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葡萄也开始萌芽生长了。
我们都知道,葡萄伤流之时,也是根系活动之日;土壤温度在达到7℃时候根系开始活动,土壤温度超过13.2℃时候,便开始长出新的毛细根。
春天,气温提升速度很快,但是土壤温度提升就相对慢一些,因此葡萄是先萌芽再长根。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为什么我的园子萌芽不整齐?有的已经长到三四片叶了,有的却才刚刚萌芽!

我们要知道,萌芽不整齐就会导致花期不一致,结果就是分批拉穗、分批保果、分批膨果,成熟期不一致,最后要分批卖葡萄,很麻烦。
葡萄萌芽不齐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树体自身因素、栽培管理不当、环境因素影响、病虫害以及土壤因素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萌芽不齐的原因
1. 树体自身因素
• 上年结果量过多:导致树体养分过度消耗,树势衰弱,影响萌芽整齐度。
• 树势强弱差异:同一果园中,不同树势的葡萄树萌芽时间可能不同,弱树往往萌芽较早,而长势旺盛的树萌芽较晚。
• 芽眼饱满程度不一:芽眼的饱满程度直接影响萌芽的整齐度,芽眼不饱满可能导致萌芽延迟或不整齐。
2. 栽培管理不当
• 施肥管理不合理:施肥不足或施肥时间不适宜,会影响树体的养分积累,导致萌芽不整齐。例如,萌芽前追施萌芽肥是常见的错误,此时以养根类为主的肥料葡萄植株不能吸收,施得过早起不到作用。
• 修剪管理不当:修剪时留芽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萌芽的整齐度。留芽量过多,会因为顶端优势,使结果母枝上端的芽先萌发,中下部萌芽延迟。
• 水分管理不当: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萌芽。土壤过于干旱,会影响芽的萌发和新梢的生长;土壤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植株生长。
3. 环境因素影响
• 温度不适宜:葡萄萌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萌芽的整齐度。早春气温偏低,地表有效温量不足,会导致芽眼萌芽后出现枝条、花序冻伤等情况。
• 湿度不适宜:湿度对葡萄萌芽也有影响。湿度过低,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萌芽;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树体养分积累不足,从而影响萌芽的整齐度。
4. 病虫害影响
• 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等,会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导致萌芽不整齐。
• 枝干病害:如流胶病等,会影响养分的运输,导致萌芽不整齐。
• 虫害:如葡萄芽小蜂等,会蛀食芽眼,导致萌芽不整齐。
5. 土壤因素
• 土壤养分不足:土壤中缺乏必要的养分,如氮、磷、钾等,会影响萌芽的整齐度。
• 土壤质地差:如黏土或砂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从而影响萌芽。
•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和萌芽。

处理措施
1. 加强树体管理
• 合理控制产量:避免上年结果量过高,导致树体养分过度消耗。
• 增强树势:通过合理的修剪、施肥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萌芽整齐度。
• 促进芽眼饱满:在萌芽前,采取措施促进芽眼饱满,如喷施叶面肥等。
2. 优化栽培管理
• 合理施肥:根据葡萄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确保树体养分充足。萌芽前可追施适量的氮肥,促进新梢生长;后期多施磷钾肥,促进枝条成熟和芽体饱满。
• 科学修剪:根据树势和枝条生长情况,合理修剪,留芽量适中,避免顶端优势过强导致萌芽不整齐。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地温升高后,及时灌水,保证水分充足;同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3. 改善环境条件
• 调节温度:通过覆盖地膜、搭建小拱棚等措施,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活动,有利于萌芽整齐。
• 控制湿度:通过通风、排水等措施,控制棚内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萌芽的影响。
• 增加光照:合理布局葡萄架面,保持适当的枝叶密度,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4. 防治病虫害
• 加强监测:定期监测葡萄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 科学用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科学选用农药进行防治。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5. 改善土壤条件
• 增施有机肥: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具有长效性,能为葡萄提供持续的养分供应。
• 调节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酸碱度情况,合理施用石灰或硫磺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至适宜范围。
• 改良土壤质地:对于黏土或砂土等质地较差的土壤,可采取掺沙或掺黏土等措施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葡萄萌芽不齐的问题,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果农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关注葡萄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