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肆琴巴图讶 2025-04-19 17:58:4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功夫鱼

前 言

在古代,没有一个好的家庭,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拼出一条“血路”,那么这条“血路”便是古代森严的科举制,考试的排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本应该是获得状元的人最光荣,可在当时获得探花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原因是因为在探花的背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科举制

在现在这个社会,学生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都是要通过考试的,就连到国家机关上班也要通过考试,而在古代想要进入到国家机关工作,照样也要通过考试,在古代的考试则被称为科举制。

说起科举制的起源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废除了九品官人法,从而采取了科举制的方式选拔官员,之后隋炀帝又增设了进士科,这时科举制的框架也初步形成了。

紧接着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也逐渐完善,在唐朝各个皇帝都非常重视科举制,不仅增加了新的考试科目,还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不仅如此,唐朝还逐渐丰富了科举制的考试项目,比如武举、殿试等制度。

科举制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变得更加严密,考试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了,除了丰富科举制以外,宋朝还实行了糊名、誉录等制度,从而防止考官从外面收到好处,影响到科举制的公平性。

到了明朝科举制虽然也在发展,但已经开始出现了弊端,因为到了明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就以“四书五经”为主了,不仅形式呆板,就连内容也缺乏实际性,甚至还实行了八股文制度,从而限制了考生的细想自由。

科举制的衰败是在清朝,虽然当时的科举制仍然保留了过去的形式,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也让不少真正的人才失去了当官的机会,并且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输入,科举制也不再适用于清朝,在1905年清政府彻底宣布废除科举制。

虽说科举制已经被废除,但它曾经的辉煌我们不能否认,它让无数个寒门子弟走上仕途,改变自己的一生,甚至是家族的命运,为此他们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终于取得上榜,要知道整个科举制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

科举制流程

在科举制最鼎盛的时候,科举制的整个流程可以说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因为他们将科举制分成了几个阶段,没有任何背景的读书人首先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在通过这些考试之后才会获得秀才的身份,这时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试。

秀才的这一身份就可以和许多读书人拉开差距,参加正式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也要分几个阶段,分别是秋闱乡试、春闱会试、天子殿试这3个阶段,只有通过了最后的殿试才算进士。

事实上,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进士的高度,好多人考了一辈子都没能考上进士,从而抱憾终身,在那个时候考试不分年龄,很多半百的老人都去参加考试,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范进中举。

他刚开始科举考试的时候,真是可以说是考一次失败一次,在他不懈努力下,他在30年后,终于考中了举人。

话说回来,如果顺利通过殿试,皇帝则会根据这些进士的表现,把他们化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的3名称为“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等人则被称为“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这一甲中的3名则是被我们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而这状元则是在殿试上获得第一名的人,也是所有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头衔,因为只要获得了状元的头衔,这就意味着状元和家人都可以飞黄腾达了。

可在很长的时间里,状元并不是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头衔了,因为真正能让人飞黄腾达的是身为探花的人,而造成这一局面仅仅是因为在这背后有一个大家默认的规定。

不成文的规定

事实上,刚开始科举考试的排名只有状元,并没有“榜眼”和“探花”的头衔,在当时这两个头衔也只是戏剧里面的名字而已,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了这两个头衔。

在唐朝的时候,只要进士考试一结束,皇帝就会在宫中举办一个与君臣同乐的宴会,其中也有不少未来的官员,并且这场宴会的名字就叫做“探花宴会”。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未来的官员,看一看宫中这些美好的事情,从而让这些官员更想留在京中效力,也是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干劲和美好的向往。

在宴会开始之前,皇帝要从所有的进士中挑选几名颜值上等的人 从而封他们为“探花史”,这些探花史的要做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在宴会的花园里挑选几朵美丽的花朵,之后便在写下几句美好的祝福或者表达心情的句子。

等这些探花使完成之后,此时状元才会上场,但此时宴会上的目光都被这些探花使抢夺了去,状元反而并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虽然他们没能考上状元,但在宴会上皇帝的钦点足以让他们改变生活,因为这些被挑选出来的探花使,不仅仅拥有着过人的颜值,还是一名有学识的进士,这也让他们迅速在这些大家闺秀中出了名。

不少有女儿的达官贵人都会争着抢着要这些探花使,让这些探花使当自家的女婿,而对于这些探花来说,飞黄腾达不再是梦,仅仅在一天之内就能够完成两件人生大事。

正是因为这些“探花使”能够毫不费力的一飞冲天,这也让当时候不少读书人希望自己被选上“探花使”,这样自己也可以飞黄腾达了。

只是到了宋朝之后,探花便没有之前那么受欢迎了,但这对于国家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科举制选拔的进士,是为了国家未来和百姓,而不是为他们挑选女婿的。

正是因为这一转变,历史上的探花对国家大事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尤其是清朝的张岳崧,他不仅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也是明清两代中做出伟大贡献的伟人,他在文学、史学和地方治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尤其是在地方治理方面深受百姓的爱戴。

信息来源:凤凰网视频-2020-11-16-《中国古代中探花的为什么比中状元还兴奋?》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