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送财故事

萌桐讲故事 2022-10-31 00:47:51

一、神灵助人

古里有个李喜哥,娶了邻村刘成的女儿小翠为妻,小两口都很勤恳仔细,日子过得也满红火。

刘成有个穷邻居,为人憨厚老实,都叫他刘憨,刘憨孤身一人,快三十岁了,因为家穷还没娶上媳妇。

这年有人给他说媳妇,刘憨却拿不出聘礼来。刘成听说了,决计要帮他一把,可是手头积攒又不多,这可怎么办?不免要找女儿小翠去借。

来到李家给小翠说了说,小翠觉得这事该帮,可翻腾了一阵手下也无几个无钱钱,也不能让老爹白来借一趟呀?一狠心把头上金钗拔下来,交给喜哥让他去城里兑成银子,喜哥接了金钗有点舍不得,说:“这么值钱的东西拿去助人也太过份了。”

小翠说:“谁没个难时?人家有难才来求借,都象你这样你有了难都无人帮你。”

“算了算了,你的东西乐意助人我才没意见呢,我这就去,保准能多兑几两呢。”说着话便往城里走去,家离城虽然不远,可走到半路上下起雨来,路旁有个庙,喜哥进庙避雨,刚进去就听有人喊:“救命啊!救命啊!”

喜哥闻声心想:这回也该我做做好事了,常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连忙寻声找去,来到庙后只见大树上绑着一人,那人一见喜哥忙说:“兄弟呀!快救救我吧,我被恶人劫去钱财,又绑在了这里。”

喜哥道:“别急,我这就救你。”说着上前去解绳子,不料救下那人,那人又向喜哥道:“兄弟呀!你救人救到底吧,我家老母病在垂危,我出来进城抓药,被强人劫了钱去,我若抓不了药救不活母亲,我还活着干啥,你若有钱施舍一些,在下感恩不尽。”

喜哥听了心想:你看这,遇的人一家比一家难,这眼下都是不得命的,可手头又无钱,只有金钗一枚,不如先送他去给母亲抓药,回头再去家想办法帮岳父弄钱。想到此便将金钗给他,并让他速去抓药,那人千谢万谢起身去了。这里喜哥没了金钗,雨也不下了,只好回家。

喜哥刚回到家门,就见媳妇怀里抱着个大南瓜从菜园回来,那南瓜上插着一枚金钗,正是他刚才送人的那枚。

喜哥惊得大叫:“哎!这金钗怎么又到了你手里?”

小翠不高兴地说:“你还说呢,叫你去兑银你不想去就罢,却跑到园里插到这南瓜上。”

喜哥道:“哪有此事呀,明明我把它送给人了,怎么又回来了?”接着便将刚才避雨救人的事说了一遍。

小翠道:“这不就奇了。我说呢,见你进城去了,我才来园里摘瓜,进园就看见这金钗插在大南瓜上,想必是遇上神了,咱快去切开这南瓜看看。”说着二人进屋用刀切瓜,切也切不动,扒开瓜皮一看,里边硬梆梆全是元宝,当下喜得一家不得了,知道这是神仙暗中相助,除帮助刘憨娶媳妇之外,他们父女两家各得不少,从此阔了起来。

真是:

好心做事天有眼,

神灵暗自助善人。

二、神女济世

太行东侧,京娘湖畔,有个天仓山,传说是天上玉皇大帝的粮仓,有一神女专门看管。

古时候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只母子二人,儿子叫刘忠,从小聪明能干,而且心地善良,母子俩租种地主王金财二亩地,每年秋后交完租子,家里粮食也就所剩无几,只好糠菜作粮艰难度日。

有一年,闹旱灾,春夏无雨,碌碡来了个不翻身,刘忠交不出租子,王金财就逼着刘忠去给他放牛抵债,刘忠只好赶着牛上了天仓山。

刘忠给财主放牛,可母亲在家还挨着饿,刘忠便一边放牛,一边挖野菜摘野果,带回家里让母亲充饿,可是秋夏好过,到了冬天草枯了,树叶落了,野果子也找不到了,家里眼看断了顿,还拿啥来养活老母呢?

刘忠跑遍了天仓山也找不到能吃的东西,急得他在山上直哭,用拳头不住地捶打着天仓山的崖壁,边捶边说:“天仓山呀!你满满一仓粮食为啥不救济穷人一些?”说来也怪,王忠一拳下去,那坚硬的岩石竟捅了个窟隆,只听窟隆内沙沙作响,顷刻间便淌出黄澄澄的小米来。

原来刘忠的诚实和孝心打动了看仓神女,神女给他打开了仓眼,仓内的小米便流了出来,这可把刘忠惊呆了。转眼地上漏了一大堆,刘忠连忙找东西盛,可惜没有布袋呀?只好将单裤脱下来,装了满满两裤腿,这时窟隆里还往外流,流到山沟里可就糟塌了,刘忠连忙找了一块长石头,塞进仓眼里堵上,怕它还往外漏,又去坡地里弄了些泥巴把石缝糊得严严实实,这才高高兴兴地扛上小米回家去了。

刘忠把小米背回家,母亲见了吃惊地问:“哎呀?我儿从哪里弄来这么多小米?”

刘忠一五一十把得米的经过告诉母亲,母亲感动得淌着泪花说:“是神女救济咱呀,咱又有法活了。”

就在这时王金财听说刘忠背回来小米了。便带着家奴闯进了刘家,指着刘忠大骂道:“穷鬼!哪里弄的小米?一定是偷我家的。”

刘忠道:“谁偷你家的米?俺从天仓山弄的。”

“胡说!那山上怎会有米?”

“真的。神女打开仓眼就从石缝里流出来了。”

“啊!竟有此事?快带我去看看。”

说着,王金财又命家奴回去备骡马准备上山驮粮,便随刘忠上了山。

刘忠找到了堵上的仓眼,指给王金财说:“这就是。”王金财仔细看过,果然地上还有留下的小米,便对刘忠说:“好啦,这天仓山是我的,小米当然也是我的,你去吧。”说着,王金财便去拨那堵仓眼的石头,谁知一拨石头,只听“噗”地一声,顺仓眼喷出一股东西,不是小米,而是泥沙流,直把王金财冲倒在地,那泥浆越流越大,渐渐将王金财冲下山沟埋葬在泥浆中。

从此王金财死了,泥沙填平了山谷,第二年在泥沙汇成的大面积土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谷子,刘忠和穷乡亲也都有了土地,他们割了谷子碾成小米,那小米金黄,可好吃了,人们都说是神女济世的神米。

正是:

神女舍粮济良善,

天仓流沙惩恶人。

三、财神下世

上辈子,尚西桥河店的郭掌柜,老两口守着一个女儿,老伴多病,收入微薄免强度日。

那年严冬的一天,入夜已经很深,突然有人敲门,郭掌柜开门来看,是个驼背老人,自称是山西洪洞县人,出门办事搭了黑,想寻店投宿。

这下郭掌柜可发了愁,因他这小店平时不留住客,虽有两间闲房,里边破破烂烂,四面透风,这么冷的天,怎么住人?

这时天已夜深,再让客人到别家去住也不是法,老两口商量一番,便向山西客说明情况,如不嫌弃就同住一屋,在火炉旁委屈一夜。山西客想来也只有如此了。

于是郭掌柜忙收拾一番,拿出家中仅有的一床破棉被,让客人将就着在火炉旁偎依度夜。山西客看了郭家很穷,但又如此善良热心,很是感动,哪里还嫌委屈?

次日一早,山西客在掌柜家用过早饭,又要上路,临走时对郭掌柜说:“我没啥报答你,褡裢里的钱也不多了,就连褡裢一同给你留下吧。”

郭掌柜那里就肯!说啥也不收。山西客又说:“不然这样吧,你用里面的钱在此给我收些橡壳子吧,过几天我来取。”

郭掌柜闻言这才留下褡裢说,“这好办,俺这儿有的是橡壳,我给你收就是了。”随后,送山西客出门上路去了。

此后郭掌柜就用钱褡里的钱收起了橡壳子,里面的钱虽然不多,可用了一冬天也没用完,郭掌柜只觉得奇怪,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将收来的橡壳在院里堆了老大一堆,只等山西客来取,可眼看到了年关,仍不见他来。

到了次年春上,这一带突然流行起瘟疫来,好多人都病倒了,这种病只有吃了炒橡壳才能治好,可是山上的橡壳已被人拾光,新的又没有。郭掌柜心想:山西客又不来取,不如暂时把橡壳卖了救灾。就这样,郭掌柜又把橡壳卖掉,这一下赚了好多钱,发了大财。从此重修了门面,扩展了地盘,雇用了伙计,生意也搞大了。

到这时郭掌柜又想起了山西客,橡壳又都卖光了仍不见他来,不免便将他的褡裢装满银两,差人拿上去山西寻找。差人来到山西,若大的洪洞县沿村找遍,也没找到驼背老人。

一日差人来到一座破庙前,实在累得不行,便躺在庙门前青石板上歇息,心想:掌柜也真实心,这么大的地盘让我去那里找?或许老人早已离开人世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去。

梦中忽听身边有人说话:“你怎么拿着我的褡裢?”差人忙看,正是驼背老人,忙道:“就是来送还你的。”

“那好,谢谢你了。”说罢将银子倒出,拿了褡裢就走,差人一把没扯住,醒了原是一梦,再看银子堆在地上,褡裢已不见,只有褡裢的图案刻在青石板上,差人觉着很奇,又进庙去看,原来是座财神庙,庙里的塑像正是梦中的驼背老人,好象还朝着他笑哩。差人这才明白,驼背老人就是财神爷,当下向财神爷磕头谢恩,匆匆回家向掌柜交差去了。

郭掌柜闻听此事,联想起钱褡里的钱用不完之事,怎能不信!一家人无不感动。此后便亲自带了银两,到山西洪洞请了不少名工巧匠,为财神爷重修庙宇,再度金身,以报相助之恩

正是:

发财不忘送财人,

一片慈心动财神。

四,猫神送财

相传明末时,上庄有个谢老三,只做了三年大财主,那三年谢家可是富得不得了,过后便又穷了,穷的直到饿死。为什么谢家如此发得快也落得快呢?听我给讲个故事。

一年夏日晚上,谢老三正在院里纳凉,忽见一个顽童手推小车从房檐上经过,老三立刻明白这是猫神现身,于是连忙跪在地上向猫神求告。

据说猫神是专门倒腾财物的神灵,谁要求他帮助,他的小车就给谁倒腾财物,谁家就能发财。

当时谢老三求告一番,只见猫神的小车往他院里一歪就走了。

次日谢老三起来一看,院里堆满了麦子,老三很高兴,知道猫神爱喝酒,便特意在院里备下好酒。

自此猫神每夜必往谢家倒东西,只一年,谢家就成了财主,第二年更富得出奇,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谢老三翻盖了府舍,娶了三妻四妾,用上长工丫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一日老三看着家中的财富,觉得几辈子都花销不完,全凭猫神给倒来,忽的转念一想:猫神既能给倒来,就还能给倒去,如果哪天猫神翻了脸,再把财物给倒走可就完了,不如现在就将它给害死。想到此,夜间又在院里放了好多美酒,果然猫神一见美酒就喝得大醉,现了原形,老三趁机拿出绳子,束住猫神脖子把它勒死,然后扔向村口道旁。

次日一早,村中刘老汉去驮煤,经过道旁看见扔着一只死猫,伸手一摸身上还热乎,连忙解开绳子,心想救活它去家捉老鼠,便把它抱回家去,然后才去驮煤。

当刘老汉驮煤回来,那猫果然又活过来了。老两口很高兴,精心喂养没多日猫神就恢复了神气。

这天晚上,刘家二老躺在炕上,老伴说:“家中米又不多了,明天该去买米。”

老汉道:“我见米缸还满满的呀?”老伴那里肯信,二人起身来看,果然满满一缸小米,喜得二人不知所措,更奇的是,从此后家中粮食日渐增多。

一天夜里,刘老汉悄悄起来偷看,只见有一孩童手推小车正往他家里倒粮食,老汉知是猫神,也不惊动,只暗暗备下酒菜招待,猫神倒粮回来,嗅到酒香,又喝醉了。等到天亮刘老汉一看,是他救下的大花猫,心里便什么都明白了。

自此后刘家日渐富有,而谢家日渐变穷,不到一年谢家穷得卖房卖地,妻离子散,谢三也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死于道旁。

五、分财联姻

早年间铺上村有个姓杜的,靠做豆腐生意过活,儿子小顺十五岁上便沿街去卖豆腐,一目,小顺在镇上遇见一位白发老人,牵一头小黑驴,驮着个大背套,见了小顺便说:“孩子,我去这李家办点事,烦你给我看一会儿牲口。”

小顺说:“行!快去快回,我还急着卖豆腐呢。”老人点头应声,便进了李家大门。

谁知老人一去再不出来,小顺急得无法,答应给人家看牲口的,也不能丢下不管呀?只好上前去李家门口叫人,叫了一阵姓李的出来了,小顺把看牲口的事说了一遍。

不料姓李的很奇怪,说根本无人进家找他。小顺也觉得跷蹊,这镇上只这一家姓李的,况且亲眼见他进门去的,怎会没有?姓李的又去家里找了一遍,仍然没有。

小顺也发了愁,姓李的说:“你别急,他既说是来找我的,一定还会来,不如就把牲口留在我家,让我等他好了。”

小顺闻听觉着也是,这才把牲口交给姓李的,又卖豆腐去了。

姓李的牵回牲口,同妻子一块将背套卸下来,哟!好重呀。一看里面全是元宝,二人吃惊不小,忙小心将元宝放好,将牲口喂起来,只等老人来取。

不料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一直等了三年,老人杳无音信,有心着人去找,又因少名无姓,也不知哪里人氏,上哪儿去找?

后来姓李的犯了猜想,这老人怕是来送财的吧,让人家杜小顺看牲口,想必是送给人家的,咱可不能贪人家的财。

想到此便同妻子说,“这元宝本是那卖豆腐的福份,还是把驴和元宝送给人家吧。”

妻子听了道,“那老人不是说找咱李家有事吗?想必也有咱的份儿,我看不如这样,咱女儿也大了,正和那小顺般配,不如把女儿许给杜家,成亲后用这元宝给他俩置座庄院,多陪送些嫁妆,让他们好好度日,你说好不?”

姓李的闻言点头称是。

当下定妥,说办就办,第二天便着媒人给杜家提亲去。杜家听说给儿子说媳妇来了,又是镇上李家姑娘,家道善良,姑娘俊美,自然合家高兴,满口答应,不久便择吉日迎娶过门。过门后李家果然给他俩盖了一座庄院,还把剩下的元宝分给杜家一半,从此两家都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

真是:

平素但行善德事,

自有神灵作安排。

六、老恩发财

清末年间,饶阳有个人叫郭老恩,家里很穷,光棍一条,三十岁时,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铺面里吃劳金,每天站柜台卖货。

那时皇宫里有位小宫女,经常跟随太监来东安市场买东西,一来二去和郭老恩也认识了。

一次小宫女又来买东西,这样那样挑了一大堆,最后郭老恩一算账,糟了,她带的钱不够,这可怎么办?

郭老恩想来是个熟主顾,便自作主张让她把货取走,下次来时付钱。不料这事让掌柜的知道了,大发雷霆骂他坏了规矩,把欠账从他工钱中扣除,还说他靠不住,把他开除出号。

郭老恩好不冤枉,明明是为了铺面的买卖好做,多拉些主顾才这样干的,一片好心不得好报,被赶出铺子,没有办法,为了糊口,只好独自去鼓楼街摆起了小摊。

又过数日,小宫女到柜台上去还账,一找郭老恩早就不在啦。有人悄悄告诉她;郭老恩因此事被掌柜痛骂一顿赶出柜台,如今听说在鼓楼街摆小摊。

小宫女闻言感动得泪珠滚滚,跑到鼓楼街找到了郭老恩。她觉得郭老恩这人太好了,为了自己他受了那么大委屈,便决意要给郭老恩做个义女,以后来孝敬老恩。老恩孤身一人自然喜欢。此后小宫女经常来看望郭老恩,老恩也为能有这样一个女儿而高兴。

几年过后,万万没有想到小宫女一下得了势,被封为西太后,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可她得了势并没有忘记干爹郭老恩对她的好处,首先就把郭老恩召进宫去。

可是郭老恩是个没有本事的老实人,召进宫里也不是做官的料。西太后没办法,便拿给他大本钱让他干大买卖,可是干了一段时间也干不来。

西太后问他能干啥?他说自己从小背过煤,对煤窖熟悉。西太后便在京西地段给他弄了座煤窖,不料开了一年就赔了本钱。

西太后看他发不成大财,这才打发他回家,请奏皇上恩准,拨给他文银万两,明着说是让他回家修庙,实际是让他回家享福。郭老恩回去后,只在村南修了一座三宫庙,应了个景罢了,剩下的银两盖了两座楼房,买了百亩良田,按说从此该家业兴旺,谁知:创业难守业更难。郭老恩没有心机料理家计,兴旺了没几年,便又败落下去,到老仍然是孤身一人。

真是:

创业不易守业难,

无才发财也枉然。

七、贪财害子

从前西坡有家姓王的,家竟不强,平素尽干些偷截抢夺的缺德事,人送外号狼不吃。他还有个弟弟,从小跑山西做买卖,20多年没回过家。

一年秋末,狼不吃去赶集回来往家走,经过一座小桥时,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后生,背着个包裹,走累了,把包裹扔在桥上坐下来歇息。狼不吃听包裹里有银子的撞击声,便知里面是一笔大财,顿起不良之心,四下一看无人,上前冷不防一把将后生掀下河去,背了包裹便走。

谁知那后生会水,少时便从河里爬上来,追上狼不吃扭住便狠打,毕竟狼不吃上了年纪,不是后生对手,被他打翻在地,那后生怕他起来仍然纠缠,用石头狠狠砸烂他一只脚,然后夺过包裹走了。

狼不吃脚痛无法追赶,歇了好一阵才气急败坏地一瘸一拐往家走,回到家已是后半夜了,老伴一看他成了这般样子,忙问他是怎么回事。

狼不吃把经过一说,老伴大惊道:“坏了!那小子住咱家了。”

狼不吃闻言大喜,恶狠狠道:“好啊!是儿不死,是财不散。这回可怎么说?”又问老伴那小子睡哪里,老伴说在儿子屋里睡了。

狼不吃听了拿上菜刀就去下手,老伴连连嘱托说:“别慌,咱儿在窗跟前躺,那小子在炕里边躺,别弄错了。”

“知道。”说罢,狼不吃便悄悄摸黑开门下手,进屋摸到里边的脑袋,“喀嚓”一刀就把头砍下来了,然后悄悄拖出尸体,背出村后扔下河里。

二人回来,急着去找银子,急忙点灯来看,顿时傻了眼,原来地上的脑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再找那后生早已无影无踪,只气得老两口一屁股瘫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你道是怎么回事?原来那后生将狼不吃打翻后,一口气跑进了村子,这时无色已晚,心中也害怕,急着找地方住下明早再作打算,只见有一婆娘站在门口,便上前施礼道:“大妈行行好留我住一宿吧,明早便走。"

婆娘闻言欣然同意,点头把他领进儿子的房间,本来她儿子是睡在窗前的,来了客人他偏让客人睡在窗前,换了地方,婆娘那里知道。所以狼不吃半夜杀人,不但错杀了儿子,还把后生惊醒,趁他二人往外拖尸体时,又拿出包裹溜走了。

此时天已大亮,狼不吃害人害了亲生子,也不敢声张,只有在家暗自生气。就在这时,那后生突然背着包裹又回来了。

狼不吃一见气得两眼冒火,上前一把揪住,说他谋财害命要上公堂。只见后生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扔给狼不吃道:“你看看吧。”

狼不吃疑惑一阵,抽出信来看,这不看则罢,一看惊得他目瞪口呆,原来这后生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侄儿,山西的弟弟近来发了财,让儿子带着银两给哥哥送钱,二人互不认识,当侄儿今早向人打听,才知昨夜投宿之家正是大伯家。这时侄儿什么都明白了,背着包裹头也不回又回山西而去。

狼不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再夺财追杀的竟是自己的亲侄儿,如今财去人离,亲生儿子也让自己亲手害死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