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如何在洪水后分散世界各地?它们迁徙方式也许是你没想到的!

盼波说 2025-04-04 21:44:40

在智慧书的第一卷,创造者以最直白的话语揭示了整个地球曾被一场猛烈的洪灾所淹没。被拣选的动物来到进入大船,而船外面所有用鼻孔呼吸的陆地生物都死亡了。洪水后,那些在大船上幸存下来的生物重新在世界上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许多世代之后,从方舟上下来的动物迁移到它们现在居住的地方繁衍生息。问题是:动物是如何到达大船?洪水之后是怎样分散迁徙到各个大洲的?

动物是如何到达大船?

有人描绘了一幅挪^亚前往远离中东国家收集动物的画面,比如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考拉,新西兰的几维鸟。然而,书上记载动物是来到挪*亚面前,他不必去召集这些(创6_20)。显然是创造者让动物来到大船。

▲ 动物自行前来上船

但动物是如何寻路的呢?难道两只要上船的袋鼠必须跨越万里,从澳大利亚一路跳到方舟上吗?这不太可能。我们目前所知的大陆及其所承载的洪水沉积岩,与洪水前的大陆并不相同。袋鼠(包括其他生物也是如此)并不生活在孤立的大陆上。

创1_9给我们一个暗示:

天ᐠ下的水要聚ᐠ在一处,使旱ᐠ地露出来。

因此,洪水前的地球很可能只有一个泛大陆。当挪!亚建造大船的时候,袋鼠可能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觅食。同样,其它被拣选上大船的动物是不用跨越长路。

洪水后动物如何迁徙到全球各地

洪水后动物迁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陆桥和(植物)浮垫。

其实大洪水过后,地球上随之出现了一个冰河时期。期间地球上大量的水以冰的形式储存在除热带地区之外的大陆上,因而海平面降低了很多,大洲之间(比如连接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出现了一道陆桥。

▲ 白令海峡曾经是低洼的陆地

动物跨过这些陆桥,在不同的大洲分散开来。但冰河时期的出现是要满足特定条件的:

大洪水后全球气温要比今天更低,否则冰原就无法长期存在大量的降雨(大气的湿度更高),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出现降雪上述的气候条件必须稳定持续数百年,才能使冰原形成

上面这三个条件恰好在大洪水期间和洪水之后都能完全满足,使地球出现数百年的冰河时期。

在洪水期间出现了剧烈的地质活动和大量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尘埃微粒不断被抛入大气。

由于这些微粒能在高空停留数天乃至一年以上,对从太阳来的可见光辐射有较强的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温度上升,而地表温度下降,产生了与温室效应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出现如严寒冬天般的景观。

▲ 火山尘埃阻挡阳光

虽然之前被抛入大气的尘埃会在数月或一两年内沉降回到地面,但是洪水后连绵不绝的火山喷发会不断向大气层补充新的尘埃。于是,全球气温不断走低,并持续许多年。

如果只有全球气温的降低,那同时也会让海洋的温度降低,其蒸发量也会大大下降,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广泛的降雪,只能让大陆形成冰冷干燥的荒漠。

▲ 没有水汽,寒冷的气候只能形成低温的荒漠,不会出现冰原

要形成冰期的大冰原,必须有持续不断的大量降雪,这也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水汽供应,但降雪所需的水汽来自何方呢?其实,它们都是来自大洪水后温暖的海洋。

洪水期间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火山出现大规模集中喷发,大量炽热的岩浆流入到海洋。

▲ 炽热的熔岩流入大海,令海洋升温

同时长达数万公里的大洋底部火山带也同时剧烈爆发,正如书中记载的那样:

无论是陆地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还是海底火山形成的热泉都会大幅提高海洋的温度。

▲ 大量海底火山喷发也会令海洋大幅升温

随着水温的升高,在洪水期间和洪水后的几百年,海水的蒸发量会远超今天的水平,源源不断的水汽进入了大气层,导致大陆出现大规模的降雨和降雪。

水汽蒸发进入大气层,在环流的作用下被带到大陆的高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遇冷后形成雪花落到地面。这时大量的火山尘埃微粒笼罩着整个地球,阳光难以到达地表,导致全球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降落到地面的大量冰雪无法融化,不断累积,最终形成又宽又厚的冰原,大陆的水(冰)累积在高纬度的大陆上。

▲ 海洋大幅蒸发,向陆地源源不断输送水汽

海水不断蒸发,海平面也在不断降低。最终,连接大陆之间的陆桥(大陆之间的一些低洼地带)逐渐露出海面,让动物能够从一个大洲迁徙到另一个大洲,如跨过白令海峡之间的陆桥从亚洲大陆迁徙到北美洲,从亚洲经过南亚岛链到达澳洲。

▲ 冰河期动物通过白令海峡

经过几百年后,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并最后停止下来,空中的火山尘埃缺少补充,便逐渐消散,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海洋温度逐渐下降,降雨降雪减少,大面积的冰原融化成水,历史上唯一一个冰河时期结束,大量的水重新流回海洋,海平面不断上升,重新淹没了大陆桥,才形成今天的海洋的情况。此时,各种动物已经遍布各个大洲了。

浮垫

动物迁徙方式不仅通过大陆桥,洪水时期折断的植物枝叶树干会形成大量漂浮在海面上的浮垫,一些体型较小的动物也可以通过乘坐这些植物浮垫,在洋流的带动下漂洋过海迁徙到岛屿和其他大陆上。某些飞鸟可以长途飞行,它们中途在海上的浮垫休息和觅食,也能飞到大洋的彼岸。

▲ 被洪水冲刷折断的树干能提供很大的浮力

另外,火山浮石也能搭乘动物在水面迁移。火山浮石又名火山岩,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在急骤冷却后,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溢出膨胀而形成的一种有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

▲ 中空的火山浮石

这些石头的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由于其孔隙多、质量轻、因此能浮于水面而被称为浮石。

▲ 模拟浮石实验

这类石头在世界不少地方都能找到。最有趣的是非洲南部热带河流沿岸的居民用这种石头做成“石筏”。

这种“石筏”有浮力不会沉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具有蜂窝状的结构,内部充满了空气的,空气的密度比水要小,所以很难沉下去了。当地居民正是利用这种石头天然的特殊浮力,就地取材制作石筏来捕鱼和渡河。

▲ 能搭乘游客的石筏

大洪水期间不仅海底的火山,而且陆地的火山也大规模喷发,这类火山浮石形成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体型较小的动物通过搭乘浮石这样的“石筏”漂洋过海,分散到各个大洲。

总结

动物能在洪水后分散到各个大洲继续繁衍生息,其实都是得益于大洪水后随之而来的冰河期所形成的陆桥,还有洪水的副产品——大量被冲毁折断,漂浮在水面的树木,植物浮垫和火山浮石。这个在进化论中难以解答的问题,其实通过智^慧书的记载和一定合理的推理分析,是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答!

0 阅读:1

盼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