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好几个月的申请和审核流程,那份决定性的授衔人员名单终于递到了毛主席的手里头。
毛主席细细看了一圈后,觉得大部分安排都挺合心意的。
到底是谁被毛主席从授衔的名单里拿掉了?为啥会有这样的决定呢?
【二野的三号人物,却总被当成马夫?】
1948年的某一天,有位二野的干部接到任务,得赶到二野的组织部门去登记入职。
由于组织部那时候设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他费了好大劲,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刚好在村口碰到了一个穿着简单的退伍老兵在给马喂食,他径直走过去,向这位老兵打听路怎么走。
老兵听完之后,嘴角上扬,轻声说道:“我带你过去吧,村里头没门牌号,确实容易迷路,你就跟着我走好了。”
路上,那位老兵很亲切地打听起他的家里事儿,他俩边走边聊,乐呵呵地在乡村小道上走着。
没过多久,他们碰见了两位走得很快的战士,看上去像是在找某个人。
两个战士走近他们时,立刻停下脚步,满脸惊异地挺直身子,恭敬地行了军礼。
当干部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回礼时,旁边的老兵乐呵呵地朝那两位战士轻轻摇了摇手。
接着,就听到有个战士喊道:“领导,您咋又到处溜达了?邓政委他们还等着您去开会呢。”
老兵一听,立马迈开步子,和战士们一块儿快步走了。可没走多远,他就停下了脚步,转头对旁边一个战士吩咐:“这位同志得去组织部,小李,你领他过去一下。”
老兵的身影逐渐消失后,那位干部按捺不住好奇心,转头问小战士那位老兵究竟是谁。
战士压低声音回应,这位是我们二野的副政委同时还是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同志。
听到那消息,干部眼睛一下瞪得老大,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
说起来,张际春在二野里可是排第四号的大人物,就排在刘邓陈三位领导之后,没想到他竟会在村子口那儿亲自喂马。
小士兵对他的那副表情已经见怪不怪,平静地讲道:
张主任平时就爱往基层跑,到处瞅瞅看看。我们一不留神,他就没影了,好多不太熟的同事还经常把他误认为是普通马夫呢。
张际春虽然平时生活简简单单,不讲究啥排场,但一说到做政治思想工作,那可真是有两把刷子,能力相当强。
由于他性格和蔼,爱听战士们的心声,而且他早在1926年就成为了党员,因此战士们都亲切地管他叫“老妈妈”。
大伙儿一听这绰号,多半会觉得尴尬,但张副政委却笑得合不拢嘴,坦然接受,还觉得这是战士们对他亲近的表现。
他靠着像慈母一样的性格,把刘邓两位首长的指示和安排顺利传达给下面的单位,并且在整个野战军的政治工作中都执行到位。
这位将军,他有着超过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但奇怪的是,在1955年那次重要的授衔仪式上,他的名字并未出现。
说起来,其他三支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军衔最低都是上将级别,而谭政和罗瑞卿,他们更是厉害,直接被评为了大将军。
为啥就张际春没赶上授衔呢?这背后有啥故事呢?
【毛主席亲自点将,张际春无缘授衔】
张际春为啥没拿到军衔,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因为他1954年就调到中央去上班了。
在张际春前往中央任职前,他在西南地区身兼数职,包括了二野副政委在内的9个重要角色,整天忙活着平定匪患、筹备进军西藏等一连串的任务。
通过他和邓公等一群人的辛勤付出,西南地区慢慢步入了平稳安宁的轨道,老百姓也开始过上了安稳舒心的日子。
尽管张际春每天的任务都堆得满满当当,但他从没犯过错,干啥都利索有条理。
依然坚持走到基层,和士兵们面对面交谈,这样可以直接了解他们的想法进步和成长情况。
1954年春天刚开始那会儿,张际春正一门心思扑在大西南的建设上,冷不丁地,他接到了中央拍来的电文。
毛主席和周总理安排他到中宣部工作,让他当上了副部长,并且还得管文教办公室,当个主任。
大家都知道张际春很有本事,早在红军那会儿,他就特别看重文艺宣传这块儿。他自己动手,又导又编了部叫《庐山之雪》的讽刺剧,那时候可火了,大家都爱看。
后来,由于他在红军大学和抗大这些地方教书带学生,毛主席特别看重他的本事,直接挑选了这位早年跟他一起上井冈山的老战友。
接到中央的命令,张际春二话不说就决定照做,哪怕这意味着要放下自己穿了三十多年的军装。
那时候,外面都在传说要发军衔的事情了,因为这个,很多人都不想去地方上任职了。
以张际春的背景和经验来看,当个上将那是轻轻松松的事儿,完全没问题。
他却咧着嘴说道:
肩章上星星多几颗少几颗,其实没啥大不了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这才是最关键的。
接着,张际春毫不犹豫地跟过去的伙伴们说了声再见,然后就动身去北京办理入职手续了。
毛主席特地见了这位以前很器重的将领,问他对换岗位有啥看法。
张际春说,他一直在部队负责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对地方的宣传事务没那么了解。
毛主席鼓励他说,只要将在军队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地方工作中,就能把事儿办好。
张际春一门心思扑在宣传部的活儿上,虽然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议论着授衔的事儿,但他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
即便得知毛主席把他的名字从授衔的名单中划掉,他仍旧没有丝毫的牢骚和怨气,心里只想着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张际春到了宣传部后,老跟各大媒体的领头人见面交流。
我琢磨着通过各种途径去传播马列主义这些理念,那时候真的引起了不少积极的回应。
他还是个党性十足的老一辈革命者,对党的机密和任务十分看重。
每次搞定一份文件,我都会特别认真地整理好,归到该放的地方,而且坚决不让孩子们跑到办公室来瞎闹。
就算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也没退缩,硬气地保守着党的机密。
【结语:】
老一辈的革命英雄们之所以让人敬仰,不光是因为他们打下了赫赫有名的战绩,更因为他们对待普通老百姓和士兵时特别谦逊和和气。
另外,说到名和利,他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觉得轻如草芥。看看邓公、李先念还有张际春这些人,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说到底,按他们的战功,本该拿到很高的军职,但他们为了国家的进步,果断放弃了成为建国初期将领的机会。这种毫不利己的精神,真的让人佩服,也值得我们学习。
郴州红色记忆:说说党史学习里的郴州红人——宣传高手和政工头头张际春在郴州的红色历史里,得聊聊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就是张际春。他啊,不仅是个宣传的好手,还是个政工方面的领头人。说起张际春,他在党史学习教育里可是经常被提起。为啥呢?因为他真的很有本事,把宣传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大家都愿意听他的。他不仅口才好,还能深入人心,把党的思想、方针、政策都讲得明明白白,让人一听就懂,一懂就信。而且啊,他在政工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带团队、做管理,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在他的带领下,队伍里的思想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大家齐心协力,战斗力杠杠的。所以啊,说张际春是郴州的红色人物,那是一点都不为过。他不仅是我们党的优秀宣传家,更是个出色的政工领导者。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都在郴州的红色历史里闪闪发光。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