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最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4月9日,美国总统高调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同时放话要在这期间达成一系列贸易协议,否则关税大棒将重新落下。然而,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动却迟迟不见踪影——截至4月15日,距离期限过去仅8天,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公开承认:90天内搞定所有协议?不可能!
贝森特公开承认不可能
这番改口并不令人意外。贝森特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美国除了中国,还有14个重要贸易伙伴,且多数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谈判流程复杂,短时间内敲定正式法律文件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真正的难点并非时间不够,而是美国的条件太“霸道”。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方提出的核心要求是让伙伴国“选边站”——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贝森特甚至向特朗普提交了一份详细战略,计划拉拢70多个国家围堵中国商品和生产链,试图以此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他乐观预估,日本、英国、韩国等“铁杆盟友”可能会率先妥协。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脸。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开宣布与美国达成此类协议。就连一向紧跟美国步伐的日本,也由高层官员石破茂明确表态:“不会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更别提越南、印尼等制造业新兴国家——它们的经济命脉早已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若为讨好美国而自断生路,无异于经济自杀。
石破茂明确表态不会让步
美国的算盘为何打不响?答案很简单:中国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全球产业链的“必选项”。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领域的供应链地位无可替代。强行要求各国与中国“脱钩”,等于逼它们放弃性价比最优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市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条件,自然没人愿意买单。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必选项”
更讽刺的是,美国政府的反复无常也让盟友心存疑虑。特朗普团队向来以“朝令夕改”著称——今天说暂停关税,明天可能翻脸加征;今天承诺90天期限,明天或许随意延长。这种“狼来了”的谈判风格,谁还敢押上本国经济利益豪赌?
如今,贝森特的“改口”更像是提前找台阶下。若90天后协议依旧挂零,美国大概率会宣布“延长谈判期”;若特朗普失去耐心,也可能直接重启关税战。但无论哪种结局,都暴露了美国经济胁迫手段的局限性:在各国利益深度交融的今天,单边霸凌只会让“美国优先”越来越像“美国孤立”。而中国,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产业链优势,悄然成为全球经济博弈中的定盘星。
90天搞定关税协议?傻子都知道大金毛就是想在6月份前通过关税大棒搞定6.5万亿的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