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医生猝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让人不禁唏嘘: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浙江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骨科主治医师陈喆,在做完一场手术后,准备第二场手术的休息间隙,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后于4月6日凌晨离世,终年35岁。

有网友感慨,他能救别人的命,可救不了自己的命。

也有网友说,当手术医生是很累的,经常会连轴转几十个小时。

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值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却以猝逝离开了这个世界。
真的让人觉得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意外和明天只是一个夜晚的抉择。珍惜当下,愿逝者安息。
1、
前几年一个扎心的短视频也是火爆朋友圈。
短片的开始,镜头扫过一位躺在病床上的重症患者。
而后出现旁白:如果生命到此为止,你是不是没有任何遗憾?
接着举例说了五个现代人的通病。
从而引出一大串令人震惊和揪心的数据。

你在朋友圈出了一张闲置的健身年卡。
电梯坏了,你自嘲说,今天可算运动了一次。
你熬着最长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
听说手机辐射很大,你换了张绿色的壁纸。
你在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
再给自己定了5个起床闹钟。
你听闻某个朋友的了癌症的消息。
难过之余,开始有点担心自己......
很多人看完感叹说,这说的就是自己啊。

据统计,中国每天有数以千万的人在熬夜,他们在凌晨两点喝着冰啤酒加枸杞,敷着最贵的面膜,在朋友圈晒着朋克养生......
一边养着生,一边熬夜做死。
很多时候,我们都口口声声的说要爱自己。可如何才是真的爱自己,却不知道。

我想,要爱自己,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爱自己的身体,就让它好好休息,不要让它总超负荷运转。
因为,每一次熬夜带来的幸福感,都是在透支生命的健康。它不仅仅是让你肤色晦暗,还会让你免疫力下降,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的缺乏睡眠,也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等症状。
工作也好,学习也罢,纵然都该努力,但不要拿命来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那个“1”,有了“1”,才有后面追求的若干个“0”。
2、
叔本华曾说:“人类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身外之物。”
朋友萧然很欣赏这句话。
朋友萧然是一个85后大男孩儿,谈吐幽默风趣,爱运动,也爱打网游。

他工作虽然认真严谨,生活上比较随性洒脱。经常在休息时间熬夜玩游戏,对于家人的劝告。经常就是以:“我年轻,身体好着呢回话”,他也喜欢怒怼家族圈里,亲戚发来的养生鸡汤,他认为那是伪科学。
一切的改变,源于自己的两位亲人的变故。
一位是自己的岳父查出来肺癌,从得知检查结果到离世,仅仅半年时间。
期间,他感受到他老婆一家承受着来自精神和金钱上巨大的压力。
后来在岳父离世不久,自己的父亲又查出来早期鼻咽癌。
后面虽然治疗好了,但在陪他父亲长达半年的治疗里,他有见到父亲因治疗而严重脱发、呕吐,身形消瘦,难受无比的样子。

他说,原来自己总是把亲人的劝告当啰嗦,熬夜玩游戏,喝碳酸饮料,吃垃圾食品...这些真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太不负责了。
自此之后,他开始改变。
他开始早睡早起,戒了碳酸饮料和各种垃圾食品,开始喝温水。开始跑步和打篮球,也把曾经最不爱吃的蔬菜水果加入每天的饮食当中,减少了对肉食的摄入量......
如今的他,活力又健康。
很多时候,如果不亲身经历一些事情,很难体会到感同身受这个词的意思。
但是,像朋友逍遥亲人这样的事情,没人想去经历。
茫茫宇宙,人很渺小,生命也脆弱。
而只有好好的、健康的活着,才能去体验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情。
3、
很多时候,人只有直面过死亡时,才知道,其实好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现在的我每天看到太阳升起都会觉得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我能挑战死亡,并战胜死亡,未来还有什么可以惧怕?
我觉得这不是死神的最后通牒,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场小感冒。
透过玻璃窗寻找阳光下舞动的小生命,与家人相处的每分每秒中感悟亲情的意义。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希望,我期待亲手触摸、感受阳光的温度,期待再次站在我最心爱的舞台......
这一段话,出自几次得癌症的张咪之手。
文字中透出她的坚强、勇敢,但还是让人觉得心痛。
如今她已抗癌成功,想必她更加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人总是在把最好的东西糟蹋之后,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有多好。
不过,感慨之余。真的能好起来,也是一件幸运无比的事情。
创新梦工厂的李开复,很多人并不陌生。而很多人知道他,并不是通过他的企业知晓他,是通过《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认识的他。
该书写了他在罹患癌症后的反思以及心路历程。

他在工作中,出了名的自律,几十年如一日,十一点上床,五点起床,不看电视,不做运动,困了会猛喝咖啡提神。
事业上的成就,让他一直在奋斗不懈,对于曾经身体发出的警告也不曾让他停下脚步。
可是生命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有效时间就真的是一样的,年轻时透支了,以后就没有了;年轻时不要太累,才可以细水长流。

就在他52岁生日前夕,他被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
他在书中写到:“身体在我多年的摧残之后,发出严正的抗议,要我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的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中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生命的无常,对所有人都一样。
所幸,他在家人的陪伴下,用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战胜了病魔。

他也发现了生命中被忽视遗忘的美好,从而才有了这本告诫众人的修死亡学分的书。
不要等到躺进医疗器械,才思考生命的意义;不要等到病魔猛烈来袭,才后悔不爱惜自己;不要等到药液滴进身体,才醒悟健康不是儿戏;不要等到生命开始倒计时,才明白人生有太多来不及。
余生不长,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照顾好自己,好好珍惜自己和每一个你爱的,爱你的人。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4、
人生来来往往,并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加班,给自己太多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可谓是肺腑之言。
人生短暂,生命脆弱,
不要总是看到有人离开,才感慨生命的脆弱;
不要等到自己丢了健康,才发现没有好好的爱自己;
不要因为身边的人离去,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陪伴。
从现在开始,
觉得忙就缓一缓,觉得累就歇一歇,
不要一直和自己较劲,不要因为琐事忽略了人生路上其他的风景,
健康面前,其他事情没有可比性。
从现在开始,
用强劲的臂膀去拥抱爱人;
眨一眨领略风景的双眼;
体验还未体验过的情感;
因为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