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到了,朋友圈又要晒起阅读打卡,分享摘抄书单了。作为一个既爱看书又爱做读书笔记的“文字控”,我也翻出了抽屉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阅读时的灵光一现,却也暴露出纸质记录的痛点:手写笔记虽有温度,却不便保存,更难以高效检索。
此时总会想起电子设备的便捷,可手机屏幕太小看不清细节,笔记本电脑太重不便携带,普通平板屏幕反光又让长时间阅读成了负担。直到我试用了华为MatePad Air与华为MatePad 11.5"S,才发现原来电子阅读可以兼顾“纸感体验”与数字效率。
华为MatePad Air:看得清、写得顺
华为MatePad Air先在“看得清”上做足文章。它搭载了一块12英寸云晰柔光屏,采用纳米蚀刻技术和磁控镀膜工艺,能减少屏幕表面99%的环境干扰光,带来了护眼、防眩的阅读体验。此外,这块屏幕还支持2.8k超高分辨率和P3电影级色域,让文字显示如印刷般锐利清晰,色彩还原接近真实世界。
在书写、记录方面,内置华为笔记App则为平板注入了智能内核。在华为笔记的众多功能里,我最心仪、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是多人语音转写和素材集市。在整理会议纪要时,华为笔记能根据不同音色分角色转写,让会议整理省时省力;素材集市则提供了丰富的笔记封面、底纹、纸张和贴纸,让笔记既“高颜值”又充满趣味。
这款产品还可以搭配HUAWEI M-Pencil 第三代手写笔一起使用。这支笔支持超万级压感,笔迹粗细随着发力自动变化,写起来几乎没有延迟,涂写、划线、圈注一气呵成。真正实现了 "看得舒适、写得顺畅"。
华为MatePad 11.5"S:学生的无纸化学习搭子
如果说华为MatePad Air是兼顾办公与深度阅读的“全能旗舰”,那么华为MatePad 11.5"S更像是为读书党量身打造的“轻量化搭子”。我入手的是柔光版,同样搭载了升级后的云晰柔光屏,只不过屏幕尺寸是11.5英寸,整体更加轻巧,握持感很好,适合随身携带。
它延续了柔光护眼特性,在图书馆强光下也能保持文字清晰不反光。支持144Hz刷新率、3:2的黄金比例屏幕,搭配2800×1840高分辨率,让文字阅读更加清晰,图片细节也更丰富。华为MatePad 11.5"S还优化了平板的触控体验,无论是读小说、看PDF、刷知乎专栏、书写记录还是进行创意绘制,体验都非常细腻顺滑。
华为笔记在这款平板上,彻底化身学习效率神器。针对学生党高频的「听课 - 记录 - 复习」场景,它推出了多种实用功能:AI字迹调整能自动美化潦草的课堂速写,课后一键生成工整笔记,再也不怕「自己写的字认不出」;语音转写支持分角色识别,小组讨论时不同同学的发言自动标注,整理成思维导图时一目了然。
更惊喜的是,华为MatePad 11.5"S还搭载了鸿蒙系统的一系列智慧功能:自由多窗、演示批注、超级中转站、多设备移动通信共享等功能,让平板秒变「学习中枢」,支持边看网课边记笔记、跨设备拖拽资料等高效操作;同时深度适配PC级WPS Office、亿图图示、CAJViewer等高频学习工具,从文献阅读到思维导图绘制、作业编辑一气呵成,真正实现「开机即学」的沉浸式体验。
总结:
以前总觉得,电子设备的便捷与纸笔书写的温度难以兼得。但用过华为MatePad Air 和华为MatePad 11.5"S之后,我彻底改观了。
两款平板虽定位不同,却在“纸感阅读”与“智能记录”上达成共识:华为MatePad Air用12英寸大屏打造沉浸式阅读舱,适合深度读大部头、做专业笔记;华为MatePad 11.5"S则以灵活取胜,成为校园场景下的效率担当。但无论哪一款,都用技术还原了纸质阅读的舒适感,又用智能功能突破了传统笔记的局限 —— 这或许就是读书党爱上它们的原因:不是舍弃纸笔的温度,而是让阅读与记录更自由、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