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25亿卖身:万达酒店为何成了同程旅行的筹码?

拖鞋说社会 2025-04-20 03:37:16

2025年4月17日,同程旅行发布公告称将以约24.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万达酒店发展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 。这意味着曾经雄心勃勃打造豪华酒店帝国的万达集团,选择退出轻资产酒店管理业务,将其“卖身”给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一边是背负沉重债务、持续出售资产求生的万达集团,另一边是在线旅游公司加速线下布局、意欲整合酒店行业的OTA平台。这桩交易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资本逻辑?中国酒店管理行业又将因此迎来怎样的变化?

万达持续“卖身”背后的隐忧

万达集团曾经在酒店业寄予厚望,构建起自有的高端酒店品牌体系。早在2010年前后,万达便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建五星级酒店,并陆续推出“万达瑞华”“万达文华”“万达嘉华”等自有品牌,试图打造媲美国际酒店集团的本土豪华连锁。

在发展高峰时期,万达酒店业务版图迅速扩张,不仅在国内主要城市开设高端酒店,也曾进军海外市场,规划在伦敦、芝加哥、悉尼等地开发万达文华或万达瑞华酒店。然而,随着2017年前后国内金融去杠杆和监管环境变化,万达酒店业务迎来转折点。

2017年,万达集团因资金压力开始大规模出售文旅和酒店资产。同年7月,万达以199.06亿元的价格将旗下76个酒店项目的全部股权及烟台万达文华酒店70%股权出售给富力地产,共计77家酒店 。这些酒店资产总建筑面积约328.6万平方米,客房数超过23202间 。

2017年万达酒店交易签约

通过这笔交易,万达将沉重的酒店地产包袱出手,标志着其酒店业务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模式。此后,万达不再持有绝大部分酒店物业,而是通过旗下的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继续参与酒店的设计建设和品牌运营。

2017年8月,万达将“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注入在港上市的万达酒店发展,作为酒店板块轻资产运营的平台 。自此,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专注于输出管理和品牌,不再承担重资产投资。这一战略转型,使万达酒店业务进入“轻资产、重运营”的新阶段。

在轻资产化之后的数年里,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构建了多元化的品牌矩阵,管理版图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底,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在营酒店共计204家,客房总量超过40200间,另有376家签约酒店筹备开业 。

这些酒店涵盖高端豪华到中高端等不同层次,遍布国内外多个城市 。可以说,经过十余年发展,万达酒店管理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其品牌知名度和规模在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程收购的核心事件

此次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的交易,是中国酒店和旅游行业近年最大的并购案之一。根据同程旅行4月17日发布的公告,本次交易作价约人民币24.9亿元,对应万达酒店管理公司2023年度经调整EBITDA的估值倍数为9.5倍 。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是万达酒店发展旗下专注轻资产运营的酒店管理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8.9亿港元 。收购完成后,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及其旗下所有酒店管理合约、品牌和专业团队将并入同程旅行体系。同程方面表示,这一收购将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

万达酒店近两年财报数据

交易涉及的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正是万达集团轻资产酒店业务的核心载体。该公司目前管理着万达酒店发展旗下全部的委托管理酒店,包括“万达瑞华”“万达文华”“万达嘉华”等系列品牌在内的酒店共204家 。此外,公司还拥有超过370家已签约但未开业酒店的管理合同储备 。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同程旅行将一次性接手万达积累多年的酒店管理网络和品牌资产。

根据披露的信息,这笔收购已获得交易各方董事会批准,有望在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后于今年内完成交割 。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是,同程旅行作为一家OTA(在线旅行社)企业,为何斥资近25亿元大举收购一个酒店管理公司?万达集团又为何愿意在此时出售其辛苦打造多年的酒店管理板块?双方的官方公告虽然简要披露了交易金额和资产情况,但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引发业界热议。

万达与同程结缘的深度分析

万达为何出售酒店管理业务? 当前万达集团深陷债务泥潭,甩卖资产几乎成为无奈之举。2023年以来,万达的资金链紧张和债务违约风险频频见诸报道。2023年7月,万达商业、万达集团因未履行债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约3亿元 。此后万达陷入债务风波,不得不加快变现资产以回笼现金。

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王健林在一年内已经出售了10座万达广场的股权以筹资 。酒店管理板块尽管属于轻资产业务,但对万达来说,出售该板块同样可以快速回笼可观资金,缓解燃眉之急。在万达集团整体债务重压之下,“卖酒店”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止血举措。

此外,从战略取舍来看,酒店管理已不再是万达集团的核心优先业务。万达近年来将重心转回商业地产主业,努力推动万达商管上市融资。而酒店管理虽然曾是万达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重要象征,但其盈利规模相对万达地产板块仍然较小。

在举债困难和业务收缩的大环境下,万达选择聚焦主业、瘦身自救,将酒店管理这样“见效慢、利润薄”的板块出让,以换取现金和降低运营成本。这一决定延续了万达自2017年以来“断臂求生”的思路:从当年卖掉77家酒店及文旅项目 、到近年来陆续出让文旅城、医院、体育等非核心资产,万达正一步步收缩战线求生存。

正如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所指出的:“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万达出售酒店管理业务是明智的止损选择,留得青山在,才能集中资源保住万达广场等核心资产。”他认为万达酒店管理虽有品牌价值,但对于万达集团全局而言已成“鸡肋”,及时出售反而是对股东和债权人负责 。

同程为何大举买入万达酒店? 对于同程旅行而言,此次收购则是在其战略版图中落下关键一子。作为国内的在线旅行服务商,同程近年来积极拓展线下版图,寻求从纯OTA向“OTA+酒店运营”融合的模式转型。通过旗下艺龙酒店科技平台,同程已经开始深耕酒店业务:一方面孵化自有的中高端酒店品牌,输出数字化运营方案;另一方面在市场上物色优质标的收购兼并,扩充酒店管理版图。

据业内报道,同程旅行早在2022年便收购了区域性酒店品牌湖南莫林,试水实体酒店经营;同时还与多家中小型单体酒店达成托管合作,将其纳入艺龙的平台赋能体系,此后又收购知名品牌美豪酒店。可以说,同程早已不满足于 OTA 平台撮合流量的角色,而是希望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直接掌控酒店供给侧资源。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的加入,将为同程旅行带来宝贵的线下酒店管理能力和高端品牌资源。酒店观察网创始人余云平评价道:“同程收购万达酒管,相当于一夜之间拥有了200多家高品质酒店的管理网络 。这不仅补齐了同程在线下高端酒店领域的短板,更意味着同程可以直接参与酒店的运营决策,获取稳定的管理收入。”

长期以来,OTA平台与酒店关系密切但相对割裂:平台掌握客源和预订渠道,酒店方负责服务和运营。如今同程通过并购实现“渠道+运营”一体化,有望创造新的协同效应。

例如,同程可以将自有流量更精准地引导至万达系酒店,提高入住率和收益;同时利用艺龙的数字化系统提升这些酒店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从竞争角度看,携程、美团等对手也在积极布局酒店行业:携程此前孵化了丽呈、瓴宿等酒店品牌,华住、锦江等传统酒店集团则在拥抱数字化。相比之下,同程此次吞下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直接获得成熟品牌和酒店池,在行业整合浪潮中占得先机。

这起并购背后还蕴含着更长远的资本运作考量。同程旅行方面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业内猜测完成收购后,不排除同程会将旗下酒店资产和品牌进行整合打包,谋划进一步的融资或上市运作。

一种可能是,同程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与艺龙酒店科技等资源整合成立“艺龙酒店集团”,在适当时候寻求独立上市,以充分释放酒店管理业务的价值。要知道,最近一次上酒店公司上市成功如主打中高端的亚朵酒店在2022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值目前超百亿。

这表明资本市场对拥有独特品牌和稳定管理收入的酒店管理企业持肯定态度。同程若能将万达等酒店品牌经营好,不排除复制亚朵的路径,在境内或境外资本市场讲述“线上+线下酒店”的新故事。

万达酒店+互联网的未来可能

这起交易释放出的信号是明确的:中国酒店管理行业正进入整合加速期,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酒店企业的界限日渐模糊。

其一,产业整合和跨界合作将成常态。 万达酒店管理“嫁入”同程旅行标志着OTA与酒店业的深度融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类似案例:大型在线旅游平台、地产开发商、酒店集团之间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抱团取暖。行业龙头将通过整合获取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中小酒店企业则面临被收编或结盟的选择。正如专家所言:“当下单打独斗很难竞争,资本促成的联姻将重塑酒店业版图。”

携程、美团等巨头也可能加大对线下酒店资产的投资力度,避免在竞争中落后。同程-万达的联手或将引发连锁反应,推动整个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并购整合潮。美团战略投资东呈酒店集团、携程近期收购大乐之野等。

其二,轻资产模式愈加盛行,品牌价值凸显。 万达将重资产物业留给富力、将管理输出业务卖给同程,说明在酒店领域“拥有不如会用”。未来酒店业的主流模式将是由专业管理公司运营品牌和服务,物业资产则由地产商、投资基金或REITs持有。轻资产化有助于提高资本回报率和扩张速度。

随着这一模式深化,酒店品牌和管理能力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拥有强品牌号召力和运营能力的管理公司将受到资本青睐,在市场上掌握更强的话语权。同程接手万达酒店品牌后,如果能保持服务品质并扩大规模,其品牌价值有望水涨船高。但依据目前同程收购其他品牌来看,更多的可能是万达酒店暂时会独立运营业务。

其三,数字化与会员生态成为竞争高地。 OTA背景的公司介入酒店运营,将加速酒店业的数字化转型。同程旅行本就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完善的线上营销体系,未来势必将这些数字化优势注入酒店管理。例如,实现线上预订数据与线下服务的打通,为住客提供个性化体验;通过会员体系联动,同程的用户积分和万悦会(万达酒店会员)或将互通,构建更庞大的忠诚客户网络。

在酒店行业复苏向好的背景下,谁能更好地运用数据和会员生态,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可以预见,酒店行业将出现“数字化运营标杆”,传统酒店管理模式将被颠覆重塑。

其四,监管和协同挑战需密切关注。 大规模的行业并购也可能带来新的课题。一方面,监管层或将加强对文旅产业资本运作的关注,确保交易和后续运营的稳健。同程收购万达酒店管理这样的案例,未来在审批和反垄断方面可能成为标杆。另一方面,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和协同效应发挥也充满挑战。

同程作为互联网企业,如何整合消化万达酒店管理团队,保持服务品质并避免人才流失,是其必须克服的难关。如果协同不力,可能出现“1+1<2”的局面。因此,行业在关注这类并购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整合风险。

结语

从万达酒店管理“卖身”同程旅行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时代浪潮下企业兴衰与战略抉择的缩影。一方面,曾经叱咤风云的万达酒店帝国在债务阴云下黯然退场,这是中国房地产和文旅行业近年动荡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敏锐进击的互联网OTA抓住机会切入线下,以资本之手改写行业格局。

同程与万达的结合,既是各取所需的交易,也预示着酒店业新生态的到来。未来的中国酒店版图上,或许将很难再分清谁是纯粹的酒店公司,谁是纯粹的旅游平台——跨界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融合有望带来更丰富便捷的旅行住宿体验;对于行业而言,则意味着更激烈也更富想象力的竞争。正如那句俗话所说:“没有永远的帝国,只有时代的浪潮。”万达酒店的沉浮和同程旅行的崛起,正是行业发展浪潮中的精彩一幕。接下来,这场并购能否真正实现双赢,并引领中国酒店管理业走向新的高度,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期待。

0 阅读:0

拖鞋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