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副总统万斯又大放厥词了,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万斯在出席华盛顿举行的科技会议“美国活力峰会”时,痛批了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甚至将中国产业升级称为“破坏规则”,要求中国“安分守己”地留在低端制造领域。这番言论一出,不仅让国际舆论哗然,更暴露了美国精英阶层面对中国崛起时的歇斯底里,明明自家高端制造业都快守不住了,怎么还幻想着用“分工论”要求中国永远替美国打工?

万斯的这一套 “理论”,属实是老生常谈的逻辑了,比如苹果手机由美国设计、在中国组装,在他眼里就是“国际分工”的典范,他就喜欢看到美国吃肉、中国喝汤的情况。按照这套理论,发展中国家就该永远在产业链底端缝衬衫、造袜子,而发达国家则稳坐金字塔尖,享受高附加值产业的红利。可是,这既不符合国际产业的发展规律,而且中国也用几十年的发展证明,这种“分工梦”不过是美国单方面的臆想罢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因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而被迫调整产业策略,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通过“广场协议”来打压日元,维护自身高端产业的优势,不但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还让日本几十年没缓过气来。可是,美国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学习能力,从高铁到5G,从芯片到新能源车,中国的弯道超越速度是惊人的,因此万斯才抱怨“中国不守规矩”,其实就是歇斯底里了,日本都给我割韭菜了,你凭什么不给我割?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堪称是“史上最严”的,芯片断供、打压华为、围堵AI技术,美国无所不用其极,但讽刺的是,这些打压反而促成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以半导体为例,美国2019年对华为实施芯片禁令,结果倒逼中国加速进行国产替代,短短几年之后,中国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不但产能翻倍,而且价格还腰斩,直接让美光、三星公司都陷入了被动。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已经“多点开花”了,比如华为鸿蒙系统的崛起、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碾压特斯拉。有趣的是,万斯还将美国制造业当前的不利局面,称之为是“全球化毒药”导致的,很明显,他这是故意忽视了资本贪婪的原因。过去四十年,美国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工厂外迁、依赖廉价劳动力,导致本土制造业早已经空心化了。
至于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和“小院高墙”来遏制中国,结果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例如,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后,美国中小企业由于供应链混乱而叫苦不迭,万斯们与其指责中国“不守规矩”,不如反思为何美国工人宁愿罢工也不进工厂?反思为何“再工业化”口号喊了十年,却连个像样的5G基站都建不起来?

可见,万斯的这种“分工论”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们的霸权思维,世界必须遵循“美国规则”,中国只能给他们打工,但问题在于,14亿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怎么可能是美国人规定怎么样就一定要怎么样的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