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人们对埋骨于青山一直秉承传统。这一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呢?估计大部分人未曾细究过其答案。
四川皇坟山古墓(三国时代)
其实这样的丧葬传统是古代人生命观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其中也受到一些宗教信仰和农耕文明本身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接受轮回观念。在《庄子》书中,有个“鼓盆而歌”的小故事:庄子和妻子是很恩爱的,但庄子的妻子死后,他不但不悲痛,反而敲盆子打节奏唱歌为老婆送行。因为在庄子看来,人死后只是从一种生命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生命形式,回归天地自然了而已。
七子山上留有七座“土墩石室”,又名七子墩,考古学界有人认为这就是七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迹。本地亦有传说,古时候这里曾埋葬太湖的渔家英雄七兄弟。
而七子山上和墓葬有关最传奇的莫过于千年古刹乾元寺。
这座寺庙是五代时期钱文奉修建的“祀墓之所”,公元940年前后,钱文奉将其过世的父亲钱元璙葬在了七子山这块福地上,并在山顶月光滩修了一座寺庙用于祭祀其父祖列宗,并将寺庙起名“荐福寺”。
上千年来,这座寺庙虽历经更名广福禅寺、乾元寺,但香火延续不断,寺内有一株树龄达1600年的银杏古树见证了这一切,乾元寺也成了苏州有名的祈福胜地。
把苏州作为第二故乡的李根源先生也曾有记乾元寺“殿宇恢宏,七月香期人山人海,今之胜刹也”。今天苏州5A级景区旺山有这个值得观光游览的好去处,可真要感谢当年遵循葬山习俗的钱文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