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开国中将谭甫仁和妻子惨死家中,警卫员为何毫无察觉?

文史江山 2025-04-11 23:37:08

1970年,开国中将谭甫仁和妻子惨死家中,可令人疑惑的是,在此过程中,杀手连开数枪,警卫员却毫无察觉......1970年12月17日凌晨5点左右,昆明军区大院32号楼突然响起枪声,而此时整片大院还沉浸在酣睡中。32号楼正是大院中心位置,住的是当时云南一把手谭甫仁将军一家。当工作人员惊慌失措地赶到现场时,谭甫仁将军和妻子王里岩,都已经倒在血泊之中。谭甫仁是开国中将,当时又担任着云南省革委会的一把手,他的遇刺必然将掀起轩然大波。云南方面将消息报告给中央,周总理亲自下令彻查此案,同时指出,作案人员很可能在军区内部。案件发生后,专案组迅速成立,调查人员在案发现场发现了关键线索:凶手使用的是59式军用手枪,这种枪可不是一般级别能够配备的,只有高级干部和一些要害部门有;同时发现了凶手的脚印,根据判断,凶手穿的是解放鞋。现场的目击者是谭甫仁的妻妹,据她说,凶手是个身材高胖、穿军大衣的男子。几经周折,专案组终于摸排到了一个13岁少年。他清晰地见到了凶手的样貌,并认出此人就是玩伴的父亲王自正!王自正是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此时正因历史问题被隔离审查。原来,王自正原名王志政,富农成分,建国前曾跟随表哥加入还乡团,打死了当地的武委会主任。此后,他竟然混入解放军,还成为了一名干部。但是他家乡的百姓并没有忘记这笔血债,随着十年特殊时期的到来,乡亲们更是将检举信直接寄到了云南革委会。王自正因此被隔离审查,但由于事情发生太久,始作俑者又已死无对证。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只能将他羁押。但在王自正看来,自己即使死罪能逃,也要劳改一辈子,还会连累妻子和孩子。一个报复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心头,他在日记中罗列了很多军区领导的名字,打算临死拉几个垫背,最后,他写道:“要杀就杀谭,他是一把手,影响大。”当时隔离审查点的警卫换岗存在漏洞,上一批警卫去叫下一批警卫时,中间有短暂的无人值守时间。王自正摸清了这个规律,利用这个漏洞逃离了审查室。12月17日凌晨,他摸到熟悉的军区大院。由于他曾在保卫部工作多年,担任的就是保密员,对枪支保管柜的密码倒背如流。因此,驾轻就熟地来到保卫部,偷走了两支59式手枪和20发子弹。随后,他潜入32号楼,翻墙进入一楼卫生间,随即来到二楼主卧室。但没想到谭甫仁并不在里面,而夫人王里岩就这样成了牺牲品。据到过现场的人推断,王自正逼问王里岩谭甫仁在哪儿,在遭到拒绝后枪杀了王里岩。而住在隔壁的谭甫仁,听到枪声赶紧披衣下楼,要找警卫员和执勤卫兵帮忙。但没想到他怎么呼唤也无人应答,而王自正已经赶了上来。王自正在追逐过程中开了多枪,直到谭甫仁倒在血泊中,他才从来时路匆忙逃走。王自正本来打算再杀一个在隔离审查期间,对他十分严厉苛刻的科长。但他不知道这位科长的住址,便随便敲门进了一户人家问路。开门的正是13岁少年,这才为之后的指认埋下伏笔。经过专案组多年的调查,最终还原了案件的真相,王自正背后并没有什么幕后黑手,整个案件均是他一人所为,动机就是阶级报复。虽然已经尘埃落地,但案件中几个突出的疑点仍旧令人不能释怀。比如,为何连响数枪,加上谭甫仁的大声呼叫,32号楼外的两名值岗卫兵竟然丝毫没有听到动静,还能淡定地安稳大睡,直到闻讯赶来的秘书破门而入,才叫醒他们?比如,王自正翻入32号楼需要穿过食堂,食堂本养了一条狗,但好巧不巧,就在案发前几天,这条狗竟然离奇失踪了?还有本应离谭甫仁最近的警卫员,刚提任不久,此前无丝毫保卫工作经验不说,当日竟正跟一名大他几十岁的保姆偷情。而有传言,此保姆竟曾是某个国民党的姨太太……尽管凶手王自正已被认定,但案件背后的诸多疑点和争议,仍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参考资料人民公安《谭甫仁将军被害案侦破始末》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