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期在军事领域有所行动。
根据台湾东森新闻的报道,台湾海军的精锐力量,即海龙蛙兵,可能存在撤离金门与马祖的可能性,转而驻扎在澎湖地区。
金门岛占地150平方公里,与厦门相距不足10公里,乃台海区域最为敏感的前哨据点。
海龙蛙兵系台湾军方的尖兵部队,长期驻扎于金门、马祖等前沿岛屿,其核心任务在于防范敌方的登陆行动。这支部队以两栖作战、以特种渗透、反恐为主要任务,该单位位于台湾防御体系的最前线。
在2024年3月,美国与台湾曾公开宣布“绿色贝雷帽”部队将实现永久驻扎于金门的决定。然而,这一举动尚未满周年,便自陷困境,传出赖清德计划在金门实施“撤军”的消息。
台湾军事部门并未公开确认此事,然而,业界共识倾向于认为,这一决策系在全面考量当前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与形势演变的基础上,所采取的防御策略优化措施。
继2024年佩洛西访台事件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常规化的台湾周边军事演习,驻扎在金门的台湾军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驻扎于金门的军队人数已从2023年的三千人减少至二零二五年初的不足八百人。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若高调宣称“主动撤军”,其动机或旨在将被动撤离的现实转化为展现“和平善意”的举动,实则意图促使大陆减少军事施压,进而推动局势向其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此情境下,赖清德政府显然认定,澎湖的战略价值显著提升。澎湖位于台湾海峡的核心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防范自中南部海域可能发起登陆行动的关键屏障。
台湾地区的防御配置调整之后。澎湖作为关键的战略要塞,将扮演台湾防御体系中的核心角色。
蔡英文政府此一举措,彰显了其对大陆军事压力的深切认知,并企图通过策略调整以挽回劣势,然而可供操作的余地有限,近乎自我陶醉之举。
显然,赖清德正执意于一条路径,旨在强化台湾的自卫能力,以此增强抵抗潜在统一的压力,或是提升谈判时的议价空间。
其举止言谈,始终绕不开美国的影响,若无美国的支援,他的一切努力都将归于无效。美国在对待台湾海峡的立场与做法上,往往表里不一。
新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于2月11日在德国举行记者会,一面夸大“中国威胁”,倡导盟国应统一战线以应对中国;另一面则清晰表示特朗普政府无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冲突。
当前,美军的紧迫任务在于整治五角大楼内存在的浪费、多余开支及编制过剩问题,同时明确指出暂无撤军计划,确保不会采取任何削弱美国军事作战或战术实力的举措。
针对中国的策略主要指的是除军事冲突之外的一切方式,这涵盖了美国在不对华发动战争的前提下所能采取的所有行动。
进而指出,尽管美国致力于国内政治生态的管理,其并不会因资源分配的局限而放松对外部利益或战略资产的掌控。
而台湾恰好位于这两个条件的交汇点,美国期望维持台海现状,实则这一现状对中国的合理性与利益均构成不利影响。倘若美国持续增强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同时谨慎管理以避免冲突升级,此举便能对中国构成制约效应。
因此,台湾从金门撤军被视为微小举措,对全局形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美国持续以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为掩护,实际上通过维持现状策略,试图分化中国,然而,这似乎构成了其唯一可行的操作路径,别无他法。台湾仅为棋局中的卒子,无论其如何躁动,皆难以逾越两大国所默许的边界线。
在这一背景下,唯一拥有战略选择的主体是大陆,而时间成为决定性要素。一方面,随时间推移,大陆的军事优势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中国认同度的下降趋势亦愈发明显。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达成最终目标,构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