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天才指挥家”舟舟,被拆穿后,后来过得如何?

刘老太说故事 2022-10-30 16:28:54

1998年5月,一部纪录片《舟舟的世界》横空出世,将胡一舟这样一位“智障天才”带到了大众面前,借此机会他跃身成为80、90年代的初代网红。虽然疾病使他的智力无异于几岁孩童,但只要一站上舞台,他便会随着音乐挥舞手中的指挥棒,直到一曲终了。这样励志而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时之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随着时光流逝和热度的散去,舟舟也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的他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似乎鲜有人了解与关心。这位“天才指挥家”背后所隐藏的,是一场精心包装和编造的骗局,还是一个令人唏嘘和叹息的故事?

舟舟出生于1978年愚人节,父亲为他取名为胡一舟,希望他能如一帆扁舟般平稳地航行在人生旅途中。他的降生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盼,本该为平凡的小家庭带去更多欢声笑语,但上天仿佛在无意之间与这一家三口开了个玩笑。舟舟出生后一个月,便被确诊为先天性愚型儿,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氏综合征。

这样的消息对于刚升级为父母的夫妻俩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虽然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也都身体康健,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会患上这样的罕见疾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该如何承担舟舟日后不菲的治疗费用,他的成长过程也必然会充满着周遭人异样的眼光。想到这些,夫妻二人总是以泪洗面,舟舟的母亲更是想过带着舟舟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好在舟舟的父亲一直劝慰开导着妻子,日子再苦再难,只要咬紧牙关,总能看到黎明和曙光。虽然舟舟一出生便被上帝关上了智力的那扇窗户,但父母却从未有过放弃他的打算,而是用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悉心照料着他长大。

但舟舟的特殊,注定他的成长过程会是坎坷不平的。幼时的他懵懵懂懂,时常会被别的孩子欺负和奚落,甚至被扒光过衣服。同龄人的家长甚至会因舟舟的病而拒绝让自己的孩子与他接触、相处。对于普通人而言易如反掌的生活自理和融入社会,对于舟舟这样的孩子而言却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难题。

舟舟的父亲在武汉交响乐团工作,是一名低音提琴手。看到儿子所遭遇的一切,他十分心疼,决定工作时将儿子带在身边,更好地保护和照料他。

在武汉歌舞剧院的日子里,最初舟舟还是会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默默待在角落里,不去了解和碰触周遭的一切事物。但慢慢的,音乐似乎一点点感化和改变了舟舟。他开始会哼唱听到的旋律,也会跟随着音乐敲打出节拍或是舞动自己的身体。音乐似乎在一点一滴地融入进他身处的那个无人了解的世界。

父亲从舟舟的变化中看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希望之光,那就是培养舟舟成为乐团指挥。虽然对舟舟而言,并不可能真正学会和理解复杂的乐理知识,但他会通过观察,模仿乐团中的指挥手跟随着音乐挥舞指挥棒。

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台的编导张以庆在采访乐团的过程中看到了舟舟指挥的全过程,他同情于他们一家的遭遇与经历,也认定他的故事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于是便围绕舟舟展开了一系列采访和录制,最后剪辑成为《舟舟的世界》。

纪录片刚一问世便反响非凡,人们被舟舟在舞台上的光芒与风采所吸引,也被他身患疾病仍追求音乐梦想的经历所打动。舟舟一时间声名大噪,各类演出邀约不断,他更在1999年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此开启了自己“低能指挥家”的职业生涯。

多年后的今天,舟舟在褪去了镁光灯的映照之后,已然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其实他并不会真正的指挥,而只是会简单机械地对基础的指挥动作进行模仿和重复。他所拥有的“智障天才”、“低能指挥家”等诸多名头,更多是有心之人为赚取利益所进行的夸大宣传和包装。

但这也绝非对社会大众的欺骗,人们从舟舟身上获得的感动是真实存在的。他虽然无法理解和感悟音乐,但音乐通过他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纪录片播出后他所收到的邀约和演出,使他能靠自己得到一份收入养活自己,也为他所代表的特殊群体提供了另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1 阅读: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