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作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也被誉为“工业粮食”。无论是传统的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公共交通领域,还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全部都离不开小小的芯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代科技的竞争已经浓缩到小小的芯片之上,谁能在芯片领域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科技产业发展上先行一步。
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导者,美国自然在芯片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获取了最大的收益。苹果、高通、英伟达、英特尔、AMD等等企业的市值也纷纷创下新高,苹果更是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的企业。
但是在掌握了全球芯片行业的霸主地位之后,美方却采取多种手段来限制其他地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华为等企业就遭受了不小的挫折,也丢掉了从三星手中夺来的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这种芯片的限制在短期内确实对华为等企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导致华为的营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产芯片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国产芯片在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十分喜人,2021年全年芯片总产量达到了3594.3亿片,比2020年增长了33.3%,日产芯片接近10亿片。虽然在高端领域依然有所欠缺,但是在应用更为广泛的中低端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替代。
国产芯片的蓬勃发展不仅仅为其他高科技行业带来了保障,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高薪职位,也间接推动了产业升级的进展。以芯片为核心的产业链也开始逐步完善,为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国产芯片的快速发展,欧盟这一昔日的产业巨头终于也坐不住了,提出了《芯片法案》以及4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271亿)来发展自研芯片并减少对美方芯片的依赖。欧洲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以往优势产业由于缺乏芯片产业的配合,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下滑。以大众奥迪奔驰宝马雪铁龙雷诺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诺基亚西门子为代表的通信产业、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以ABB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工业、以山特维克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受到的竞争压力已经越来越不容乐观。
以最为核心的汽车产业来看,在新能源技术的推广之下,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值以及影响力正在飞速下滑,而国产汽车产业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断攻城略地扩大市场份额。近期由于芯片短缺导致部分车企停工更是让欧洲的汽车产业雪上加霜。
相反国内则出现了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中心的倾向,根据第三方统计公司Canalys数据统计显示,国内销售了320万台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销量的50%,排名第二为欧洲的35%,排名第三为美国的8%。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计算控制芯片、存储芯片、传感芯片、能源供给芯片等芯片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这也是欧洲为何拿出450亿欧元投入芯片研发的原因。掌握芯片产业一方面能增加汽车等行业在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考虑到以往阿尔斯通被分解收购的结局,欧洲在芯片产业的发力也意味着其开始摆脱对美芯片的依赖。
随着欧洲加大向芯片领域的投入,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美国依然是芯片产业的领导者,欧洲试图通过投入芯片产业来弥补和增强在传统行业中的竞争力,而我们则依托于全球最大的市场来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目前来看谁能在芯片产业取得最终的胜利依然是未知数。
大家看好谁能取得芯片竞争的胜利?欢迎留言讨论。
非常想知道1+1>2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