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病很奇怪,死前也很悲惨,这让后人对他的病情有了很多猜测。
根据同治帝的师傅翁同龢的笔记,他说:“187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同治帝赴西苑怡游,途中受了风寒,当时他还以为只是风寒,不料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全身都起了红疹。”
太医李德立等人经过会诊,确定他得的是天花。
天花曾经是大清的一大祸害,早在清初,许多皇亲国戚都得过这种病,顺治帝就是因为得了这种病才病逝的。康熙之所以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因为他得了这种病以后,精神神奇的不治而痊愈。
康熙帝在位时,天花仍是满清的祸患,康熙为使后辈子孙免于此病,甚至不惜以宫中女子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一种“痘苗”。
试验成功后,他下令,所有的皇亲国戚,都要在幼年时期进行痘的接种,以防止他们长大后得天花。
不过,疫苗接种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有几个身体素质不错的皇子,在接种了疫苗后,也会因此而英年早逝。
到了清代晚期,因为人口稀少,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宫中对疫苗接种都是不闻不问,不像早期那么严格,这也是晚清时期,皇亲国戚得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同治帝的父皇咸丰皇帝,也是因为得了天花而去世的。所以,当御医说皇上得了天花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脸的震惊,但是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相信。
可是,他的病情却是一天比一天严重,即便是御医给他吃了不少凉血补气的药,也无法让他排便,过了半个月,皇帝的脸上,竟然奇迹般的长出了痘。
长痘印是天花好转的一种表现,但同时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
有些人开始议论起来,慈禧太后很是担心,召集大臣们商量,在皇上病重的这段时间里,他应该怎么做。
会议上,慈禧突然提到了皇宫里的流言,这让所有人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在皇帝病倒的时候,宫中的人都在暗中议论,说皇帝得的是一种很可怕的病,叫做梅毒,他们又说,同治的病情,和慈禧有一定的关系。同治年纪轻轻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皇后和恭王都在他身边,他一天天长大,被各种麻烦缠身,尤其是他的母亲慈禧,更是对他百般刁难,不让他去选皇后。
同治喜爱阿鲁特氏,慈禧则讨厌阿鲁特氏,因为她与慈安关系密切。
由于这个原因,慈禧禁止同治皇帝接近阿鲁特氏,他也拒绝与她安排的妃子们走得太近。
有一天,皇帝听到了外面的消息,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热闹,他忍不住去了几个青楼,甚至还认识了一个头牌,结果染上了不好的疾病。
这些传闻都是真的,文武百官都听说过,但碍于身份,谁也不敢说出来。
不过,虽然嘴上不说,可大家心里,还是会有一些怀疑。
慈禧听到这个流言,生怕惹祸上身,特意向群臣提起,想要证明流言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翁同龢的日记虽然没有写得很详细,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他提到过“同治”的品行不正。
慈禧太后看到这一幕,立即制止他说话,并当场臭骂了他一顿。
不过,在座的大臣们都隐隐感觉到,这位同治皇帝的病,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总之,如果是同样得了天花,情况会迅速好转,可是,他的痘并没有快速的结疤,反而还在不断的往外冒脓水。
慈禧太后悲痛欲绝,哀求大臣们有什么好办法,最后在一位大臣的提议下,请来了一位年迈的太医,给皇帝上了药。
大量的白色脓液被挤出来之后,他的身体已经是“漫肿一片”,模样十分可怖。从十二月十八日起,他的腰、臀上陆续出现了脓包,并发出恶臭。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除了天花之外,好像还有别的疾病。
但这时,慈禧为维护皇室颜面,执意要用医治天花的药方来医治同治的病。
而随着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办法,她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下来。
慈禧觉得自己儿子的病已经没有救了,而且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所以她狠下心来,再也不来看他了。
慈禧生怕下人走漏了风声,还不准任何人探望。
又过了两个星期,一八七五年一月十二日,他在养心殿“一个人”去世了。而慈禧,也在第一时间,宣布了自己妹妹的儿子,正式继承大统,成为了最后一位能够住在皇宫里的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也有人说,皇帝确实死的很惨,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慈禧知道他已经没有救了,也就彻底放弃了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后来慈禧的所有作为也让大家认为,因为她迷恋权力,所以才不救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