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然而,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个日本记者动了歪心思,他向邓小平提问道:“您认为钓鱼岛属于哪个国家?”这件事情的源头,还要从1972年说起。当时,正是处于苏联强势,美国势微的时候,美国在全球寻找盟友。恰好此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持续恶化,中美两国有了外交的需求。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书写了新中国和美国外交的第一页。日本在二战后一直接受美国的控制,之前就有与中国建立外交的想法。只是受制于美国不敢表露出来,如今美国表露出缓和的想法,日本自然也想要对华外交。1978年10月,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前来日本访问。按理来说日本应该派人在飞机外迎接,但为了表示重视,日本外相园田直,直接主动进入机舱向邓小平等人表示欢迎。看到园田直进来,邓小平也十分高兴地与他握手。园田直说道:“您的到来,为日本带来了艳阳天。”日本外相这向前多走的几步,却体现了整个国家对于日本来访的重视。但即使如此,由于冷战思维的影响,依旧有一些人对两国关系不怀好意。在访问日本几天后,邓小平接受邀请参加了中日记者招待会。在会上,有个日本记者动了歪心思,他向邓小平提问道:“您认为钓鱼岛属于哪个国家?”钓鱼岛问题,可以说是中日之间经常被提及的矛盾。早在宋朝时期,中国人就将钓鱼岛划归到自己的版图里。明清时期,钓鱼岛更是实现了直接管辖。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台湾被割让出去,钓鱼岛也一起被日本非法占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理应被归还给中国的钓鱼岛,被美国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里,还演了一出“钓鱼岛归还日本”的闹剧,让人笑掉大牙。从那之后,钓鱼岛就成了中日之间的重要矛盾。听到记者的提问,在场的日本官员纷纷变了脸色。而日本外相更是吓得腿软。中日建立外交可是全日本上下都十分关注的事情,若是自己把这件事情搞砸了,那恐怕政治生涯也走到头了。就在日本外相准备暗中命人,将这个捣乱的记者请出去时,邓小平却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和日本有争议,我们叫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你们看,名字都不同,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先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会比我们聪明,能够更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的回答可谓是十分巧妙,用两国对于钓鱼岛命名的不同,转移了记者的问题,还将真正的争议暂时搁置,令在场的所有人敬佩。日本方面的官员也暗自松了一口气。记者招待会的气氛也因邓小平巧妙的语言,变得更加轻松起来。参考文献:青年参考《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北京周报《回眸中日外交史上关于钓鱼岛主权争端的默契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