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原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次子董用威,在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寻觅,终于找到了父亲战死甘肃时,被敌人砍下的头颅!
董用威跪倒在父亲的头颅前嚎啕大哭,曾经保家卫国的英雄,尸首分离了整整78年,直到这一刻才终得安息!
在董用威的童年记忆里,父亲董振堂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常年在外行军打仗,很少与家人团聚。
每次见到父亲,董振堂总是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破旧军装,年幼的董用威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这样的大官,穿得比一个小兵还要破烂,衣食住行也十分节省。
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率领西北军26军74旅、73旅起义投诚,收到电报的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他在26军身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仅挑选了最精良的士兵,武器装备也用的是最好的。
董振堂叛变直接为只有3万人的江西红军带去了1万多人,还有大量优良武器装备,毫不夸张地说,这次起义直接影响到了整体战局!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再到西征,董振堂长期活跃在前线,为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征甘肃的时候,董振堂以迅雷之势夺取了高台县。可令人没想到的是,1937年1月12日,甘肃周边的土匪竟然和地方军勾结在一起进行反扑,趁着大部队外出筹措粮草的间隙,对高台展开了猛烈围攻。
求援?电台遗留在了临泽!
弃城?满城的百姓如何?整体战局如何?
多方权衡下,董振堂最终决定率部死守高台,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
就这样,董振堂率部在没有支援、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与穷凶极恶的马家军死战了整整一个星期,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大刀砍断了就用木头棒子……
最终,董振堂的队伍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董振堂将仅存的所有人员都调动到东门城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董振堂用尽全身力气,对身后的战士们呼喊道:“同志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我们要与反动派血战到底!”
1937年1月20日,董振堂血洒高台县,马家军砍下了他的头颅,挂在高台城墙上示众。
董振堂走后,留下了三个孩子,长子董光楹继承了父亲的革命遗志,瞒着家人加入了中共游击队,结果没多久,就牺牲在了长沙。
父亲和兄长接连牺牲的打击几乎击垮了董用威,但是为了家人,董用威选择了坚强,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董家人才在毛主席的亲自关照下,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董用威也很争气,考上了华北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带着家人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但父亲尸首分离,成了董用威安逸生活中解不开的一个结,在父亲牺牲后的78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父亲丢失的头颅。
一直到2015年,董用威才在各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头颅的下落。
这一年冬天,年过九旬的董用威,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西宁,接父亲头颅回家。
在看到父亲头颅的那一刻,董用威嚎啕大哭:“爸爸,我好想您!爸爸,您受苦了!”
横跨半个世纪,寻觅78年,董振堂将军的烈士英魂终得安息,他的精神永远地流传了下来,铭记在了每个人中国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