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返华的熊猫家族均与中日大熊猫保护史上的标志性个体——“旅日大熊猫之父”永明(30岁,2023年已返华)血脉相连。
“良浜”(24岁,雌性):永明相伴20余年的“妻子”,曾诞下10只幼崽,创下海外圈养大熊猫繁殖纪录。因年事已高,返华后将享受“退休生活”,接受定制化康养照料。
三姐妹“结浜”“彩浜”“枫浜”(8岁、6岁、4岁):正值青壮年,回国后将加入中国大熊猫繁育计划,延续种群基因多样性。
为何此时返华?气候与合约的双重考量冒险世界与中方的大熊猫保护合作协议将于2025年8月到期,双方协商后决定提前至6月底完成移交。这一安排既避开夏季高温对熊猫运输的风险,也为熊猫预留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园方表示,已为四只熊猫定制专属运输方案,包括模拟运输箱训练、健康监测和陪伴饲养员随行,最大限度减少应激反应。
“熊猫乐园”27年繁育传奇:17只幼崽背后的中日协作自1994年首次引入大熊猫,冒险世界已成为中国以外最成功的大熊猫繁育基地之一,累计诞生17只熊猫幼崽,其中9只已返华参与种群管理。园方采用“自然交配优先”原则,结合中日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多次突破海外繁育难题。此次返华前夕,园内特设“感谢祭”,邀请游客与熊猫家族告别,相关纪念周边收益将捐赠给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中日“熊猫情”未完待续:仅存上野双宝,新合作引期待四只大熊猫返华后,日本境内仅剩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晓晓”和“蕾蕾”(均为2021年出生)两只大熊猫。中日双方此前约定,上野熊猫幼崽所有权归中国,原则上2-3岁时返华。日本民众纷纷呼吁续签合作,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表示,未来将根据种群管理需求,“不排除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租借新一批熊猫”。
专家解读:大熊猫归国潮背后的全球保护逻辑近年来,多国大熊猫租借合约到期后选择不再续约,中国也逐步收回海外成年熊猫。动物保护专家指出,此举并非“外交收缩”,而是基于科学考量:
种群优化:海外熊猫多为“借展”性质,回国后可纳入全国谱系,避免近亲繁殖;
福利升级:中国基地拥有更完善的医疗、保育资源,尤其适合老年熊猫;
国际合作转型:从“租借观赏”转向联合科研,如基因研究、野化放归等深度协作。
【结语】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熊猫开路”,到如今科学保护优先的“有序归国”,大熊猫始终是连接两国民心的特殊使者。冒险世界四只熊猫的告别,既是中日联合保育的阶段性成果,也预示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向更理性、更可持续的新阶段。它们的“中国故事”未完待续,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更需要跨国界的智慧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