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1颗就致命!2024年浙江女子嘴馋,一口气吃十几颗

万象硬核 2025-04-15 13:35:12

前言

2024年8月16日,光明网报道,浙江一名女子在海边见了不少海货,回家尝鲜之后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医生检查完表示是中毒了。

赶海是当地很多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旅游活动,海水涨潮之后,海滩上就会留下很多的小鱼小虾,螃蟹、贝壳类生物这些。

捡回家之后,再做出一顿海鲜大餐,是很多人赶海最大的乐趣之一。

然而海边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都能捡的,有些海货也不都是能吃的。

那么浙江的这名女子捡的海货是什么呢,为什么吃完之后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1颗就致命

这名女子本来是受朋友邀请一起到海边出游,结果几人就在岸边的礁石缝里发现了很多的螃蟹、螺等海货。

几人就起意捡一些回去,捡了一个多小时,收获不小,不过在这些海货中,这名女子却认出了其中一种螺。

她之前曾经也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过这种螺,说是有毒不能食用,不过这名女子最终还是没能抵挡的住美食的诱惑。

几人将这些海货烹饪之后就吃了,这名女子也一连吃了十几个螺,鲜美的味道让她都忘记了这有毒。

吃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她就感觉到身体有点不适,手和脚都发麻,没有一点力气,紧接着嘴巴也开始发麻,身上接连出现了恶心,喘不上来气的症状。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吃螺中毒了,于是赶紧让家里人把自己送去了医院。

在医生的询问下,这名女子将自己所食用的螺描述给医生,果不其然,真的是织纹螺。

在得知了中毒的源头之后,医生紧急为这名女子制定了急救方案,所幸中毒较轻,在医生的治疗之下情况已经明显得到改善。

事后这名女子还从自己朋友那里得知,其他人里面还有一人也出现了和她类似的症状,不过比较轻,毒性能够自行缓解。

那么这织纹螺究竟是一种什么生物呢,为什么食用之后会有这么严重的症状呢?

织纹螺

织纹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织纹螺科物种,它的形象很好辨认,外形和人们在河里摸的螺蛳比较相似,但是花纹更加丰富好看。

它的壳呈细长的圆锥形,长约1厘米,螺塔高,壳面光滑,有时带有细小的螺旋刻纹。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壳面色彩斑斓,常呈现米黄色或奶白色为底色,其上布满呈网状、波状的棕色或深褐色斑纹,犹如织物上的图案,因此得名“织纹螺”。

也正是因为它美丽的外表,很多不懂行的人经常会将其捡回去收藏或者就直接煮了吃,但是它美丽的外表却掩盖了其危险的本质。

织纹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主要见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或沙质浅海区。

在我国,织纹螺的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出现在南海海域,尤其是海南岛、广东、广西、福建沿海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附近。

它们喜欢生活在清澈、温暖的海水中,常栖息在珊瑚礁边缘、沙地或岩石缝隙中,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正是织纹螺快速生长成熟的时候,很多误食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在这个时候。

那么织纹螺的毒性究竟有多强呢?

织纹螺的毒性非常强,有时吃一颗就能致命,而且它体内的毒素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解毒药物。

织纹螺本身其实并没有毒性,但是架不住它吃的杂,它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吃很多的有毒藻类,慢慢的它自己也就被“毒化”了,人们食用了螺肉就会引起中毒反应。

织纹螺中最主要的毒素就是河豚毒素,仅0.5毫克就会致命,许多人对这一毒素并不陌生,它最早是在河豚体内发现的一种毒素。

河豚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生物,人人都知道它美味,也都知道它有毒,但是还是架不住想要尝试的心理,每年也都会发生食用河豚中毒的案例。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河豚毒素不光存在于河豚一种生物中,织纹螺、蝾螈、海星等海洋生物体内也有可能会含有这种毒素。

河豚毒素通常发作比较快,最短的潜伏期仅有5分钟,最长也不超过4小时,人们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赶海需注意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许多热衷赶海的人喜欢在退潮后的礁石或泥滩中寻找海螺、贝类等海产,不仅因为这些生物富有趣味性和观赏价值,也因为部分物种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然而,并非所有海边生物都可以随意采集、把玩、食用,在众多海螺中,也有一些外表精致美丽却极具危险性的生物,就比如织纹螺、海蛇、海葵、石头鱼等,都可能藏有危险。

在生物界中,越是美丽的外表往往也意味着它们有更高的未知危险,这是它们的一种保护色,在警告靠近的敌人它们不好惹。

因此人们在野外如果遇到这类生物,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而靠近,要以自身安全为先。

在赶海的时候,人们也可以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辅助操作,尤其是触碰贝类、海星、软体动物时,更应保持谨慎。

遇到不认识的生物可以用手机拍照记录,再通过图鉴或向专家请教,不要贸然携带回家,以免造成伤害,它们除了有可能威胁人身安全之外,也有可能是某种保护动物。

每年许多地方都会发生一些误食中毒的案例,这更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在野外需要多加注意,品尝海鲜也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

参考:

光明网《1颗就能致命!女子连吃10多颗,“再也不敢了……”》,2024-8-16

光明网《潜伏期最短5分钟!吃1只就可能致命》,2024-5-1

央视新闻《0.5毫克就会致命!夫妻双双中毒 很多人仍贪这口鲜》,2025-3-16

0 阅读:16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