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竟主动出资35万元,找“中介”为妻子介绍“假结婚”对象。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他这样做难道是“做局”摆脱妻子,事实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北京,估计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北京户口。
说白了,既然能够通过这种渠道,达成落户北京的目的,本身就说明法律存在漏洞,也说明“北漂”们的无奈。
我有一位朋友,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23年了,始终没有通过正常渠道取得北京户口,之前他倒也没有在意,反正已经纳税五年以上了,已经取得在京买房的权利。
但是这几年他就遇到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孩子马上读初中了,没有北京户口只能在京读完九年义务教育,没有资格在京读高中,更无法在京参加高考。
由于各地教育和高考选拔模式不同,既然无法在京参加高考,就不得不考虑让孩子到外地读书。然而,自己已经在京打拼了20多年,工作和生活基础全在北京,要陪孩子到外地读书,就不得不放弃在京的很多东西,实在是不甘心。
左右为难之际,他就想了个办法,准备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同时筹集的60多万,希望找一个人“假结婚”,把孩子的户口带进京。
像我朋友这种情况,绝对不在少数,由于正常渠道无法落户北京,不得不违背公序良俗“假结婚”。因此,“假结婚”俨然成了一个“灰色产业”,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人甚至成了“假结婚”专业户,就凭着自己的户口有势,奔波于不断结婚和不断离婚之间。
这种“假结婚”专业户,一般是能让“家人”落户北京的人,比如通过“随jun”的方式进京,或者一些体制内人员“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等等。
这个“产业”虽不违法,但却违背公序良俗,他们做起来基本上是“悄悄地进村,打枪滴不要”,所以才被坊间称作“灰色产业”。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男子,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灰色产业”,达成自己一家三口落户北京的目的。
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终,尽管他的妻子与北京人王先生成功“假结婚”,却没能获得北京户口,于是他选择了与中间人“对簿公堂”。
近日,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法院认定,这名男子与中间人签订的《委托协议书》违背公序良俗,应认定无效。依法判决中间人退还他15万元,但驳回他要求对方赔偿利息的诉求。
据悉,这名男子是河北人,虽然长期生活工作在北京,但一直没能获得北京落户资格。已与妻子育有孩子的他,出于未来在北京购房、购车和子女就学等原因,迫切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落户北京,其中“假结婚”就是他无奈的选择。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这名男子什么,却不是他个人的问题,既反映出户籍管理的弊端,也揭露了有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
既然能让一种“灰色产业”,成为公开的秘密,并成为一些人无奈的选择,说明这个问题也该到了认真解决的地步了。
你说呢?#丈夫花35万找人跟妻子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