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军入驻南京“总统府”,战士不懂电凑近电灯泡点烟,结果点不燃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4-03 12:42:58

南京解放

张永春,1923年出生,山东安丘县韩吉庄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他家是一个大家庭,他这一辈共有7个男孩5个女孩,后来全部参加了革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

他哥哥张永杰,1938年3月加入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7支队2大队,同年入党。1939年春,张永杰受党组织派遣,改名张俊千,打入山东省第八督察区保安司令部保安第10团做秘密统战工作,先后发展共产党员40余名。

1941年春,张永杰身份暴露,被迫离开10团。1943年后,张永杰任鲁中三地委安丘县城工委书记,代表八路军与10团团长韩寿臣谈判,促使10团起义。随后10团被八路军山东军区编为独立第4旅,张永杰任旅政治部副主任。

1948年,张永杰调徐州市委任组织部组织科长。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

张永春有一个妹妹,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地下斗争时,被鬼子抓住。她坚贞不屈,最后被活埋牺牲。

1939年,张永春16岁,便开始参与地下革命工作,帮助哥哥张永春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

他家是抗日斗争的秘密联络点。张永春就经常挎着一个小篮子,装上几棵青菜或几张煎饼,怀揣一颗手榴弹,冒着生命危险到各个联络点送情报。如果有同志到他家来开会,张永春就到庄外接送他们;开会的时候,他就抱着小侄儿在外面放哨,一有动静,立即通知屋内人转移。

1942年,张永春19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鬼子和汉奸发现他家是一个抗日联络点,就来抄家查封。他哥哥张永春参加革命早,有经验,非常机灵地逃了出来,日本鬼子和汉奸到处通缉他,并悬赏要他的人头。

1943年秋,日寇对韩吉庄一带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在整个昌潍地区到处张贴布告,对张永春哥哥以及他全家进行通缉,凡告发者有重赏,割一只耳朵赏也有赏。

为了安全起见,党组织把他们全家转移到了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期,张永春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鲁中南纵队,这是一支老八路部队。1948年9月16日,我军发起济南战役,吴化文率领的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及整编155旅、161旅和独立旅宣布起义。

10月29日,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吴化文的部队与鲁中南纵队合编为人民解放军第35军及步兵103师、104师和105师,任命吴化文为军长,杨友柏、赵广兴、何志斌分任师长。

合编中,吴化文部队从3个师缩编为3个团,35军的每个师中,鲁中南纵队占两个团,而吴化文的部队只有一个团。合编后的35军共有2.2万人,而解放军鲁中南纵队就占了近1.5万人。

部队合编以后,上级调张永春到35军后勤部工作。

1949年3月初,35军在山东省沂南地区接到了准备渡江解放南京的命令,很快就赶到江苏北边的一个地方,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攻打南京作准备。 部队在长江北岸住了一个多月,一边进行水上训练,一边等待上级下达攻打南京的命令。

要想攻打南京必须要先渡江,而35军大都是北方人,没见过这么宽的江,也不会游泳,更不会划船,因此不敢下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

大家从老乡家中借来船只甚至大木盆,一部分人在江上练习划船,一部分人在鱼塘里、稻田里练习划水。除此之外,还要练习如果落水了怎么自救,怎么拉绳子上船或者上岸,万一船被打翻了如何从船下逃生……

训练时天气还很冷,许多人的手都磨破了,鲜血直流;有不少人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浑身直打哆嗦;也有不少女同志不顾生理的特殊期,和男同志一样积极地参加水上训练。很快大家就不再怕水了,“旱鸭子”不但学会了游泳,而且还能稳坐在船上放枪打敌人。

为了入城后适应城市生活,部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南京的风俗习惯,并进行入城教育,告诉入城后应注意的纪律,进城后如何开电灯,如何开自来水,如何使用抽水马桶等等。张永春觉得这些既新鲜又好玩。   

终于等到攻占南京的命令。大家原以为打南京要付出很多代价,为减少牺牲做做了不少准备。没想到的是,国民党竟自己逃跑了,35军没费多少劲就打进了南京。   

1949年4月23日,35军的先头部队打进南京。当天晚上,35军后勤部人员乘坐一艘可装载20多人的敞篷船,跟在大部队后面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晚,张永春他们住进“总统府”   

进入总统府后,张永春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院子,进去后根本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路怎么走。只见很多栋楼房,所有的灯都开着,到处亮晃晃的。有的电灯非常漂亮,他和战友感到很兴奋,也很好奇,一直到处张望,觉得什么都很新鲜。   

可进入总统府大楼里面后却发现,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纸张、杂物,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物品,满地都是。有的卫生间里自来水龙头还开着,水流了一地。看得出来,国民党军在逃跑时十分狼狈。   

35军打进总统府后,军部就设在蒋介石的办公楼里,军后勤部则安排在旁边一座漂亮的小楼里,后来军部的人告诉张永春说,这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住的“大花楼”。   

大花楼里到处铺着红色的木地板,张永春听说原来上面铺了地毯,可住进去时地毯已经没有了。大花楼的地板特别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经常有人滑倒后爬起来,还没站稳又滑倒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他们才听说,这是因为地板打了蜡,所以才这么滑。

大花楼的许多房间都是空的,房间里乱七八糟地散落了不少纸片,好东西都被搬走了。   

宋美龄的房间里有一张非常漂亮的大床,还有几个空衣柜,但已经没有其他物品了。张永春他们这些农村来的战士,只觉得床特别漂亮,是什么样子却说不出来。当天晚上他们就住在这间房里。因为只有一张床,谁也不好意思睡在宋美龄的大床上。于是,大家挤在地板上,很快就睡着了。

35军后勤部的人员在宋美龄的大花楼里,只住了几天就开拔了,但这短短的几天,张永春却终生难忘。   

他们都是农村来的,尽管在入城前进行了入城教育,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了,还闹出不少笑话。   

有的人开自来水龙头洗手,要么打不开,要么开了以后不会关,常常弄得自己一身水,最后干脆就不管了,让水一直流,等其他会关的人来关。因此,整个大花楼经常到处都是水。后来经过反复教,才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住在大花楼里,电灯一开,到处亮堂堂的。有些抽烟的同志,以为电灯和农村的油灯差不多,就想到电灯上点火。电灯太高够不着,就直接站到桌子上凑近电灯泡去点烟,结果点不燃。他们还一直埋怨,在乡下煤油灯那么暗都能点燃,城里这么亮的灯泡居然还点不着烟。还有的人不会关灯,直接用嘴去吹灯泡,可怎么也吹不灭。   

入城的官兵大多没有见过抽水马桶,尽管入城教育时教员讲过怎样使用,但并没有亲眼见过,更不用说亲身体验了。在大花楼里,经常可以见到蹲在抽水马桶上解手的人,还有解手后不知道如何冲洗的人,使得整个卫生间都是脏兮兮、臭熏熏的。后来又找教员反复教,大家才学会使用这个“洋玩意”。   

这些事现在说起来,可能许多孩子都觉得好笑,但这都是张永春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除了战争就是贫困,大家没有钱读书识字,没有见过世面,是共产党领导人们解放了家乡,解放了全中国,大家才有后来安居乐业受教育的环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