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内耗成瘾的我:刷到前同事融资500万那晚,我的法令纹居然变浅了

是京京呀 2025-03-05 22:31:29

你好呀,我是京京,这是我第50篇原创文章。努力靠自媒体养活自己的北漂姑娘,今天更要加油鸭!

01 我们常常陷入不自知的内耗陷阱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焦虑呢?

因为我们常常陷入不自知的内耗陷阱中。而这一切都是“比较”二字在捣鬼。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断被比较。

小时候,妈妈总是说:“你为什么不像邻居家的小孩那样乖巧懂事?”

上学后,老师又会说:“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

进入职场后,领导还会问:“你怎么不如某某那么拼命,做得业绩这么好?”

从小,我们活在“被比较”的世界里,不知不觉间,这种比较已渗透进我们潜意识中,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地铁的车窗里,看着自己35岁的面庞,各种纹路若隐若现,再看看旁边20出头的小女孩,突然难过了好久。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块离职创业的前同事,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大环境里,竟然融资了500万,刚刚签完协议,心里一阵发酸。

看到同学二胎满月了会慌,甚至看到楼下奶茶店小妹考上了公务员都会愣神。

人类的比较本能,简直比刷短视频还上瘾。

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日常”去和别人“高光时刻”对比,仿佛拿素颜照和别人精修过的照片PK一样。

殊不知,这种不自知的内耗,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潜藏已久的敌人。

它没有锋利的外形,没有显而易见的威胁,但它却能悄无声息地消耗我们的精力,侵蚀我们的内心。

02 内耗是一剂毒药,蚕食我们为数不多的热情

社会的压力不断提醒我们:要不断进步,要比别人更好,要超越他人。

这种竞争心理从小便深入我们的骨髓。

我们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财富、外貌、家庭、事业、甚至情感生活去和别人对比。

这种情绪,看似短暂而微不足道,却能够在我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滋生出无尽的焦虑和不安。

但亲爱的,可能没人告诉你,那些你羡慕的“高光人物”也许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

那个前同事为了融资,天天熬夜到凌晨3点,掉了大把头发,刚去医院挂了点滴;那个奶茶店的小妹刚经历了失恋,虽然成功上岸,但依然走不出那段阴影。

就像我们朋友圈里永远都是周末Brunch、旅游、美好的日常,谁会发那些深夜加班到胆汁反流,或者蹲在厕所哭泣的时刻呢?

人前闪闪发光,人后暗自疗伤。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剪辑师”,却常常把别人的“成片”当成“原始素材”来做比较。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对比自己和他人,却忘了最基本的事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挂钩。

内耗,这种看不见的敌人,比外界的压力更具破坏力。它来自我们内心的自我怀疑、自我指责和自我否定。

心生病了,得治!

03 放过自己,才会变得更好

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与其纠结于过去的选择与他人的优越,不如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unsetunset(1)关掉“人生计时器”unsetunset

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30岁必须结婚”“35岁前要当总监”的宇宙法则。

有人30岁退休,有人50岁重返校园,有人70岁跑步锻炼。

时间不是一根发条,而是橡皮泥--重点是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而不是赶在几点前捏完!

unsetunset(2)建立“反内耗账户”unsetunset

与一切内耗的事情say goodbye!

自媒体账号刚开通收益的时候,我恨不得分分钟看一次数据,看到它一动不动,我就焦头烂额,吃不好睡不好。

后来我告诉自己,拒绝内耗,于是,去他妈的狗屁数据,老娘索性不看了,反而,心情愉悦,快乐加倍!

每次想和别人比较时,我就去做点滋养自己的事,比如敷面膜、做深蹲、看书。

把这些“储蓄”积累起来,比整天盯着别人“余额”有意义多了。

unsetunset(3)试试“错位对标法”unsetunset

别和20岁的小姑娘比胶原蛋白,和她们比职场经验;别和全职妈妈比家庭幸福值,和她们比说走就走的自由。

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身份都有专属的“甜度测评表”,我们要把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挖掘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才能更好地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放下我们对外界的期待和自我的不满,享受每一个当下,迈向更加平和的内心。

关于作者:90后,靠读书做自媒体,逆天改命的农村第一代女大学生,没有211、985的光环,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突破农村贫瘠的思维认知,积累人生第一桶金,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认命的人,永远有资格重启人生,读书改变命运,我可以,你也可以!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