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承载着对劳动的礼赞、对创造精神的传承。值此佳节之际,我们以“笔墨赞劳动·丹青颂时代”为主题,汇聚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语言歌颂劳动之美、弘扬时代精神。
劳动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览以书画为媒,汇聚艺术之力,礼赞劳动精神,艺术家们以笔墨抒发对劳动的赞美,用丹青描绘时代的辉煌。作品既传承中华书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时代脉搏,展现劳动精神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览,向所有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艺术与劳动共舞,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艺术家简介
郑有国,中国近现代杰出书法家,1955年生于四川省南部县,汉族;五岁随外祖父学书,临摹研习名家书帖数年,打下雄厚基础。郑有国的书法,笔墨豪放、飘逸、典雅;结章表现出强烈的力量节奏,气血流畅,阴阳化合;作局追求神韵,抒发性灵,感染力强,表现出潇洒、豁达、激扬的独特风格。先生书法的另一独到之处,追求汉字的五行生克平和,与天地人化为一体。
数年来,郑有国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国际书画大展大赛中获奖。入著《中国书法家辞典》、《中国书画品鉴》、《中国书画名家代表作典库》、《古今书坛名家与墨宝》、《盛世典藏》、《艺海传奇人物》、《当代艺坛骄子》、《世界当代艺术名家大典》、《中韩书画名家》、《东方之子》、《中华英才》、《书坛七贤》、《艺坛翘楚(欧阳中石、郑有国、刘大为、靳尚谊)》、《中国书坛五岳(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张海、郑有国)》、《书坛巨擘(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李铎、言恭达、郑有国)》、《当代中国书画八大名家(沈鹏、欧阳中石、苏士澍、郑有国、范曾、冯远、范迪安、杨晓阳)》、《影响中国书坛四大家(欧阳中石、沈鹏、张海、郑有国)》、《中国艺坛名家雅集(范迪安、何家英、苏世澍、孙晓云、郑有国)》、《中国书法名家三人集(欧阳中石、沈鹏、郑有国)》、等六十多种书画经典。入驻“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人才库”、“传世墨宝档案”、“中华文化名人专家档案”、“中国创新智库”、《网络名人辞典》、《书画名家信息系统》等。
荣获“中国近现代杰出书法家”、“中国当代书坛巨擘”、“中国书画终身成就奖”、“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新时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红墙国粹—中国顶尖级艺术家”、“2024年首届国粹文化金马奖”、“中外文化交流大使”、“亚洲书画界十大新闻人物”、“全球百强榜艺术家”、“聚焦国际最具投资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欣赏

龙(60×90cm)

佛(60×90cm)

雪枝梅(56×120cm)

天行健(60×120cm)

天道酬勤(120×60cm)

盛德(120×60cm)

据沧海(150×60cm)

业精于勤(220×70cm)

时乘六龙(60×120cm)

道法自然(50×120cm)

闲看庭前(60×120cm)

兰生幽谷(60×120cm)

法熟自化(50×120cm)

有无无有(120×56cm)

戒急用忍(150×70cm)

铁石梅花(60×120cm)

云鹤(60×120cm)

落霞(60×120cm)

百川学海(60×120cm)

名家点评
笔锋掣曳书极意 筋藏肉莹得自然
——观郑有国先生书法有感
在书坛文化日益昌盛的时代背景下,一批堪称中流砥柱的书法家是真正扛起了翰墨传承的责任,而在这其中,郑有国先生便就是一位极其突出的代表性人物。自从艺书法以来,郑有国先生师取先贤帖法,传续文人正风,尤其是在“潮流书风”横流的创作环境中,他更是能做到不忘初心,砥砺耕耘,惟以浩浩落落之怀书写翰墨真章!立志高迈,取法乎上,书德为先,堪称大家!
郑有国先生甚至用笔千古不易的书法真谛,所以每每提笔皆是能得古人笔法渊源,但又绝非是刻划太甚,而是能脱去摹似蹊径,使笔法贵于慎取!诚然,师古也需有笔墨功底,郑有国先生自幼便随外祖父学书,深得庭训教诲,求索帖法一脉,经此久久临池问道,自然也是眼光广阔,志趣高深。所以观其笔下书法,无一不是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无论何帖,皆足以范其笔力!二王立根基,诸家融笔意,字字挥毫,既有筋骨血肉,又不失精神气脉。笔线时如曲觞之流水,奇拔豪达,风神洒落;时如龙蛇之纵横,动荡宣泄,姿态备具。如此意在笔先,无论疏密斜正,字字中必是有精神挽结处!行书飞动,结体峻秀,实乃一派潇洒神飞,徘徊翰逸也!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故书中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而了解郑有国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养型书法家,楹联寄兴抒怀,诗词耀质含章,所谓“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便就是这个道理。善读书、亲风雅,这在今日书坛界内应当说是较为难得了。就比如郑有国先生的《闲看庭前》与《天行健》两幅书法,作中诗言致雅旷达,足可见其胸中有道义,又富圣哲之学。至于一幅《雪枝梅》,更是诗情恬淡,典雅出尘,此正是寓精神于诗意,托心性于毫端,天资笃,学历深,诗书合璧,佳作卓然!
习书者皆有一坎,即由技入道。因而未越此坎者,无非匠笔罢。这也是为何历来习书者众多,而有大成者寥寥的一个重要原因。今郑有国先生问道书坛多年,也早已是深谙此道,所以自其笔墨修成以来,常是淡泊名利,以澄心定志博习专研,以明心见性挥毫纸上。毕竟。书法归根结底不过一技耳,而郑有国先生所追求的,则是一种“养气以充其志”的翰墨真诠。这一点,或许普通人难以企及,但郑有国先生却是真正做到了。技道双全,贵乎沉静,秉笔思生,至善至妙!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3月13日 书于北京
呈现最为深刻的书法文化印象——观著名书法家郑有国作品有感在当代书坛郑有国先生无疑是一位大手笔,他以其最为潇洒的书法风貌,独步书林,成为了笔墨时代风尚的引领者和塑造者。郑有国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倾心临摹历代名家书帖,从颜柳欧赵之严谨,到二王之法度,再到苏黄米蔡之韵致,寒暑不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者必先立品,次及笔法,郑有国先生在书法上的坚持与执着,是其品格的体现,他从古人智慧中汲取营养,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郑有国先生的书法,犹如其人,豪迈不羁,飘逸出尘。其笔墨间,既有狂风骤雨般的豪放,又不失溪水潺潺的细腻。力透纸背,气韵生动,线条流畅而不失刚劲,墨色浓淡相宜如行云流水,自然无拘充满变化,展现出超脱世俗的飘逸之美。书须入神,或若痛快淋漓,或若优游委曲,各尽字之真态。郑有国先生的作品,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在书法的审美气质经营上郑有国先生匠心独运,将书法的力量与节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深谙阴阳之道,在作品中巧妙运用黑白对比、虚实相生,使得作品都如同天地间的交响乐,既有激昂的高亢,也有低回的婉转,气血流畅,生生不息。用笔在于意,意到则神会,郑有国先生的书法作品镜像天地万类,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形成了内外和谐统一的大美生态。书当有骨有肉,骨肉并重。郑有国先生的书法,既有筋骨之力,又有血肉之丰,这种强烈的气韵之美,正是郑有国先生书法最为独特之处。在追求书法神韵的同时,始终不忘抒发心书合一的情感,让笔墨成为一场心灵对话的见证,突出表达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化震撼与文明共鸣。
郑有国先生书法的另一独到之处,是对汉字五行生克平和的追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书法不仅是艺术创造,更是道家文化的传承发扬,他深研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将五行学说融入书法创作之中,使每一个字达到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状态。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郑有国先生的书法创作体现着这样的哲学思想,通过对阴阳五行的巧妙运用,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如同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一般,浑然天成。这种与天地人化为一体的理念,令书法成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文化载体,带着生命哲学表达的张力,传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变则通,通则久,郑有国先生的书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书法新的生命力,使之焕发出勃勃生,以其极为潇洒而深刻的书法文化风貌,展示出杰出书法家的艺术才华与创作成就,揭示了超越技法、直抵心灵的书法境界,成为可以反复琢磨研学的时代书法典范!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个人修养与艺术追求的高度统一,是内心世界的外化呈现,是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让观者在欣赏之余,最能收获超越形式的精神洗礼!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林智贤
2024年9月28日
挥毫文人正气 点画风鸾徘徊
——记著名书法家郑有国
中国书法当前的创作环境正遭遇“商业化”问题的挑战,而要想真正将书法文化传承下去,也就必然是要依靠一批像郑有国先生这般取法正宗的翰墨大家,初观郑有国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其笔走龙蛇间,正是有展现了出一种随心所欲却又严守法度的文人书风,长期以来,郑有国先生既师帖学之正宗,又蕴品怀之文采,故而每每挥毫笔墨,都是能寄妙理于豪放,更是能展风骨于华章。所谓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正是他始终恪守的艺术信条!
欣赏郑有国先生书法,可见他对历代名家帖学皆是有所涉猎,众幅书法中自有二王秀美外拓之根基,同时又不失于颜鲁公的雄劲之姿,另对欧阳询、褚逐良等先贤笔韵亦是有所融合。此是谓取众家之所长而为己用,精深有得,继采诸美,斯为大成也!因此,每当郑有国先生的书法作品问世,就总是能赢得界内外的一致推崇与赞誉。内行人士无不赞叹其深厚的笔墨功底与独特的取法格局,而外行观众则更是会被其超凡脱俗、卓然不群的书风气质所深深吸引,佳作如此,雅俗共赏!
在众幅行书作品中,其笔墨功夫可谓是堪称一绝!每一处的笔墨挥毫,都是犹如行云流水般畅意自如,提笔欲右先左,落墨将下先上,既能巧妙地运用藏锋逆入之法,又能在使转间尽显牵丝映带,此正如清人周星莲于《临池管见》一书中所言:“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通篇章法,更是尤为重视书卷气概,特别是字字点画之间的顾盼呼应,正是其引笔奋力,几于玄微的意会结果,行间恰似鸿鹄高飞,邈邈而翩翩,观之实有一种随势而动,随意而发的神采之美!所谓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正当如是也!
挥毫文人正气,点画风鸾徘徊。书法向来都是风韵精神难及,而笔墨形质次之。所以纵观历代书法名家,其也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修养深厚之人!郑有国先生亦是如此,作为当今书法界中的佼佼者,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传统文人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他个人才学修养与高尚品格的真实观照,如此兼之者,自可绍越古人!与此同时,我也由衷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郑有国先生这样的正派书法家,不以取巧博人眼目,不忘传统正道根基,大家风范,令人敬服!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刘振明
2024年8月21日 书于北京
蕴藉翰墨风骨 造势朴茂浑强
——记著名书法家郑有国
今人作书,亦是当以传统为本,而在此基础上,该如何显现出属于自身的个性书风,便成为了一个所有书法艺术家都需要去认真考虑和重视的创作问题!今著名书法家郑有国先生作为当下书坛内的翰墨大家,其自身的翰墨造诣追求也恰恰就是有映于此时论,首先在取法上郑有国先生有根植于传统帖学,但与常人习帖不同的是,郑有国先生的帖学取舍显然是更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和升华性,不套用死板,不复刻生硬,是在严谨中尽大气,更在笔墨中彰个性,而经由此所创作的的众幅行草翰墨,也全然是可堪称为新时代翰墨文化发展的重要典范!
纵观郑有国先生整个的翰墨历程,其自幼即承于祖父庭训,书法理念可谓根植已久,自此临池更是久经帖学浸染,取法可博众家之长,纳韵可集百家之气,书至于今,诚是临池而不辍,笔耕而不息,上追晋唐余韵,下取时代风貌,二王清雅逸气纵横,自我笔风相得映彰,如此功成之际,回首已是感慨良久也!探得奥妙,真谛可昭!
得益于其深厚的翰墨历程积淀,其笔墨的功底之高自然也是毋庸置疑!其作书用笔,下笔之际,凝而静气,如此始动是谓老辣沉稳不失高格,运笔之际,则是重若千钧,峰回路转之间皆是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故此观其书,是常有浩然正气可以品味也!而其作中的字势线条,亦是独有纤奇雄健之分,前者笔线激荡超然,是于疾涩间呼之欲出,好似龙蛇飞走,洒脱放旷,而后者墨迹则多是雄强朴茂,是于遒健中勃然树立,恰是庙堂高作,典雅不凡也!笔笔立高古,幅幅写气象,如此文人气概,诚无愧于大家格调也!
蕴藉翰墨风骨,造势朴茂浑强。一位书法家的创作之路,必是要经过兴趣、提笔、取法、体悟等重要阶段,但并非每一位书法家都是能坚持初心而不改,就以今日书坛来看,有多少书法家是为名而作,又有多少书法家是深受市场喧嚣的侵扰,从而迷失心性堕入俗道!而今日郑有国先生的翰墨造诣,却无疑就像是一剂可以廓清环宇的艺术良药,虽然无法改变书坛的环境,但却是真正做到了初心不悔,独善其身!深师法道与古神交,体悟超然由技入道,弃俗念,立高品,致雅性,承文脉,这种不为世风所困的翰墨境界,就理应成为当下书坛的标榜存在!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2年6月24日 书于览艺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