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年,李世民的女儿新城公主突然离世,李治悲痛不已,命人将驸马韦正矩抓来拷问:“朕听闻你曾对公主动粗?简直是胆大包天!”韦正矩浑身颤抖地连连磕头,最终仍被杖毙,而新城公主则被以皇后之礼下葬。唐朝公主不好娶,所以民间也有谚语说: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就是家里无端端多了个衙门,进门就磕头,稍有不慎就是一顿板子,整不好,九族都跟着遭殃。外人看得光鲜一时,好像娶了公主平步青云,少走好几年弯路,但实际上婚姻的苦,谁吃谁知道。
新城公主8岁就获封,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宠爱程度。他就一直想给女儿找一个合适的驸马,让女儿风光大嫁,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公元643年,魏征不久于人世,皇帝前去探望他,为了保下魏征家族荣耀,决定将女儿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征很满意新城公主,次日病逝。然而,魏征死后没多久,太子李承乾造反案牵涉甚广,其中侯君集和杜正伦都被罢免了,这两个人都是魏征生前极力推荐给皇帝的,并且还曾拿着自己给他们写的推荐信跟史官炫耀,想要自己以后彪炳史册。除此之外,魏征生病的时候李世民就央求他做太子李承乾的老师,那时候李承乾不务正业,名声很差,李世民希望魏征能够帮他改邪归正。
魏征以自己生病为由婉拒,但李世民还是强烈要求,甚至说:“哪怕你卧病在床,也能护佑太子。”魏征无奈接下了这个工作。谁知道,他前脚刚死,李世民就因为他曾是太子的老师,又举荐了这两个参与谋反的人,怀疑魏征有谋逆的嫌疑。气得李世民将魏征的墓碑推翻,连同新城公主的婚事一同作废。
公元649年,李世民精挑细选地在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操家中看中了一个孩子,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被钦定为驸马人选,择日完婚。长孙家族无需多说,在唐初期,显赫一时。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是李世民十分信赖的人。李世民大限将至,担心看不到女儿出嫁的一天,所以这场大婚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争分夺秒。然而,大婚时间虽然紧张,但该有的手续一样不少,甚至更隆重,更奢华,准备的过程难免费时费力,李世民的身体终究没撑到女儿出嫁的那一天,遗憾驾崩。李世民临终前交代了两件事,这两件事间接导致了新城公主这段婚姻的悲剧。他把长孙无忌叫到身边,把儿子李治和儿媳妇王氏一同托付给他,“我这两个孩子就交给你了,儿媳妇王氏是个好孩子,你务必尽心帮衬,拜托你了。”他又叮嘱李治:“你的妹妹的婚事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好好操办,不要辜负我。”长孙无忌和李治都十分遵守对李世民的承诺。本来李治打算守孝一年后就给妹妹操办婚礼,结果臣子们说必须守孝三年,无奈之下,新城公主又待嫁了两年。
李治和新城公主是一母同胞,筹备婚礼更是尽心,他给妹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增邑5000户,此次大婚空前盛大,那时候李治对妹妹的呵护之心是真真切切的。新城公主这段婚姻大约存续了七年,她和驸马相敬如宾,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日子过得非常好,可谁能想到,亲手送妹妹出嫁的李治,又亲手毁了妹妹的幸福。李治在朝时有个女人粉墨登场,她搅乱了大唐,也间接搅乱了新城公主平静如水的日子,这个女人就是武媚娘。这是一场政治斗争,长孙无忌受李世民重托,力挺王皇后,辅佐李治守护祖宗江山,无奈李治被武媚娘迷得神魂颠倒,坚持要废王立武。这场废后风波牵连甚广,李治和武媚娘几次三番找上长孙无忌,希望他点头许可,可这老头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不肯松口。武媚娘的娘家也找长孙无忌试图谈判,以高官厚禄诱之,可长孙无忌都无视了。
但李治没有长孙无忌也一样能办成此事,废了王皇后,武媚娘成功坐上皇后宝座。当初反对她的人员接下来都一一遭到了清算,尤其是长孙无忌。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李治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将长孙无忌削官去职,儿子也跟着罢官流放。你说这事跟新城公主有关系吗,并没有。但谁让她的驸马是长孙家族的呢,当初借了长孙家族的光,如今也要担长孙家族的担,所谓家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就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治丝毫没顾忌妹妹的情面,强制将二人和离后,驸马长孙诠被牵连流放巂州并被地方官所杀,新城公主听闻后郁郁寡欢,也懒于梳妆了。她不敢怨恨李治,只能一个人消化这种悲伤。李治见到妹妹形如槁木,心生愧疚,便在群臣中又给她选了个驸马,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这小子娶了公主,短短时间连升八级,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然而,此时新城公主心中惦念亡夫,无法投入到这段婚姻之中,和驸马关系并不融洽。公元663年,公主病重,难受时和驸马常有磕磕绊绊,免不了吵嘴,如此便一直养不好身体,久治不愈,新城公主撒手人寰,年仅30岁。
她死后,李治将一切罪过迁怒于驸马,认为公主是死于驸马家暴,韦正矩百口莫辩被处死,其全家惨遭流放。李治其实心里明白,妹妹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担心自己无言面对父皇,便让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算是让自己良心过得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