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都让人心惊,要是连一个国家的官方媒体都被国外的间谍给钻了空子,那情况得多严峻啊?
要说一下的是,这两位都是国家级的媒体大佬,做到了主任级别的高位。
可以说,这两家媒体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领头羊角色。
可就这么个承载着重大职责和任务的新闻媒体,却一个接一个地被揭露有间谍事件。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要是真要细细分辨的话,就连马立诚这事儿都不能算作一个案子,毕竟他没被国安局给抓起来,并且还顺利去了日本,最后安然离世。
马立诚那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当初咋就搞得满城风雨呢?
但这个本来前途一片光明,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年轻才俊,最后咋就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汉奸呢?他咋就走上了这条路?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1964年,马立诚在南京呱呱坠地。他小时候读书特别用功,尽管碰上了一段大难时光,但幸运的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了,他瞅准时机,奋力一搏,最后顺利考上了大学。
那时候,中国正好碰上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切都乱糟糟的。大家伙儿都不知道中国到底该往哪儿走,就在这时,马立诚挺身而出,打破了人们心里关于咱们国家是“走社会主义路还是资本主义路”的那种老观念。
到现在,马立诚因为写了《交锋》这本书,在媒体文化圈里头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个重量级人物。
这么个能干的人,想法却慢慢走偏了。虽说大伙都不知道,马立诚具体是从啥时候开始变的,但不少人觉得,2002年他去日本访问,算是个转折点。
这篇文章着实让挺多人大吃一惊。它里面讲的中日关系,跟咱们国家的民族观念相当不合拍。
有不少人提出疑问,马立诚呼吁大家摒弃民族主义的偏见,忘却仇恨,与日本和解,一起打造东亚共同体的说法,让人感觉和日本以前侵略中国时,想要搞的大东亚共荣圈,似乎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
马立诚在中国很有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让日本那边立刻就闹腾开了。日本人夸他是个敢讲实话的中国人,并且还试图为过去的侵华行为找借口。
马立诚确实在那时候火上浇油,他不仅对那些抗战时期的民族大英雄指指点点,还提出要给大汉奸汪精卫翻案。
对那些不支持他的人,他直接嘲笑他们是“无理取闹的人”,还硬说南京大屠杀不过是普通的军队之间打仗,根本算不上屠杀。而且,马立诚还坚持说,南京城那时候总共就二十多万人,哪来的三十万人的说法?
马立诚的胡说八道和故意搅混水惹恼了大家,不少人说,算南京的人数时不能只算南京本地人,那时候南京还有好多外来人口呢。
马立诚竟无视历史真相,对人证物证故意回避,断言“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日本无需向中国致歉”。
这让他变得更加嚣张,他跑到香港,去了凤凰卫视工作。他不仅自己掏钱写了一本叫《日本无需向中国道歉》的书,还在香港到处宣扬日本的文化。
这惹毛了那些爱国的年轻人,他们实在忍无可忍,直接冲上台,把马立诚给狠狠教训了一顿。
马立诚在日本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决定去日本其他地方闯闯。对于这种“公众人物”,日本政府倒是挺乐意接受的。
马立诚不仅被日本的东京大学请去当了客座研究员,就连北海道大学也打破常规,给了他名誉教授的头衔。这一下子,他在日本可是出尽了风头。
看到马立诚没啥影响力了,日本那边就慢慢削减了他的待遇,最后他就从大家眼前消失了。
马立诚虽没被国安扣上汉奸的帽子,可他干的那些事儿,跟汉奸没啥两样。
他不仅在哈佛大学尼曼研究院任职,还成为了庆应大学的访问学者,另外,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公共政策大学研究生学院,他也当上了教授。
董郁玉这人,也不瞧瞧自己啥身份,居然跑到纽约时报中文网上,发了篇题为《打算让儿子去美国念大学》的怪文章。在那篇文章里,他把美国教育一顿猛夸,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美国教育的崇拜,简直就是明摆着追捧外国,看不起自己国家。
文章一出,董郁玉被好多老百姓给批评了。大家伙儿都觉得,不管咱们国家有啥不好的地方,它终究是你的老家啊,你不能一边儿把外国大学捧得老高,另一边儿却把咱国内的大学说得啥也不是,这也太不应该了。
董郁玉一家对民众的批评并不买账。过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他儿子为了展示自己的独特,竟不顾大家的反对,又写了一篇叫《我梦想去美国上大学》的文章,跟他老爸董郁玉的文章有点前后呼应的意思。
但这次,他俩的举动引起了国家安全局的注意。安全局的人在查探过程中发现,董郁玉跟一个日本那边所谓的“外交工作者”走得很近。并且,这事儿还扯上了国家的一些机密信息。
最后,国安局把事儿跟上级领导汇报了。领导发话后,国安部顺着线索,在2022年2月21日那天,直接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里,把董郁玉和另一个说是日本外交官的日本人给逮了个正着。
之后,虽然没啥相关新闻,但就在这个月,听说国安那边已经拿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董郁玉犯了大事儿,涉嫌间谍罪。
【事件反思】
一个国家的媒体,咋不为自己国家说话,反而老去帮外国张罗呢?这事儿真该让人好好琢磨琢磨。还有人拿这事儿跟“毒教材”扯上关系,问是不是有国外的力量悄悄溜进咱们教育领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