维的、整体的、宏观的现实世界之中。中医之所以难学,可能就在于它需要钻研一维和二维。
人的骨肉、脏腑、气血,都拥有自身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
人的气血、脏腑和骨肉只有呆在其正常的位置上,人们才会身体康健、精神奕奕。
一花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甚至人的脏腑、气血和骨肉也有自身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
那么人的思想、人的认知、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人的情感、人的心灵,有没有自身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情感位置。”
在家庭之中、在职场之中,在夫妻之间、在父子之间、在朋友之间,那些能够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总是能够满面春风、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总是抑郁、总是碰壁、总是被忽略。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当彼此之间的位置太远,强行的拉扯或攀附,就必然会带来不健康、不舒服、甚至是病变或崩塌。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有物质不匹配,还可以有灵魂不匹配、精神不匹配、思想不匹配、认知不匹配、情绪不匹配、性格不匹配、习惯不匹配、心理不匹配、理想不匹配、目标不匹配、意志不匹配,还有理念不匹配、三观不匹配。
世间有那么多的不匹配,所以才会有人说:“人生能得三五知己,实值庆幸!”
然而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的不匹配,应该怎么更好地区分它们呢?
其实人只有身心二物而已。身体是外在,心灵是内在;身份、地位、物质、财富、美丑,都是外在的物质不匹配;
性格、习惯、思想、理念、心理、心性、灵性、灵魂、情感、情绪方面的不匹配,都是内在不匹配,都是精神不匹配。
其实人的心灵就是人的精神,就是人心,就是人性,就是人的灵魂。人们大多都只能凭借自身经验囫囵吞枣地去看。即使有人想要找人去求教和学习,也几乎无处可学。
然而个人认为:研读传统国学,应该是学习和认识人类心灵的最快途径了吧!
儒道佛对于人类心灵的认识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涉猎。
阳明心学更是开诚布公的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物。”吾性就是吾心。
佛家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其实就是在述说心灵虚无一物的特性。
孔子说:“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人只有在能格物、有认知、能一心一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修心养德。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其实就是在论述人的心灵。然而全书全文却没有一个心字。假如人们读《心经》,却又不向心灵方面去联想,又怎么可能读懂《心经》呢?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心法,就是一切有为心法;也就是说人的一切念头和幻想,就像露珠一样,就像闪电一样,就像梦幻泡影一样,难以常存。
“应作如是观”,就是指我们就应该这样看待人的灵魂、看待人的精神、看待人的心灵。
人的“有为法”、有为心法,既然如梦幻泡影一样不可靠,故而人们就需要无为法,也就是需要老子所说的无为;更进一步、更明确一点来说,就是“不自是、不自见、不自矜”,就是无为而为。
即使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懂得了心灵的奥妙,他们因为众生智力和时空等的限制,也大多无法传达清楚。
个人认为:对于人类自身内在心灵的认识,还是三魂七魄的理论更加科学合理、清晰明了一些。
天地万物皆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人的骨肉气血、人的灵魂意志也都有各自独一无二的三维坐标位。
一阴一阳、一虚一实,骨肉气血为实,灵魂意志为虚。
气血位置不移,则骨肉强健;心性坐标不偏,则神魂坚定。
魂是阴,魄是阳;心魂守护于内,心魄驰骋于外。天地人三魂,天魂守于内,人魂驰于外。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