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不要因为大学生扎堆考公而感叹浪费人才,只要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就会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目前大学生理想的毕业出路,主要集中在考公务员、事业编制、国企、互联网大厂和出国留学,其中前3种都是因为有稳定的编制。上到985大学硕博研究生,下到专升本的学生,都在为考编而努力。
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求一战上岸,不惜放弃校招机会,脱产备考,凡考必报,以考代练。相信自己35岁之前,体制内必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家长也是喜忧参半,想阻止学生的疯狂行为,又没有更好的职业规划可供学生选择。
作为考编学生的家长,不了解体制内招聘机制和工作环境的,会特别支持子女考编。一旦上岸就是全家人的骄傲。即使月薪只有3000,也是稳定而有面子的工作,比在互联网大厂年薪几十万还令家长满意。
在体制内工作的家长,通常很早开始就在给子女铺路。按照体制内人员的要求来教育子女,从小重视学习成绩,争取考上名牌大学,要是有机会拿到“萝卜岗”,考生上岸的几率也会大增。
那些没有能力给子女铺路的家长便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想让子女享受体制内的稳定待遇,另一方面又担心子女考不上。毕竟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岸者十之一二,几乎90%大学生考编都将沦为炮灰,原因很现实。
一位在体制内工作了20年的公务员,看完公务员招聘岗位以后,发现很多岗位都是“萝卜岗”,就是为考生“个性化定制”的。三无家庭的学生在报考阶段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上岸的难度大增。若不是有经验的人掀开这层“遮羞布”,外行人很难看出猫腻。
之所以体制内人员的子女,更容易上岸,并不是在考试和录取方面占优势,而是在报考环节上。有经验的家长会帮子女选择出最适合、最容易上岸的岗位,学生只要全力以赴备考即可。
尤其是国企和事业编制招聘,公告发布时间比较随机,有资源的家长能更早得到消息,然后准备资料,让学生备考。三无家庭的学生什么都要靠自己,稍不留神错过招聘公告,可能就会错过考试。如此一来,上岸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
要是三无家庭的学生,能找到可靠的亲友或老师帮忙筛选报考方案,或许能对早日上岸有所助益。毕竟现在的大环境之下,民营企业工作着实没有保障,AI一旦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岗位都将会被取代,唯有体制内人员还有安身之所。
再加上延迟退休方案即将公布,所有大学生都不想在35岁以后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上岸就是一劳永逸,眼下辛苦一些,福气都在后头呢。
考编对于三无家庭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友好的,凡进必考的政策,不存在学历歧视和家长资源背景的碾压。家长无论有多大能力,学生都要通过笔试和复试才行。
绝大多数考编的学生都怕遇到“萝卜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内定的事实。实际上所谓的“萝卜岗”也只是在报考门槛方面加以限制,降低竞争压力,其他方面和普通岗位是没有区别的。
体制内某单位领导,因为器重一位工作多年非常有能力的合同工,想要给她转正的机会,然后大力提拔,特意为她申请了“萝卜岗”。结果连续2年这位合同工笔试成绩都没达到复试线,被社会上报考的普通考生拔得头筹,领导也十分无奈。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岗位考试的过程都是公平公正的,即使到面试环节也无法作假。只要考生有能力,根本不用在乎是不是萝卜岗。狭路相逢勇者胜,备考阶段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脚踏实地学习,才是早日上岸的不二法则。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大学生扎堆考编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4月创作打卡挑战赛#
无论什么岗位考试都是公平公正的?你真会讲笑话
报考萝卜岗,考上都没好下场
我们学校保洁阿姨的儿子,夫妻俩都是保洁员,黑龙江人,下岗多年,在武汉安家也多年,去年考公务员,就录取了,税务部门,也还是有公平可言的,也可能运气好
都明白还要试……
高学历遍地的社会,学历再也不值钱了
特么的 小编扯淡 什么工作都被AI取代 为什么考公务员 压力小 节假日多 奖金高 五险一金高 各种福利 多 轻松 不用受气
萝卜岗也能考上,看看你用心了没有
面试就是暗箱操作[笑着哭]
比高考和难度比都大
现在体制外的企业不好做,劳动法成了一纸空文,而且,万一企业倒闭,即使是研究生35岁也没人要,体制内工资低但好歹旱涝保收
体制内工作多少年可以买房?
会不会有这么一天,普通家庭的孩子都不报考了,达不到五比一的开考比例
勤奋就能致富,知识改变命运。[睡觉]
多写关于考编的内容及招生单位的名额人数!
不是大学生就有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