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大量研究报告梳理,汽车领域这5大细分方向潜力惊人,或有20倍增长空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突破,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张。我总结了这5个方向的核心股票,全部都列出来了,大家都收藏起来,可别错过。
第一个方向:高压快充在国内高压快充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这般迅猛的增长态势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广阔机遇。从 2022 到 2025 年,规模从 100 亿激增至 300 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0%,直至 2030 年有望攀升至 579.06 亿,短短数年间市场空间增长 5 倍。
许继电气:潜心研发出适配比亚迪超级 e 平台的 1000V/600A 超充模块。该模块运用先进电力电子技术,通过优化电路拓扑结构,大幅提升电能转换效率,能在极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量,让充电时长显著缩短。在超充模块制造领域,其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不断推动行业朝着更高功率、更高效快充方向迈进。欣锐科技:作为车载电源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为华为、小鹏等车企的高压平台车型提供核心电源。其研发的电源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的功率器件与独特的稳压稳流控制算法,即便在高压快充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用电需求,也能持续输出稳定高效的电力,有力支撑车辆电气系统稳定运行,在车载高压电源供应方面优势尽显。万马股份:成功实现 960kW 液冷超充桩的量产,并在比亚迪超充站投入使用。这款超充桩搭载了自主研发的高效液冷散热系统,冷却介质在封闭循环管路中快速带走充电过程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桩体始终保持低温运行状态。不仅大幅提升充电效率,还极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在大功率超充桩市场中独占鳌头。华工科技:推出的 1800V 高压 PTC 芯片及 800V 平台加热器,在高压快充热管理环节至关重要。高压 PTC 芯片利用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特性,根据充电设备温度自动调节发热功率;800V 平台加热器采用先进的加热元件与智能温控技术,在不同工况下,无论是低温环境提升设备温度,还是高温时辅助散热系统均衡温度,都能保障充电设备稳定运行,技术优势突出。金冠股份:精心打造的高压液冷快充设备产品,具备卓越的散热性能。设备内部采用特殊设计的散热鳍片与高效冷却液循环系统,能够迅速将高压快充时产生的高热量散发出去。凭借这一优势,为高压快充技术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硬件保障,在相关设备研发制造领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盛弘股份:作为 800V 高压电源的国产独家合作方,深度参与比亚迪超充站建设。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对高压电源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输出电压稳定、电流精准可控。借助与比亚迪的紧密合作,在高压电源供应领域成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随着比亚迪超充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有望凭借订单增长实现业务腾飞。英可瑞:顺利完成 1000V 电源模块研发认证,其充电模块在市场中占比超 30%。在研发过程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先进的控制芯片,大幅提升模块的功率密度与转换效率。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与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在高压电源模块领域树立起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创新潮流。奥特迅: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成熟兆瓦级充电堆运营经验的企业,在大规模充电设施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充电堆的布局规划、设备选型,到日常运营管理、故障应急处理,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这些经验能够为高压快充的大规模普及提供宝贵借鉴,助力行业高效构建充电网络。泰永长征:推出的 1000V 高压快充产品已成功上市,并与国家电网携手建设超充示范站。产品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与国家电网电力系统的兼容性,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与电网的高效交互。借助国家电网庞大的资源优势,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迅速抢占先机,有力推动高压快充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与布局。永贵电器: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液冷充电枪商业化量产的企业,高压连接器市场占有率超 25%。其液冷充电枪采用先进的液冷技术,冷却液在枪头内部循环带走热量,确保充电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稳定。同时,高压连接器采用特殊材料与结构设计,保障连接稳定可靠、导电性能优良,在充电枪及连接器领域优势显著,为高压快充连接的顺畅性提供坚实保障。中熔电气:作为车规级熔断器的行业龙头,为高压快充系统提供核心安全保护。其生产的熔断器采用高性能熔断材料与精准的熔断控制技术,当高压快充系统出现异常电流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切断电路,防止过流对系统造成损坏。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在高压快充安全保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守护着整个行业的安全发展。第二个方向:固态电池在 2024 - 2030 年这短短 6 年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从预估的 54.19 亿元人民币,狂飙至超 2500 亿元,规模增长近 50 倍,堪称行业发展的 “加速度之王”。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为行业内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赣锋锂业:率先投产首条 2 亿瓦时固态电池中试线,为高压快充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奠定基础。凭借先进工艺与研发实力,计划在 2027 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届时有望大幅提升固态电池产能,为高压快充提供更充足、高效的储能支持,推动行业迈向新台阶。国轩高科:聚焦硫化物路线,成功研发车规级 “金石电池”。该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显著,契合高压快充对电池性能的严苛要求。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有望借 “金石电池” 在高压快充电池市场抢占先机,助力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充电效率提升。当升科技: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固态锂电批量出货的正极材料企业,在高压快充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其正极材料为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提供保障,通过大规模出货积累经验,不断优化产品,持续推动固态电池在高压快充领域的广泛应用。容百科技:积极投身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试制,计划于 2027 年实现小批量供应。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提升电池快充性能至关重要,容百科技的研发进展将为高压快充固态电池发展注入新动力,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上海洗霸:在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上进展顺利,同时储备硫化物、氯化物等多元技术路线。丰富的技术储备使其能灵活应对高压快充固态电池技术需求变化,为行业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助力固态电池性能全方位提升。金龙羽:固态电解质材料已通过第三方检测,半固态电池也完成内部测试。其技术成果为高压快充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后续有望凭借可靠产品,在高压快充电池市场分得一杯羹,推动半固态电池实际应用。凯盛科技: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完成中试验证,为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研发添砖加瓦。该材料在电池性能提升方面具有潜力,公司后续将基于此成果,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相关产品开发,助力行业技术革新。天赐材料:完成固态电池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添加剂中试生产。LiFSI 添加剂对改善固态电池充放电性能意义重大,天赐材料的中试成功,将为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生产提供关键原材料保障,推动行业供应链完善。第三个方向:一体化压铸2023 年,国内一体化压铸市场规模尚不足 200 亿,可到 2030 年,机构预测其规模将达 2614 亿,短短数年增长超 10 倍。
力劲科技:力劲科技重磅推出 12000 吨超大型智能压铸单元,凭借超高压强输出与智能操控系统,能将熔融金属精准注入模具,压铸出超精密复杂的汽车部件,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成为车企实现一体化压铸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在设备制造领域一骑绝尘。伊之密:伊之密 9000 吨压铸产品与一汽铸造深度合作,设备运用先进温控技术,确保压铸全程模具温度均衡,保障压铸件品质稳定。通过与一汽的协作,持续优化设备性能,为压铸设备与车企协同发展提供了优秀范例。立石科技:立石科技为极氪 009 量身打造 7200 吨巨型压铸机,搭载自主研发的快速脱模装置,显著缩短压铸循环时间。配套的十几套巨型压铸自动化设备,构建起高效连贯的生产线,在定制化压铸装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方面优势尽显。拓普集团:拓普集团作为国内先行者,依托大型压铸机率先实现一体化超大压铸车身后舱的量产。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压铸工艺,有效减少产品缺陷,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引领汽车车身制造向一体化压铸模式转变。万丰奥威:万丰奥威作为镁合金深加工全球 “霸主” 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铝合金轮毂生产基地,掌握前沿材料成型技术。所生产的镁、铝合金材料兼具高强度与低密度特性,为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提供理想材料,在全球汽车材料供应领域举足轻重。广东鸿图:广东鸿图身为国内压铸业务的领军者,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铝合金压铸件生产商。从创新模具设计,到压铸流程精细管控,再到严格质检,形成完善高效生产体系。凭借丰富产品品类与过硬质量,为众多汽车品牌输送优质压铸零部件,稳居国内压铸市场前列。文灿股份:文灿股份作为铝合金铸件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 9000T 压铸机这一 “利器”。依靠精湛压铸工艺,能够制造出结构复杂、精度极高的铝合金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部位,在铝合金压铸技术及产品质量方面树立行业标杆。第四个方向:智能座舱2023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约为1055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超过1680亿元。
德赛西威:作为国内智能座舱领域的领航者,德赛西威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敏锐市场洞察,在行业内率先将 DeepSeek AI 融入智能座舱系统。这一前沿 AI 技术大幅提升了座舱语音交互、智能导航及信息娱乐等功能的智能化水平,让座舱体验更流畅、便捷,巩固了其在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的龙头地位。中科创达:中科创达以全球智能操作系统龙头之姿,深度扎根车载软件生态。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操作系统,不仅具备强大兼容性,能无缝对接各类硬件设备,还通过与众多车企、软件开发商合作,打造丰富多样的车载应用,从底层系统支撑到上层应用拓展,全方位布局智能座舱软件领域。华阳集团:在智能座舱赛道,华阳集团多点开花。其智能座舱产品涵盖智能中控、全液晶仪表盘等,交互设计简洁直观;车载光学方面,提供高分辨率摄像头,保障清晰视觉感知;HUD 领域,推出的抬头显示系统可将关键驾驶信息投射于挡风玻璃,提升驾驶安全性,在多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四维图新:在智能座舱体系中,四维图新专注于提供精准定位与导航服务。其高精度地图数据及先进定位算法,能实时、精准为车辆定位,结合路况信息提供最优导航路线,为用户出行提供可靠指引,是智能座舱实现智能导航功能的关键服务商。路畅科技:路畅科技借助大模型技术为智能座舱赋能。通过对人机交互界面和操作逻辑的深度优化,让座舱操作更符合用户习惯,交互更自然流畅,如优化语音指令识别与执行流程,显著提升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豪恩汽电:豪恩汽电作为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供应商,其传感器产品在无人驾驶车辆及智能座舱中发挥关键作用。各类传感器精准感知车辆周边环境、驾驶员状态等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座舱系统,助力实现自动泊车、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为智能座舱安全与智能化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保隆科技:保隆科技专注于汽车传感器和 ADAS 产品生产。其生产的压力、温度、位置等传感器,为智能座舱实时反馈车辆关键部件状态;ADAS 产品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与智能化程度,是智能座舱实现全面感知与智能决策的重要一环。联创电子:在智能座舱视觉感知领域,联创电子优势明显。作为比亚迪车载摄像头模组核心供应商,其提供的光学镜头成像清晰、畸变率低,能满足智能座舱对摄像头高清、稳定成像的需求,助力实现智能驾驶辅助、车内监控等功能。伯特利:伯特利作为线控制动系统领域龙头,为比亚迪供应线控制动系统。该系统响应速度快、制动精准,能根据智能座舱指令及车辆行驶状态,快速调整制动力度,是保障车辆安全、实现智能驾驶协同控制的关键系统,在智能座舱关联的行车安全领域地位重要。第五个方向:无人驾驶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3993亿,预计到2030年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人民。增长3倍以上。
华阳集团:作为百度 Apollo 生态的首批成员,深度融入百度 Apollo 计划。通过紧密协作,华阳集团将百度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与自身在智能座舱、车载光学及 HUD 等领域的优势相结合。例如,利用百度的高精度地图与智能算法,优化其智能座舱产品的导航与交互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融合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经纬恒润:专注于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研发,其辅助驾驶系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与百度 Apollo 展开合作。借助百度 Apollo 的技术平台,经纬恒润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精度与决策能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运算效率也得以增强,为智能座舱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提供有力支撑,在智能驾驶产品供应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德赛西威:与英伟达携手,全力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尤其是高性能智驾域控产品。英伟达强大的算力芯片与德赛西威深厚的汽车电子研发能力碰撞出火花,使得其智驾域控产品能够高效处理复杂的自动驾驶数据,精准执行驾驶决策。这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自动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也为智能座舱提供更强大的智能驾驶功能拓展空间,巩固了德赛西威在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均胜电子:与特斯拉开展多年业务合作,为其供应智能座舱类与汽车安全类产品。在智能座舱方面,均胜电子凭借精湛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为特斯拉打造出高品质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座椅等产品,提升座舱的舒适性与智能化程度;汽车安全类产品如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等,严格保障驾乘人员安全,通过与特斯拉的合作,均胜电子在智能座舱及汽车安全市场树立了良好口碑。保隆科技: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空气悬架系统、车用传感器、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TPMS 实时监测轮胎气压,保障行车安全;空气悬架系统提升车辆驾乘舒适性;车用传感器精准感知车辆状态信息;ADAS 辅助驾驶员做出正确决策。这些产品为智能座舱提供了车辆关键状态数据,助力实现智能座舱对车辆的全面监测与智能控制,在智能座舱相关零部件供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地平线:专注于推动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芯片升级,其研发的芯片具备强大的算力与高效的算法处理能力。这些芯片能够快速处理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实现对道路环境、车辆周边物体的精准识别与分析,为智能座舱的自动驾驶功能提供核心的运算支持,是智能座舱向高级别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技术推动者。黑芝麻智能:以 AI 视觉芯片为核心产品,为无人驾驶车辆的视觉感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其芯片能够高效处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准确识别交通标志、行人、车辆等目标物体,为车辆自动驾驶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智能座舱中,该芯片助力实现智能驾驶辅助、车内监控等视觉相关功能,提升智能座舱的智能化水平与安全性,在智能座舱视觉感知芯片领域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