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群野化训练营中的多方面考量
在养殖领域,鹿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动物。鹿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在很多地方都受到人们的喜爱。鹿茸更是名贵的中药材,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像梅花鹿,它的角是鹿茸的主要来源,并且梅花鹿的毛色美观,在动物园或者一些特色旅游景点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我们先来说说鹿群野化训练营。很多地方为了保护鹿群或者合理利用鹿群资源,会建立野化训练营。比如说在东北的一个山区野化训练营,那里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寒冷。这里的鹿群,不管是梅花鹿还是马鹿,经过野化训练后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补充野外鹿群数量的不足。
在野化训练中,天敌声音模拟是很关键的一环。像狼和豺都是鹿的天敌。狼的声音低沉而有节奏,在夜晚的山林里能让鹿产生强烈的警惕性。模拟这种声音能让鹿群在训练营里就学会应对危险。像云南有个网友分享,他去参观当地的鹿群野化训练场,看到工作人员用特制的设备播放狼嚎声,鹿群瞬间变得警觉起来,有的鹿开始奔跑寻找安全的地方。这种训练能让鹿群在真正回到野外时,在听到天敌声音的瞬间做出正确反应。而且通过不断调整声音的音量、远近等因素,可以分不同程度地对鹿群进行训练。
再看看保护区计划。像四川的一个鹿类保护区,面积很大,有山地、森林等多种地貌。这里的鹿群在保护区的保护下逐渐发展壮大。保护区为鹿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各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以及一些灌木都是鹿的食物。在制定保护区计划时,要考虑鹿的生长繁殖周期。比如说梅花鹿的孕期大概8个月左右,母鹿每胎产1仔居多。保护区要根据这个周期合理规划保护范围和资源分配。
说到鹿群的养殖,就不得不提到鹿的应激反应分级。在养殖场或者散养环境下,鹿群都会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突然更换饲料,南北地域差异在这方面也有体现,像北方干冷地区的鹿可能对粗饲料的适应性更强,南方湿热地区的鹿如果突然更换了北方那种粗饲料,可能应激反应就会比较大。按照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几个等级。轻度应激可能表现为鹿稍微不安,采食稍微减少。我邻居家有个小型鹿场,有次新来了一个小鹿,跟其他鹿相处有点不合群,就表现出了轻度应激,不爱吃东西。中度应激会让鹿的采食和饮水明显减少,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疾病症状。重度应激就可能导致鹿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还有人工养殖鹿群中,养殖场景的不同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在家养环境下,空间有限,鹿活动量小。养殖场的鹿如果密度太大,容易出现疾病传播的情况。而散养鹿虽然活动空间大,但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在山区散养的鹿,要是不小心误食了一些有毒的植物,像夹竹桃这种对鹿来说是有毒的植物,就可能出现危险。夹竹桃南方有些地方有,北方少见,所以南北地域的散养鹿面临的中毒风险植物也有差异。
另外,像养殖场的鹿舍建设也很重要。在南方的话,因为气候湿热,鹿舍要注重通风散热,可以采用一些有通风孔的建筑材料。在北方干冷地区,就要注重保暖,比如采用厚墙体、双层窗户等设计。在养殖场的植被选择上,不同品种的绿植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说紫花苜蓿,它的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是鹿喜爱的食物之一。和黑麦草相比,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更高。还有高羊茅,它的适应性强,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和狗牙根相比,狗牙根更适合做地被植物,高羊茅则可以作为鹿的高草饲料来源。
鹿群的养殖繁殖也是个复杂的过程。从幼鹿的培育开始就要特别小心。幼鹿在1个月左右的时候,眼睛才完全睁开,这个时候它很脆弱,需要精心的照料。母鹿在这个时期的哺乳也至关重要。如果母鹿的奶水不足,就可能影响幼鹿的生长。像在一个北方的鹿养殖场,有个养殖户发现幼鹿生长缓慢,后来发现是母鹿的营养摄入不足,因为冬季饲料比较单一。他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豆粕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幼鹿的生长才逐渐恢复正常。
对于幼鹿的成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也不一样。在2个月到6个月期间,幼鹿开始长身体,需要更多的钙和磷等矿物质。这时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骨粉等补充剂。幼鹿在半岁到1年的时候,逐渐向青年鹿过渡,这个时候的鹿需要更多的运动空间,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在鹿群的疾病防治方面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鹿容易患上一些传染病,比如口蹄疫。这种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可能不一样。在南方的潮湿环境下,如果鹿场的排水设施不好,就容易滋生病原菌,增加口蹄疫的发病风险。所以鹿场的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像云南的几个鹿场,每年都会定期给鹿接种口蹄疫疫苗,而且在雨季加强鹿场的排水和消毒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口蹄疫的发生。
从鹿群的运输方面来看,这也是一个考验。在长途运输鹿的时候,不管是南北跨区域的运输还是本地的短途运输,都要注意鹿的应激反应。北方冬季运输鹿的时候,要防止鹿冻伤。南方夏季运输鹿的时候,要注意防暑降温。有一次我听说,一个养殖场要从南方运一批鹿到北方,由于没有做好途中的防暑降温措施,有几头鹿在路上就中暑死亡了。
在鹿群的品种改良方面,也有不少探索。不同品种的鹿有着不同的优良特性。比如东北马鹿体型较大,鹿茸产量高;而梅花鹿的鹿茸质地更好,在药用市场上更受欢迎。一些养殖场就尝试通过杂交等方式改良鹿的品种。像在吉林有一个鹿场,把马鹿和梅花鹿进行杂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既有较大体型又有好鹿茸品质的新品种。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在鹿群的饲料成本控制上,不同地区的策略也不同。在北方,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像玉米秸秆,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鹿的粗饲料。但是在南方,可能更多的是靠种植专门的牧草。不过不管是哪种饲料来源,都要注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搭配。像有的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过度使用低质量的饲料,导致鹿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
鹿群的生态价值也不容忽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吃草,在排泄粪便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土壤的肥力。在西藏的一些高海拔草地,鹿群的存在对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的一些寺庙还会保护鹿群,认为鹿是神圣的动物。
关于鹿群的养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说,如何在现代化养殖的过程中,更好地保留鹿的野性。是在鹿群的养殖中更多地融入自然元素的模拟,还是采用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