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组讨论组织方案:AI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与能力升级
(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与策略工具,结构化引导讨论)
一、破冰环节:AI教育现状认知对齐(20分钟)
1. 数据感知
- 展示AI教育渗透率数据:全球63%的学校已引入AI工具(如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国内“同类题AI备课平台”可节省80%备课时间。
- 分发《AI教学工具清单》:列举主流工具(如学海密探、邮谱平台、青美AI系统)。
2. 角色卡牌游戏
- 每组抽取“传统教师角色卡”(如知识权威、单向讲授者)与“AI时代角色卡”(如学习设计师、数据教练),对比差异并举例说明。
二、核心议题分组讨论(60分钟)
分组建议(每组6-8人,抽签选题):
1. 组别1:角色转变方向与挑战
- 讨论重点:
- 从“教书匠”到“智慧导师”的四大转变:知识传递者→思维引导者、教学执行者→教育创新者、单一评价者→综合评价者、课堂主导者→学习协作者。
- 挑战案例:新西兰小学教师因AI个性化教学工具引入,面临技术操作与情感关怀平衡难题。
- 工具:SWOT分析表(评估角色转变的校内外部阻力与机遇)。
2. 组别2:能力升级核心路径
- 讨论重点:
- 技术素养:AI工具操作(如Prompt设计、数据看板解读)、多模态资源开发(AR/VR教学场景)。
- 教学设计能力:基于AI学情数据的动态课程调整(参考北京邮电大学“邮谱平台”)。
- 伦理决策能力:应对算法偏见、学生隐私保护(英国中学AI伦理争议案例)。
- 工具:能力雷达图(自评当前水平,标注目标能力缺口)。
3. 组别3:支持体系与协作机制
- 讨论重点:
- 校内支持:建立“AI教研共同体”(如济南三中AIGC跨学科课题组)。
- 外部资源:参与行业企业合作(如青美AI系统私有化模型定制)、政府主导的教师AI研修班。
- 评价改革:将AI工具使用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堂评价系统)。
- 工具:协作流程图(标注资源输入、协作节点与成果输出)。
三、案例实战与策略提炼(40分钟)
1. 案例拆解任务
- 分发国内外典型案例(如南宁新际路小学AI诗歌教学、美国NeRF技术3D场景教学),要求各组从角色适配度、技术应用合理性、成果可复制性三个维度分析。
2. 策略共创
- 每组提炼3条行动建议,合并同类项后投票排序。示例如下:
- 短期:开展AI工具“微认证”培训(如Prompt设计、学情分析工具专项考核)。
- 中期:构建“AI+学科”校本资源库(参考山东工商学院Python课程AI备课经验)。
- 长期:推动教师与AI的“双导师制”(人类教师主攻情感关怀与高阶思维,AI负责知识传递与个性化反馈)。
四、总结与行动承诺(20分钟)
1. 成果可视化
- 各组将讨论成果用思维导图呈现,突出角色-能力-支持体系的关联逻辑。
2. 个人行动计划
- 填写《AI能力升级承诺书》,包含1项立即启动的行动(如学习指定AI工具)、1项3个月内达成的目标(如设计一门AI融合课例)。
3. 资源推荐
- 提供延伸学习包:教育部AI伦理指南、北京网梯AI师资研修课程、开源教案库(如DeepSeek教育场景API)。
主持人关键提示
1. 冲突引导:若出现“AI取代教师”争议,可引入津巴布韦案例——教师通过AI工具将大班授课的个性化反馈覆盖率从20%提升至75%,强调人机协同价值。
2. 实践锚点:所有讨论需结合本校/学科实际,避免空谈理论,例如:“请以您所授课程为例,说明如何用AI工具优化第一章教学设计”。
讨论成果输出:整理为《AI时代教师发展白皮书》,纳入学校年度教研计划。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