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有个重庆妹子跑到北京,进了北京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开始工作。
到北京以后,有个叫成元功的同志突然找上了这位重庆姑娘,并且直接把她带到了中南海的西花厅里。
进了西花厅的大门,这姑娘才明白,原来自己要见的大人物竟是周总理。
真没想到,她竟然发现周总理是自己男朋友的伯父,这中间到底有啥故事?这个女孩到底何方神圣……
【李德生夸赞邓在军是个好兵】
直接说吧,那位来自重庆的姑娘,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家级导演邓在军。
1938年,邓在军来到了人世,出生地是重庆。由于重庆是革命活动挺热闹的地儿,邓在军打小就接触了不少革命思想。
1950年那会儿,新中国是建起来了,可巴蜀那边还是挺不太平,硝烟味还是挺重。所以,李德生就接了命令,带着第二野战军的兄弟们去了四川,目的就是要把国民党剩下的那点兵力给收拾干净。
那时候,邓在军看了部队演的《白毛女》啊,《兄妹开荒》这些节目,心里头就燃起了想去当兵的火苗。但家里头的人愣是一个劲地反对,邓在军心一横,打算瞒着家里人,悄悄去加入张国华将军的18军,当个英姿飒爽的女兵。
爸妈虽然心里头不乐意,但实在拧不过这闺女天生的倔脾气,最后也只能让她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了。
进了部队,一开始大伙儿都不看好这个小姑娘去当兵,但邓在军太倔了,非要参军不可。大伙儿看她那股子勇敢劲儿,心里也服了,最后就商量着让邓在军加入宣传队,算是同意她当兵了。
打那以后,邓在军就加入了小文工团,成了一名团员。
进了部队后,邓在军头一回站上了岗哨,头一回穿上了属于自己的军服,还头一回上了战场。在军队的日子里,邓在军快速成长,没多久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短短数月间,邓在军就迅速成长为了一名十分老练的战士。恰逢此时,中央传来了人民解放军要进军西藏的消息,邓在军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成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之一。
过了好些年,李德生心里还是时常惦记着当年那个胆大的小姑娘,总夸邓在军是个出色的士兵,真是顶呱呱的好战士。
但是,邓在军在西藏待的时间并不久,因为朝鲜战场那边急需部队支援。原本邓在军也是要去朝鲜的,可那时候他才12岁,实在太小了,所以最后决定不让他去,邓在军就没能成行。
人们常说,坏事发生了也不一定就是倒霉,说不定还会带来好运呢,就像那个塞翁失马的故事一样。
邓在军没能如愿前往朝鲜战场,不过后来他被安排到西南军区去学习。学完之后,他又被调到了军区后勤部的文工团工作。
就这样,邓在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终身幸福,那个人也是文工团的一员,名叫周尔均。
年龄差不多,性格又合得来,他俩很快就认识、了解并谈上了恋爱。邓在军长得漂亮,歌唱得也好,没多久就成了文工团里的大红人。周尔均呢,也是多才多艺,啥都会点儿。这俩小情侣,在当时绝对是最闪亮的明星情侣了。
所以,1958年的时候,邓在军就被安排去了北京的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
【邓在军才知道男朋友伯伯是周总理】
1958年那会儿,20岁的邓在军被安排去了北京的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
周尔均比邓在军晚调来一年,当他听说女朋友能调到北京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看来,是时候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女朋友了。但周尔均没说得太详细,只是简单地告诉邓在军,到了北京后,会有人去接她的。
邓在军心里直犯嘀咕,但男友就是不肯透露半点,她也只好带着这份好奇先搁着了。
这天一早,邓在军抵达北京准备开始新工作。刚迈出车门,一个叫成元功的士兵就走了过来,说他是中南海的警卫,奉了上级的命令,专门来接邓在军去中南海。
邓在军心里挺忐忑,但也懂男友的用意,所以就跟着上了车。车一路开进了中南海的西花厅。这一路上,邓在军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接下来会碰到啥情况。
在西花厅下了车,邓在军一眼瞧见了周总理和邓颖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今儿个是来见这两位大人物的。更让她吃惊的是,周总理竟然是她男朋友的伯伯。
邓在军听了好一阵子解释,这才搞懂了:
周总理跟周尔均他爸是同一辈的堂兄弟,在他们那一大家子里,周总理是按顺序排的老七,所以他就是周尔均的七伯父。
周总理见到邓在军特别开心,邓颖超也热情地握着她的手不放。一行人坐在沙发上,不停地聊着家常,开开心心说了好一阵子话。
聊天时,周总理特意跟邓在军说,别因为我是你们的长辈,就觉得有啥不一样,这跟你们谈恋爱的事儿不沾边。你们的爱情得牢靠,得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行。
邓在军应了声,把周伯伯说的那些话都牢牢记在心里了。
不久之后,周尔均也被调到了北京,这样一来,邓在军和周尔均这对恋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刻让他们筹备婚礼,希望他们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1959年开春不久,他俩就喜结连理了。周尔均给邓在军备了份厚礼,一件超值的绿色毛衣,就当是娶她的心意了。
结婚后,邓在军和她老公常去西花厅逛逛,邓颖超呢,老喜欢拉着邓在军的手,俩人能聊上大半天。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吃饭,饭后还一块散步、拉家常。
【邓在军举办了许多次的“春晚”】
1959年那会儿,邓在军退伍后去了中央广播事业局上班。
没多久,邓在军就察觉到自己更擅长的不是播音这块儿,于是她二话不说就转行干起了电视导演的活儿。
不出所料,定下了目标后,邓在军立马就把自己的所有创意都拿了出来,动手策划了一系列的大晚会和文艺演出。这些晚会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音乐、舞蹈、歌剧、话剧等众多艺术形式。
到了70年代,中国电视行业开始突飞猛进,邓在军的艺术之路也随之大放异彩,他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一点没藏着掖着。
1979年,邓在军跟大名鼎鼎的电视导演杨洁联手,他们俩一合计,就搞出了那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视迎春晚会,头一回采用了茶座式的形式。
得说一下,这就是之后非常有名的“春晚”一开始的样子。
后来,邓在军挑起了大梁,成了1980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春节文艺晚会的大导演。她执导了好几场特别受欢迎的春晚,给大伙儿带来了不少欢笑和温馨时光。
特别是在1988年春节晚会筹备时,出了点小插曲。本来邓在军导演打算邀请独腿英雄徐良来晚会,可有些人觉得晚会该是欢乐喜庆的,觉得让这样的革命英雄来,气氛会太沉重,不太合适。
不过,邓在军稍微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听大家的意见,坚持要让革命英雄徐良登上晚会舞台。在那晚的晚会上,失去一条腿的徐良,坐着轮椅,大声唱起了那首《血染的风采》。
这首歌一放,现场所有人立刻大声欢呼起来,晚会气氛瞬间冲到了顶点。当年看过这场晚会的朋友们,我猜,他们心里肯定还记着那场热血沸腾的场面呢。
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靠邓在军的不放弃。
【邓在军的肿瘤奇迹般的恢复了】
邓在军若将春晚视为其得意之作,那么国庆晚会无疑是将其艺术才华推向巅峰的舞台。
1989年10月1号,邓在军执导了一场超级火的国庆文艺晚会,名字就叫《我爱你,中国》。那晚,他把整个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当成了大舞台,给观众展现了一场特别壮观、有气势的艺术表演,这事到现在大家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因为这台晚会办得很成功,邓在军就接下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相关工作。
亚运会电视转播这事儿,关乎咱国家的脸面,邓在军为了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那是下了大力气。都52岁的人了,他还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就为了转播能顺利进行。每天就挤那么几个小时眯瞪一下,剩下的时间都扑在转播工作上,就为了让亚运会通过电视好好展现给全国人民。
哎,真是倒霉,老天爷不给面子。
原以为邓在军的工作已经够辛苦,累得他不行,但就在这时,他却被诊断出患上了结肠肿瘤这样的重病。
知道自己生病了,邓在军首先想到的是,这病会不会影响到亚运会的转播任务。毕竟,肿瘤得开刀,一开刀,那工作肯定就得搁置了。
周尔均知道这事后,心里特别心疼老婆,立马就陪着她去医院住院养身体,还做了手术。总算是,他们一起挺过了这个难关。
毫无疑问,邓在军把亚运会的转播任务办得相当漂亮。
1993年的时候,邓在军又碰到了一个大活儿,那就是拍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这活儿可不容易,一开始就得拿出真本事,邓在军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特别上心。他脑筋一转,很快就有了个好主意。
那就是召集一百位将军,一起唱起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
一百多人一块儿唱歌,那场面真是壮大,威风凛凛,整个活动融合了诗歌、音乐、画面等各种元素,真是做到了极致,特别成功。
邓在军因为连续不断地忙工作,实在是扛不住了,这回又累倒了。
这次栽跟头跟几年前一样,都是肿瘤闹的,但这次情况更糟了。上次是结肠上长了瘤子,这回是肝上,而且一下子就是两个。
后来,中国很有名的肝胆外科大夫吴孟超教授,他亲手给邓在军看病,仔细检查,并制定了一套手术方案。
邓在军根本没空歇着,她还是一门心思扑在《毛泽东诗词》的拍摄上,费尽心思琢磨怎么拍,还有那些人员物资的安排计划。
真没想到,一晃一年多过去了,邓在军身上的肿瘤竟然自己好了,连手术都没做,就是做了一些常规检查辅助治疗。
1993年秋天那会儿,21集的《毛泽东诗词》电视剧拍完了。一放出来,立马把大伙都给震住了,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个大石头,波纹四溅,给人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可以肯定地说,邓在军这次的作品,又是他艺术生涯里的一座高峰。
【邓颖超给邓在军和周尔均下达2条命令】
无疑,邓在军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全靠周总理的关怀和帮助。
那时候,邓在军和周尔均刚调到北京,周总理和邓颖超对他们这对新婚夫妇特别上心,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问长问短。
邓在军进了电视台后,周总理特别留意她的工作情况。后来听说邓在军不打算继续做播音员,而是想转去做电视编导,周总理立马表示非常赞同。
多亏了周总理的关怀,邓在军的艺术之路走得又快又稳。
当然,周总理对孩子们的关心是真心的,但他绝不会为他们走后门。为了这事儿,邓颖超特地邀请了邓在军和周尔均到家里,明确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不论是工作上的事儿还是私人的事情,都别去麻烦他们处理。
第二点,自己得对自己上心,要学会扛事儿。
邓在军和周尔均也都详细记录了这些事情。
周总理离世后,邓在军和周尔均心里头特别难过,他俩特地赶到北京去给伯伯送行。不过,他们心里清楚,伯伯生前不乐意他们仗着亲戚关系搞特殊,所以到了那儿,谁也没提自己是亲戚这事儿。这么多年来,他俩一直守着这个规矩。
所以,后来等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都离世以后,邓在军动手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这才让大伙儿知晓,原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竟然是他们的长辈亲人。
很明显,周总理的教育给邓在军和周尔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
有了周总理的关怀,邓在军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到了1991年,邓在军得到了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的认可,被选为那一年度的“国际上有名的妇女”。
1992年的时候,邓在军得到了美国人物传记研究所的看重,他们把她列为了“20世纪成就卓越的人士”。
1993年的时候,邓在军得到了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一个大奖,叫做“国际勋章”,人家还夸他在电视艺术上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得说一下,能拿下这个荣誉的,全球也就五百来人。
邓在军,他是中国拿到这个荣誉的独一份!
邓在军深受周总理和邓颖超妈妈的熏陶,对那些虚名浮利从不放在心上。对她而言,最关键的是如何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以及如何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纪念周总理的教诲,邓在军又一次自己动手,执导了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这个片子,倾注了邓在军的大量心血,播出以后,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并且,它还斩获了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大奖的荣誉。
邓在军一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铭记着周总理、毛主席等那些伟大人物!
现在,邓在军已经退居家中,不再执导节目,但她以往带给我们的那些温暖和喜悦,始终铭记在心。
咱们给邓在军和周尔均前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过得美满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