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刘禹锡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不料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为什么一句写桃树的诗会让他遭罪呢?原来 这首诗运用了影射手法,刘禹锡以玄都观的千株桃树影射朝廷中的新贵,前两句影射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影射他们是诗人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
影射,就是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某事。通俗地说就是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借用某人某事间接说出来。常用的方法用以下几种:
1.以虚拟世界(如梦境、仙界)影射现实世界。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听着自然界的风雨,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影射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2.以某人某事影射另外的人另外的事。如法国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借对家长忽略孩子教育的批评以及对自己假公济私、懈怠工作的批评来影射法国政府疏于管理、不思进取终致亡国的命运。
3.以物影射人。如安徒生《丑小鸭》中,以雄吐绶鸡和其它嘲笑鄙视丑小鸭的动物们来影射现实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们。
【美文展示】
西天取经记
我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牛排,突然被人拎到了空中,自称是来自天上的神仙,名叫“鸟不拉屎”,是被如来佛祖贬下人间保我去西天取经的。
“西天取经?凭什么?”我的牛排还没吃完,就被他拎了出来,心里很是恼火。
“就凭你上课睡觉。”
“没听说上课睡觉有这么重的处罚?”我嘀咕着。
“那我还仅仅因为说了一句如来佛也有毛病,就被贬了。现在是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没有办法,我只能跟着“鸟不拉屎”往西天取经去了。
一路上因为有“鸟不拉屎”保护,还算顺利。
后来,我们的队伍又增加了两个人,一个叫“孙猴子”,一个叫“杀僧”。“孙猴子”真名“孙厚之”,因为抄写英语单词20遍时少了一遍被罚陪我去西天取经。“杀僧”真名“沙真”,因为上课提了一个让老师下不了台的问题,也被罚陪我去西天取经。
有了孙猴子和杀僧做伴我的心情好多了。
“鸟不拉屎”告诉我,接下来的路有点艰险,必须在经过桃花山时打败白骨精,然后坐神龟穿过大海,上悬崖打败鹰魔,飞过火焰山。
听到这些,我的头都大了。
在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我们总算到了大海边,神龟从海里漫不经心地探出头来,说只有回答出它提的问题才能驮我们过海。
“什么问题?”我问。
“一个初中学生一天要做多少作业?”
天哪!这问题实在太复杂了,因为作业实在太多,语文的背诵,过关测试;英语的单词听写,每日一练;数学的大小试卷……我脑子里一团乱麻,半天也说不上一个具体的数字。急得额上直冒冷汗。
“每科至少50道题,总共8科,加起来不少于400道题。”还是“杀僧”机灵,率先打破沉默。
“不可能吧?”神龟狐疑地望着我们。
“你没见我眼睛红红的吗?晚上从来没在12点以前睡过。”孙猴子愤愤然。
“天啊,幸好我不上学了。”神龟感叹道。
“好吧。我带你们过海。”
过了大海,神龟把我们带到悬崖上。天啊,悬崖上全是老鹰。老鹰好像发现我们了,俯冲过来。
“救命啊!”我大喊起来。
“鸟不拉屎”却镇定自若,只见他随手扔出手中的糖葫芦,那串糖葫芦立马变为成百上千串,一路冲着鹰飞过去,凡被撞上的鹰,无不灰飞烟灭。我看着看着也来劲了,伸手一抓,得鹰一只,再使劲一甩……
“你干什么?”有人推了我一下,我睁开眼,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睡着了。
【老师点评】
文章运用了影射手法:梦境中回答神龟提出的问题,影射当今中学生学业繁重,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孙猴子”“杀僧”被罚的理由虽然各异,但都影射了当前教育的现状:死记硬背,学生不能质疑,只能唯命是从、全盘接受。作者想象丰富,借鉴《西游记》的人物情节,通过一场奇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教育的独立思考,读后发人深省。
原创稿件,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