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虎哥。今天咱们聊一个比较敏感的案子——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
简单说,2023年5月,一对男女相亲成功,订婚宴上男方付了首期10万彩礼加金戒指(双方口头约定彩礼18.8万元),还签协议承诺“结婚一年后房产加女方姓名”。结果第二天,两人在婚房闹崩了:女方报警称被强奸,男方喊冤说是“彩礼谈崩被陷害”。最终,法院2023一审判男方三年有期徒刑,最近二审维持原判。这案子为啥能吵翻天?因为它戳中了中国婚恋的三根神经:彩礼、性同意、法律和民俗的冲突。今天虎哥就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带大家扒一扒。
男方的委屈:“老子花了18.8万彩礼,房本都答应加名了,结果睡一觉就成强奸犯了?”这话听着糙,但代表了不少男性的心声。订婚宴一摆,彩礼一交,在传统观念里,这就是“准夫妻”了。按老话讲,“下了聘就是自家人”,发生关系似乎顺理成章。可法律不认这套,性同意只看“自愿”,不看“订婚”。女方的愤怒:“订婚就能随便睡?我是人不是商品!”女方坚持“拒绝婚前性行为”,但男方强行发生关系。事后她烧窗帘、逃到13楼呼救,这些激烈反抗被法院视为关键证据。可男方家属却晒出“处女膜完整”“没检测到精液”等细节,质疑女方“仙人跳”。
虎哥想说:“彩礼不是性交易的筹码,婚姻也不是买卖关系”这个案子里,男女双方都把婚姻当成了“买卖”。现代社会,婚姻最基础的应该是建立在双方的感情上的相互尊重,及性格、三观。
二、理:传统婚俗撞上现代法律,谁该让步?中国式订婚,本质是“民间契约”。按老规矩,下了聘就是“半个夫妻”,但在法律眼里,没领证就是陌生人。男方的逻辑:“订婚了还不让碰?那你收什么彩礼?”女方的逻辑:“收彩礼是为了结婚,不是卖身!”这种认知错位,直接导致悲剧。法院一锤定音:“彩礼纠纷归民事,强奸定罪看证据”。
虎哥想说:“法律是底线,但不是全部答案。”当传统婚俗碰上现代法治,光靠判案解决不了根本社会矛盾。
三、法:性同意到底怎么算?这案子可能“最颠覆认知的”,是法院的判决逻辑:“哪怕订了婚,性生活只要她说了‘不’,就是强奸。”
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这方面法律意识与知识的缺失。支持者拍手叫好:“这才是尊重女性!”反对者愤愤不平:“以后谈恋爱得随身带同意书?”其实法律早有规定,性同意必须“持续、自愿、可撤回”。但现实中,多少人还觉得“半推半就算同意”?
四、社会影响:男女互害,婚姻还能信吗?这案子的结果闹这么大,其影响是深远的:——男的怕被诬告,女的怕被白嫖。结果就是结婚率继续跌,躺平族越来越多。
虎哥想说:别把婚姻过成《民法典》实操指南——法律兜底是常识,但爱,才是超纲题的满分答案。
法律要学,爱与尊重也要学!
就写到这里,多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虎哥的观点就点个关注吧!
持续,自愿,可撤回,那到底怎么样才算同意,你倒是说说啊[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