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美国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被中国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一个月后商务部明确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此举旨在守护国家生物数据安全。基因数据作为现代 “战略资源”,关乎人口健康、疾病防控及生物技术主导权,中国商务部此举是对技术霸权威胁国家安全的深度回应。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医院主动作废相关采购,但部分机构与医院却无视生物安全防线,仍通过各种方式采购因美纳设备。
公开信息显示,2月10日,甘肃省疾控中心以“病原检测设备”名义,采购因美纳 MiniSeqDx-CN测序仪。


2月17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购入金圻睿生物科技公司KM MiniSeqDx-CN套装,耗资257万元。

3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采购贝瑞和康代理的NextSeq CN500测序仪,金额218万元。

4月16日,长沙市中心医院以220万元采购贝瑞和康二代测序仪。

4月21日,301解放军总医院公布的招标结果显示,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安诺优达NextSeq 550AR基因测序仪中标 。

其中,3月4日后的采购已明确违规,而此前的采购则涉嫌利用政策真空期“抢跑”。
当国家安全被明码标价,这场博弈已不止于商业,更是一场关乎数据安全的保卫战。
一、无视禁令,违规采购风险重重
商务部在公告中强调,对“不可靠实体”的制裁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根据《不可靠清单》规定,对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外国实体,可以采取一项或多项处罚措施,如:限制或者禁止其相关人员、交通运输工具等入境;限制或者取消其相关人员在中国境内工作许可、停留或者居留资格等等。这意味着在因美纳受到制裁后,其在中国的业务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继续采购因美纳的产品,在后续技术支持、产品维护、耗材供应等方面必将面临巨大问题。
从法律层面看,违背商务部禁令的医院和机构将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影响正常经营。同时,公众也不会容忍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国家安全之上的行为,涉事机构会的声誉将严重受损。
二、律师称:贴牌也在禁止之列
在这场违规采购风波中,国内代理商充当了的“掩护者”的角色。以金圻睿、贝瑞和康为代表的代理商,长期以“国产贴牌”的模式销售因美纳设备。表面上看,这些设备有着“国产化”的包装,印着中文标识,宣称是本土研发的创新产品,实际上仅更换外壳标签。例如,金圻睿的KM MiniSeqDx-CN;贝瑞和康的NextSeq CN500测序仪。
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凯曾分析指出,此次禁令的范围极为广泛,无论是在海外生产后直接进口的整机,还是在华组装的产品,只要技术来源或品牌归属因美纳,均被视为原厂产品。国内企业即便通过采购零部件在华组装贴牌的OEM产品,若因美纳技术在整机价值中的占比超过一定比例,同样属于变相进口,在禁止之列。
三、国家数据安全没有灰色地带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及其相关数据”。这里包括:全球最大的核酸序列数据库(Gene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等。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对我们关闭了全球生物信息和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数据库。

这表明生物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了大规模的基因数据,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国家人口的健康密码,甚至可以在未来的生物科技竞赛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一旦基因数据泄露,将对国家的生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将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正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家安全考虑,采取的必要措施。
当企业行为与国家安全冲突,基因测序仪采购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生物安全主导权的守护战。部分机构为短期利益违规采购,押上的是法律风险与民族生物数据安全。商务部禁令已释放明确信号:数据主权没有灰色地带,执迷不悟者终将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