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位女尼姑,圆寂后坐缸3年修成正果,身体已经失去女性特征

刘老太说故事 2022-11-01 18:09:25

大道无私真福德,悲心救苦降祯祥。傲骨虚心真力量,热肠冷眼大慈悲。众生困苦是我苦,如来悲心即我心。一心念佛观自在,随缘行善妙吉祥。

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开始逐渐扎根在每一个角落,这让中国后来也出现了不少影响佛教历史的僧人,这其中不乏很多大师。到了近代以后,因为中国爆发战乱频繁的缘故,导致了不少人出家为僧以躲避战乱,而在民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她在29岁便正式出家了,不过她可并不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是为了探寻佛学中的真理。于是她踏上了前往山西五台山的旅程,后来她在85岁圆寂后,在坐缸三年后居然修成了正果,那么这位大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一、从大家闺秀到出家为僧

山西五台山一直都是佛教的圣地,当地的僧人有不少选择在圆寂后选择坐缸的,不过很多僧人都没有能修成正果。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一位大师圆寂后,在坐缸三年后居然修成了正果,这成了五台山修行僧人的一个榜样,她就是仁义师太。

仁义大师在出家之前曾是一位大家闺秀,家境殷实,她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在旧时代是十分罕见的。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又受到了新式教育,理论上来说仁义大师是怎么都不会与出家为僧挂上钩的。不过仁义大师却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偶然接触到了佛学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在学习佛学经典中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甚至去听僧人讲经时都被僧人夸赞道她这是有着过人天赋的弟子。

得到肯定后仁义大师继续在佛学上加深造诣,甚至还对父母提出了要去山西五台山出家为僧的想法,这让她的父母顿时十分紧张,反复劝说她,希望她能够放弃出家的想法。为了能够防止女儿出家为僧,仁义大师的父母早早地就给她张罗婚事,希望借助婚姻来锁住她。

不久后,仁义大师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到了吉林,当时的东北正值日本殖民时期,虽然在日本的高压统治下有着无数人出来反抗挑起战火,但终究敌不过日军的强大,被依数镇压了,于是东北地区总体来看还算得上是太平的。无需躲避战火的仁义大师最终还是突破了婚姻的束缚,在爱情与信仰之间,她果断选择了信仰,还不远万里来到了山西五台山预备剃发为僧,不久后她正式成了一名出家的僧人。

二、钻研医术,后修成正果

来到五台山后,仁义大师便抛弃了自己的俗名姜素敏,转而有了现在的法号。在日后不断地修行中仁义大师不仅在佛学上造诣深厚,还在医学上有了不俗的成就。学习中医的仁义大师在战争年间帮助过不少百姓渡过了难关,由此也让仁义大师在实践中中践行佛学的价值观,这让仁义大师在佛学的造诣上又更上一层楼。

后来随着战火的燃及,仁义大师竟然主动要求加入到医疗队中,成为战时的临时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挽救了不少战士的生命,还看到了在战争之下生命的脆弱,于是她在回到五台山后,倾家荡产来修缮寺庙,同时为不少心中有信仰的人讲解佛经。

数十年如一日地行善,讲经的仁义大师终于在1995年圆寂了。由于当地僧人都有圆寂后坐缸的习俗,于是仁义大师在圆寂后也选择了坐缸。不料在坐缸三年后,仁义大师不仅保存了一副不腐的肉身,还凝结出了不少舍利子,由此仁义大师可算是修成了正果了。不过保存的肉身却已经失去了女性特征了,这也是从常规科学角度无法解释的事,于是便对仁义大师修成正果的传奇故事将其列为了五台山的一出佛教修行中的经典。

三、结语:

作为出生于富贵人家的仁义大师而言,学习佛学,出家为僧完全是为了信仰,而非是其他缘故,这也为她最后修成正果奠定了基础,由此也得到了后人极高的评价。

1 阅读: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