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王大宅地窖:万余片甲骨现周朝秘术,微雕文字藏殷商祭祀之谜

船长卡戎 2024-02-04 20:32:49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古公亶(音胆)父的大首领,带领着自己的族群“周人”,在陕西咸阳西北部一个叫做彬州(古时候称作“豳”)的地方生活。那时候,他们勤劳耕作,日子过得平静而祥和。

有一天,窑洞前来了三位意想不到的客人。这场景就像是从古老《易经》中走出来的一样,“上六爻: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尽管古公亶父对这三个陌生人的到来毫无准备,但他仍以最诚挚的热情和礼仪接待了他们。不知道这三位不速之客和他商量了什么。接下来,古公亶父决定带领族人们开始一场伟大的迁徙之旅。

周朝初年有一个叫作“利”的贵族,他有一件非常古老的利簋。就像一本记载历史的小册子,里面刻着一段神秘的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段话讲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话说周朝的周武王,为了正义和百姓的安宁,决定向残暴的商纣王宣战。在某个甲子日的清晨,天空中岁星熠熠生辉。象征吉祥之时,英勇的周武王一夜之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攻下了商朝的朝歌。

大战过后第八天,也就是辛未日那天,凯旋归来的周武王在军队驻扎的阑师这个地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和赏赐仪式。武王特别嘉奖了“利”这位有功之臣,赏赐给他大量的铜等金属材料作为奖赏。“利”领受了这份荣誉后,满怀感激之情。他精心制作了一批祭祀用的精美青铜礼器,以此来纪念自己的先祖檀公。就这样,“利”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随着这些祭器一起流传下来。这样看古公亶父应该是确有其人。

经过一段不短的跋涉,古公亶父他们最终来到了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岐山县一带。这里就是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周原”的地方。虽然从咸阳的彬州到宝鸡的周原,如今驾车也就百来公里的距离,但对当年的周人来说,那可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远征啊!

1976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凤雏遗址。那里有一座古老的宅邸遗迹,据专家考证后得出结论,这个基址很可能就是周文王居所。所以,有人叫他文王大宅。这个遗址不仅是周原遗址的核心部分,更是见证了周人由邠迁至周原这一历史壮举的实物证据。这个古老的“文王大宅”,这个四合院格局的大宅子就像个放大版的三合院,面积大概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最特别的是它还设有一道影壁挡在大门之外,显得格外庄重神秘。

在宅院西厢房的地窖里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许多周族的甲骨被发现于此。数量惊人共有13600多片龟腹甲和300多片牛肩胛骨呢!更神奇的是,其中289片龟腹甲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字小得像小米粒一样,笔画细细的比头发丝儿还细,有些甚至只有1毫米见方。所以,我们看到的周原甲骨文图片都是经过放大的,或者由专家们仔细临摹出来的。

这些珍贵的甲骨文中,记载了周人对殷商先王“成汤”、“大甲”、“武丁”的祭祀活动,还提到了“文武丁秘”(即文丁宗庙)和“文武帝乙宗”(帝乙宗庙),并且周人还自称为“周方伯”。据专家的说法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把字刻得这么小呢?原来啊,据说周文王是在悄悄学习殷商的通神占卜之术。为了保密,他就在自家的地窖中默默研究、验证占卜。把字刻得小一点,就不容易被人察觉啦!

这就是那个隐藏在“文王大宅”地窖深处的秘密,那些承载着历史智慧的小小甲骨文,讲述着周文王如何以敬畏之心探寻未知,也让我们了解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