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军政委回乡探亲,家中空无一人,打听后才知妻儿已被族长卖掉

历史系小狼 2025-04-21 15:53:30

鲍先志,湖北麻城鲍家湾的地道汉子,1911年来到这世上,老爹是个地道的庄稼汉。刚满一岁,他娘就因病撒手人寰。五年光景一闪而过,老爹也因过度劳累,身子骨一垮,也跟着去了。小鲍先志呢,就跟着老爷子相依为命。为了糊口,他给地主家放过牛,打过零工,那日子,啧啧,可真不容易。转眼间,鲍先志十五岁了,一咬牙一跺脚,参加了革命。刚开始,他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天天给游击队放哨、站岗、送情报,跟个小侦探似的。四年工夫一晃,他正式成了红军的一员,那可是真刀真枪干革命的时候啦!

在那鄂豫皖的地界上,鲍先志跟着队伍打了不少硬仗大战,他这小子,勇猛得很,脑子还转得快,没多久就当上了副排长。红军队伍越来越壮大,这可把蒋介石给吓得不轻。到了1932年7月,老蒋急眼了,一下子调来30万大军,分好几路朝着鄂豫皖根据地猛扑过来。咱们跟敌人兵力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红军兄弟们拼死拼活地打了好几个月,愣是没把敌人打回去,最后没办法,只好撤出根据地,往川陕那边挪窝去了。

那会儿,鲍先志的媳妇肚子里正揣着娃呢,他一咬牙,跟部队请了假,火急火燎地跑回老家跟媳妇道了个别。走的时候,媳妇眼泪汪汪地跟他说,可得照顾好自己,她在家里头安心等他凯旋。谁承想,这一别,俩人就再没见过面。鲍先志跟着部队东奔西跑的,最后落脚到了川陕苏区。那时候,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还没站稳脚跟呢,四川那军阀田颂尧,有了蒋介石撑腰,竟然派了38个团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向红军发起了猛攻。

鲍先志他们连啊,之前在战场上拼得挺狠,减员不少。一到川陕苏区,赶紧补了些新鲜血液进来。这些新来的小伙子,还没见过大阵仗,一瞅见敌人那股子狠劲儿,心里头就有点发憷。好在鲍先志眼疾手快,立马给他们打气鼓劲,三言两语就把军心给稳住了,士气也噌噌往上涨。他这做思想工作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上级领导都瞅在眼里了。等把田颂尧那帮家伙给收拾了,部队一扩编,鲍先志那是连蹦带跳地升了好几级,直接就被提拔成了团政治处主任。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田颂尧溜之大吉没多久,刘湘在蒋介石撑腰下,带着二十万大军,跟不要命似的往川陕苏区冲。鲍先志跟着队伍,跟敌人干了一仗又一仗,整整十个月,血都快流干了,总算是把刘湘给踹趴下了。红四方面军这下子壮大了,人数飙到了八万,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可到了懋功会师那会儿,张国焘这家伙不乐意往北走了,非得往南窜,结果呢,在百丈关那一战,被打得屁滚尿流。后来又跟刘湘在川康那片鸟不拉屎的地方耗了三个多月,兵马折了大半,就剩下四万多人了。

后来,张国焘没法子了,只好带着队伍往北走。那会儿,鲍先志已经升官,成了红四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他可真是个能人,不知咋弄的,居然搞来一堆青稞和酥油茶。就靠着这些宝贝,红四军硬是在草地上啃啃巴巴地挺过来了。到了陕北,鲍先志又换了岗位,成了红四军卫生部政委。嘿,这还没歇口气呢,抗日战争就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他二话不说,直接进了129师385旅,当上了769团政治处组织股的头儿。跟着陈锡联,他们还干了票大的——夜袭阳明堡。那场战斗,别提多刺激了!

一九三八年那会儿,二月里头,鲍先志老兄一跃成了769团政治处的二把手,带着队伍,嗖嗖地就参与了长生口和神头岭那两场漂亮的伏击战。打完这两仗,他就像是太行山里的游击高手,跟着队伍东奔西跑,战功赫赫,最后直接坐上了769团政委的交椅。不仅如此,他还当过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的政委呢,那可是响当当的职位。等抗战一完事儿,鲍先志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了解放战争中,这回他在中野6纵当起了副政委,和王近山、杜义德两位老兄搭伙干事儿,那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默契得很!

一九四六年九月那会儿,刘峙亲自带着三十八万大军,跟撒豆子似的分头往鲁西南猛扑,琢磨着在菏泽那块儿跟咱中野来个硬碰硬。您瞧瞧,刘邓大将军手头就那么四个纵队,五万多号人,连人家敌军的一个小指头都比不上,这仗可咋打呢?大伙儿一合计,刘司令员拍板了,说咱得先挑软的柿子捏,不对,是先挑硬的——西路那最强的敌整编第三师!为啥?打垮了这路敌军,剩下的那些个家伙保准吓得腿肚子转筋,咱再收拾刘峙的那波进攻,不就跟玩儿似的轻松多了嘛!

但那个整编第3师,嘿,可不是块好啃的骨头!这可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从头到脚都是美式装备,打起仗来跟猛虎下山似的,凶得很。师长赵锡田,黄埔四期的老将了,指挥起来一套一套的。碰到这么个硬茬子,6纵的司令王近山可不含糊,一拍大腿,主动请缨要打头阵。杜义德和鲍先志一听,立马点头赞成,那表情就像是捡到了宝。接下来,6纵跟敌人在大杨湖那是真刀真枪地干上了,场面那叫一个惨烈。为了把这股敌人给收拾了,王近山、杜义德、鲍先志这些纵队的大佬们,也都顾不上什么身份了,卷起袖子就上了前线,跟战士们一块儿拼命。

在那帮子兄弟部队的帮忙下,6纵在大杨湖那儿,咔嚓一下,把敌人的整编第3师给一锅端了,还顺手逮住了赵锡田,嘿,那叫一个痛快,大胜仗啊!打完这仗,鲍先志也没闲着,跟着队伍就奔襄樊战役去了,后来又千里迢迢跃进大别山。等中野的主力撤出大别山,鲍先志被留下了,成了皖西军区的副司令员,继续在大别山里头跟敌人较劲。转眼间到了1949年3月,鲍先志又升官了,成了二野第11军的政委。刚升官没多久,咱们就麻利地把麻城给解放了,那叫一个利索!

一听说老家那边儿解放了,鲍先志心里头那个乐呵啊,跟中了头彩似的。打从1932年迈出家门那一步,他就跟家里断了线儿的风筝,一晃眼,十七年都过去了。心里头那个想啊,老婆孩子咋样了?过得好不好?琢磨来琢磨去,他干脆跟上头请了几天假,带上俩警卫员,脚底生风地就往家奔。结果呢,到了家门口,嘿,大门紧闭,跟铁将军把门似的。再往院子里一瞅,房子破得跟筛子一样,满眼的荒凉,一看就知道,这儿啊,早没人味儿了。

鲍先志火急火燎地找邻居们问了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老婆孩子早在17年前就让族长给打发走了。想当年,四方面军的主力一走,敌人立马就占了鄂豫皖那块地儿,对那些支持革命的老百姓和红军的家里人那是往死里整啊。就这么着,鲍先志那刚生完娃的媳妇,还有那小不点儿的孩子,就被族长用50块大洋给“送”到了郭家岗,落到了一个驼背的庄稼汉手里。

鲍先志一听这话,火苗子噌一下就上来了,领着警卫员就往族长家里窜,心里琢磨着得跟他好好理论理论。可到了那儿一瞅,嘿,族长老爷子早几年就蹬腿儿走了。他家里人一见鲍先志这架势,吓得连连作揖赔不是。鲍先志这一肚子火,到这会儿也慢慢灭了,心想:人都没了,还能跟几个小的较什么劲儿呢?这么一想,他也就释怀了。于是,鲍先志也不再多耽误,脚底一抹油,直接从鲍家湾奔了郭家岗,打算把自己的小子接回来。

在郭家岗那块地界儿,鲍先志碰见了当年那个买走他妻儿、背有点儿驼的庄稼汉。一见鲍先志如今当了不小的官儿,那汉子以为鲍先志是来找茬儿的,吓得直磕头,跟捣蒜似的。其实啊,鲍先志的媳妇儿早些年因病走了,那会儿他心里还惦记着这事儿呢。可一瞅见那驼背汉子把儿子拉扯得挺好,他心里头那股火儿也就灭了。鲍先志琢磨着,人家好歹也帮着养了这么多年儿子,就没跟那汉子计较,还把自己这些年牙缝里省出来的几个钱全给了汉子,算是答谢他照看儿子的辛苦钱。那驼背汉子一看,鲍先志非但没找他麻烦,还赏了他一笔钱,感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鲍先志这么做,村里人也都竖大拇指,夸他是个仁义之人。打那以后,鲍先志就把儿子接回自个儿身边,一块儿过日子。到了1955年,国家还给他戴上了中将军衔的大红花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