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牵头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实海试验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开展。本次海试是国内首次针对自主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开展长达720小时的连续、长时实海测试。海试期间,试验船舶遭遇罕见大风浪天气,海面波高超过4级,风力超过6级,船舶倾斜角度超过10度。截至目前,制储氢系统已在海上安全、连续运行超过240小时,系统设备工作正常。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与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海上风电制储氢设备系统研制及实海试验。历经一年多研究攻关,项目团队成功完成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系统方案设计,研制了制储氢系统,并先后通过了陆上联调联试和专家评审。此次实海试验,将在我国南海高温、高湿、高盐、高腐蚀的海洋风浪环境下,全面测试制储氢系统在大倾角极限运动、风电功率波动等影响下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获得海上电解制氢、储氢与安全防护等性能规律,将有望突破海洋环境高稳定高适应制储氢、变负荷工况制储氢设备高效运行控制、有限空间多功能复杂设备系统集成、数据实时监测与安全防控等关键技术,为海上高适应可再生能源制储运氢系统创新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在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体系逐步向高效、可再生低碳能源体系转型。氢能作为其中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海上风电制氢可利用海上风电,就地电解水制氢,形成海洋可再生能源—氢能综合能源系统,将有望解决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难题,是当前海洋清洁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未来,随着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海上风电制氢将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文章来源: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此仅作为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给我们留言作删除。
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之特质,正迅速跃升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焦点。于“双碳”战略的宏图之下,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在政策春风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齐头并进,成果斐然。国家《能源法》明确提出: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氢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速推进氢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化发展。
为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储能协会(筹)、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广州硕信展览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8月8-10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2025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大会、第三届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展览会、第三届世界制氢、氢储运、加氢站及配套设备展览会。其中,世界氢能产业大会将以“深度脱碳 解构未来新能源”为主题,拟邀政府、能源、电力、交通、汽车等储能及氢能产业领域内领导、专家代表等参会交流和分享最新技术、行业资讯与市场信息,通过全体会议、平行技术会议、展览展示、颁奖典礼、氢能科普等一系列会议活动,为行业搭建全球氢能产业合作交流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为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