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走后,来到薛姨妈处找王夫人回话,偏巧薛姨妈刚得一套十二支的宫花,让周瑞家的顺道去给府中各位姑娘送去。指明了贾府的三位姑娘各一对,给林黛玉两只,剩下都给凤姐,也算是体面周到、规矩得体。
说也巧,这周瑞家从梨香院出发,因顺路的缘故并没顾及其他,先送了凤姐四只后,剩下的最后两只给了林黛玉。这就惹得黛玉不悦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这一段是很多文人评家对黛玉诟病比较多的一处,也是争议极大的一处,有人说周瑞家故意颠倒顺序来慢待林黛玉,也难怪她挨怼。也有人说林黛玉原形毕露,刚稳居一段时间就忘了寄人篱下的现状,学着刻薄下人。
当然,得人馈赠本该心存感激,哪能如此挑三拣四,单看这一出戏,林妹妹的确理亏在先。但是,如果我们结合上下章林黛玉初到贾府的行为举止,不难看出,林妹妹突如其来的尖酸是有些违和的。
为什么说违和呢?首先送宫花的情节出现在书中的第七回,也就是林黛玉初到贾府没多久,大概2年后。虽说承蒙老祖宗厚爱,饮食起居同宝玉还有三春姐妹一样,但是黛玉在此之前并无出格之处,她也非恃宠而骄之人,纵然惯会使小性子,也不会这般突兀的借花生事端。
林黛玉是一个心细如发,观察入微的人物,因寄人篱下而敏感脆弱,所以处处提防事事小心,她不是怕别人加害于自己,也非要筹谋别人,而是怕因自己不周到惹人耻笑。所以,“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红楼梦》中作者对于林黛玉的出场铺排得极为小心,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看过许多版本,此章回名称皆有出入,不影响行文,可忽略),一个谨慎细腻,步步小心的孤女形象跃然纸上。
林黛玉丧母,父亲林如海恐自己年事已高又无续弦之意,况且女大避父,总该为儿女谋个将来,便将黛玉送到贾家寄居。
此篇回明看是透过黛玉之眼瞧贾府的万千气派,实则用来突出黛玉之品性。
1、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她小心翼翼地打量府中的人和事,为的是尽早熟悉居住环境和人情关系,以免自己露怯。
2、黛玉拜见二舅舅,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她在心里无时无刻不再揣度自己的分量,尽可能地周全应对,不因主人家的热情而失了客人的分寸。包括在后文还有两三次座位之争,黛玉都是极为恪守本分。
3、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随后,再有人问黛玉读什么书,她便只说随便认了些字,不算什么。
无论贾母是有心还是无意,黛玉也尽可能逢迎主人喜好,不以读过书而自居,敛锋芒,避口舌。
自然还有后文,她因身体较弱,父亲林如海不让她饭后立刻饮茶,但因贾府的规矩,她并未出一言,顺从着众人的习惯,饭后饮茶漱口......
足可见,林妹妹知书达理进退得体。她使小性却不会使恶性,忤逆长辈是大不敬,她怼天怼地怼空气,几时怼过贾母、王夫人等?周瑞家的这番送花是替薛姨妈跑腿,薛姨妈可是和王夫人同辈儿的,林妹妹再不满,也该知道此番话必然会传入薛姨妈的耳朵里,任人揣度她不识抬举。
这和她初入贾府的谨言慎行完全不同,那她为何性情大变,或者说突然就放飞自我了?
原因就在于此花非花,言己也言他。
有人分析此宫花乃是薛宝钗落选秀女,皇上赏赐地重在参与的阳光普照奖,以此来论证,林黛玉为贾宝玉鸣不平,薛家攀附皇亲没成功,才退而求其次巴结贾府。做皇妃不成,才来想“金玉良缘”。
但是,林黛玉话里有话是真,薛宝钗落选也是真,但这宫花却没那么复杂。“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这句意思是皇上礼贤下士,隆恩浩达,特意开辟一条新规,除了选妃之外,其他高门望族也可以送子女进宫做女官。
薛家本是替皇宫采办跑腿的,远不够选妃的条件,宝钗就是要进宫做女官,荣耀一族,兴许能凭借才能一步登天也未可知,薛家是否有此意那就另说,至少,薛宝钗此行并非是选秀,所以自然这宫花不是赏赐之物。
但,薛宝钗也的确是在此时落选了。
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周瑞家的到薛姨妈处,瞧见宝钗卧床休息,神色不佳,才知她旧疾复发。这个情节很重要,林妹妹和宝钗都是病秧子,药不离身,唯独林妹妹整日恹恹的,病娇之态,而薛宝钗与常人无异。
也就是说林妹妹的疾病缠身是显症,外因刺激会加重,而宝钗则是隐疾,需要有外力刺激才能显现。那么,此番宝钗突然发病,必然是有刺激。
宝钗说病是热毒,说白了就是不能上火。那么,就极可能是薛宝钗落选,一向占风头的她难以接受,急火攻心,因此犯了病。
再说回来,林黛玉如今瞧着这花,联想到薛姨妈家的宝钗,不觉悲从中来。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自从宝钗来到,林黛玉处处不及人,论才情各有千秋,可论人缘,她脾气秉性却不容人,不及宝钗豁达。
宝钗之所以落落大方是因为她有底气。薛姨妈一家虽暂住贾府,也是寄居人下,但是薛姨妈一早就打过招呼,起居用度开销自己承担,不用贾府操心。而且,宝钗虽此番落选,仕途或者前途都断了门路,但是薛姨妈必然要为儿女筹谋,想方设法地将“金玉良缘”敲定,这其中的心思,聪明如林黛玉,她岂能没看透。
宝钗不必争,自有人帮其争。
林妹妹是靠贾府供养,她怕被那些势力的奴才瞧不起,所以才故意摆出一份姿态来掩饰自卑,所谓的孤高不过是自己编织的盔甲。
面对周瑞家的送花,她联想到了当下的处境,也并非是刻薄周瑞家的,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1、周瑞家的代表了贾府中的奴仆下人,不管此番是故意慢待轻视还是无心之举,林黛玉都尝过了下人慢待的滋味,只不过借题发挥而已。
2、薛姨妈为宝钗奔走,目标明确就是她心里的贾宝玉。她暗指贾宝玉会优先指配她人,哪怕对方不是宝钗,也轮不到自己。
关于送花的这一段,我理解的是林妹妹寄人篱下,忧思过度早已不堪其重,这两年她压抑本性去逢迎,去融入,去接纳,但自从宝钗来到贾府后,她忽然发现自己再心高气傲,勤勉好学,也始终抵不过“金玉良缘”、“门当户对”。
她的苦是在于“孤立无援”,唯有自己一力支撑着所有骄傲,终究是一场徒劳。
借由这支花看清了,提醒自己认命了罢了。
——————
点开主页查看更多《红楼梦》、《金瓶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