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而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多种因素影响着种子的发芽,近年来关于小麦播种后是否需要浇水这一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
如果小麦在播种后没有墒情,然而此时又有降雨天气,那么就必然需要浇水了。
然而如果土壤是湿润的,那么就没有再浇水的必要性。
那么如果是在秋冬季节播种小麦,此时又该如何浇水呢?
小麦播种后是否需要浇水?首先要知道种子发芽需具备三个因素,一是足够的水分,二是适宜的温度,三是空气。
所以小麦播种后是不一定需要浇水的,关键要看土壤情况。
在播种之前,如果是黏土,那么适度的进行浇水能促进小麦的出芽,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地块的板结,而妨碍小麦出芽。
但是如果是沙质土壤,则不建议在播种前三天去浇水,这样会使土壤变得过于疏松,影响小麦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出芽也会出现排苗、稀苗等现象。
有个好处就是降雨可以使小麦出芽比灌溉更为自然,并且还促进了小麦根系的深度生长。
当然,在这种土壤上如果没有墒情,在播下去后三天之内,不浇水的话,会导致因土壤水分过低而导致的小麦发芽不良。
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赶紧先用细耙将土壤耙筛,让上面的小麦种子重新埋入土中,结合降雨,自然凝结成团,然后在上面再撒一层薄土,这时可以起到增湿的作用。
所以在春季和秋季作物播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选用这种大田式免耕播种法,可以提高整齐度,减少旱灾和倒伏等情况发生,这样小麦的发芽率及整齐度都会大大提高。

为了使小麦出芽快且均匀,首先应保证其种子的完整,避免出现碰撞、缺口等现象。
接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应该选择在早上或阴天,这样既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又能确保湿气留存小麦种中。
其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势、地貌等情况来综合考量,确定出合适的播种深度。
最好将其播种在4-6公分的地方,因为此时离表土较近,阳光能够照射到表面,由此就可以吸取一定的热量,有利于小麦发芽。

此外,在播种之前,应将小麦进行提前处理,这是因为新近的小麦表面仍有茂盛的一层皮膜,这是起到防止干燥和霉变作用,但这一层皮膜会影响到空气与土壤之间的交换,还会阻碍水分进出,所以若不处理这一层皮膜,很容易导致小麦不发芽。
常见的小麦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高温湿沙储藏法,每次储藏前采用86度蒸汽消毒,储藏时温度控制在13-16度左右,放置时间控制在45-60天;
2.低温储藏法,就是将小麦储藏在-3到-5度的低温环境中;
3.用药剂进行处理,比如温过磷酸钙或用10%氯化钠溶液,每升水中加入0.5克氯化钠,进行浸泡20-30小时,然后洗净晒干保存用于播种。
小麦出芽后如何管理?在小麦发芽后应掌握其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改良,以保证其生长状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遮荫防热,为了保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就必须去控制阴影密度,以达到遮阳保温目的。
当然还需定期对小麦植株群落进行修剪,以提高通透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叶面积指数。
并通过合理施肥、控水等手段,以保证其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并对不同生育阶段,小麦所需养分和元素进行针对性补充。

另外,在春季襟口阶段,还应注意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及时清理杂草保持田间整洁,促进水分、养分更好地吸收利用,确保产量稳步提高。
同时也要加强土壤管理,通过轮作、深翻等手段提升土壤活力,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