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编辑|娱叔
曾几何时,KTV还是人们茶余饭后放松休闲的首选。
可是到了2025年,KTV却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所抛弃了。
不少人一两年可能都不会进一次KTV的大门。

根据相关统计,在过去九年间,全国有超过7万家KTV倒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曾经盛极一时的KTV走到今天这一步?
而KTV又真的已经彻底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抛弃了吗?

想要知道KTV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就必须要先从KTV的历史聊起来。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可能搞不清卡拉OK和KTV的区别,觉得两者意思一样。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卡拉OK正是KTV的前身。

纵观全球,无论是卡拉OK还是后来的KTV,都没有在欧美国家掀起太大的风浪,反而在东亚国家普遍都产生了全民热潮。
这是因为卡拉OK发明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日本人的社交需求。
在日本文化中,下班后太早回家的男人会被邻居认为没有本事,所以当时日本人下班后,普遍都会在外面聚会娱乐。

井上大佑认为日本人在情感传递上相对内敛,所以就发明了卡拉OK,让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社交。
这一发明很快就在日本走红,并且传到了台湾。

卡拉OK发明人井上大佑
不过这一时期的卡拉OK是看不到画面和歌词,仅仅是起到了一个无人伴奏的作用,和我们今天理解的KTV还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KTV,还要从当时正在做碟片生意的刘英说起。

刘英发现,虽然很多客人都会来店里面试听试唱,可是最后真的花钱买碟子的却不多。
基于这个现象,刘英将卡拉OK和MTV结合起来,打造了台湾第一家KTV。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就很熟悉了,KTV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内地的很多一线城市生根发芽,并且迅速发展。

结合KTV发展的历史以及我们的亲身经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KTV能在东亚市场大获成功了。
因为KTV很好的适应了东亚人相对内敛的社交需求,而且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相比较之下,欧美人早早的就习惯了酒吧和舞会等更为开放的社交方式,相对封闭的KTV也就不被追捧了。
KTV在内地的迅速发展要得益于其抓住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而它如今的落寞,也必须要归咎于其不能适应年轻人社交需求的变化。

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过不想唱歌,也要为了社交而被迫跟着朋友去KTV的经历。
而且自己一起去的朋友也未必都是自己的朋友,甚至很多都是朋友的朋友。
这些对于相对内向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受的,再加上这种大锅饭社交本身就非常的笼统。

为了避免这样的大锅饭社交,很多人也都开始渐渐的疏远KTV。
更加私密化的精确社交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
加之当时很多关于KTV涉嫌不法产业的报道,也都让人们对KTV的印象大打折扣。

后来不少扫黄打非的重点监督对象也都涉及KTV行业,好像KTV就已经和不学无术画上了等号。
这一点从现在不少人的现今的评论中就能看出,当时不少去KTV的人可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以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KTV已经逐渐不再适合作为年轻人的社交场所而出现了。
尤其到了今天,网络社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大锅饭社交,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如果想要和自己认识的人进行社交,那么年轻人完全可以打开电脑或者拿起手机一起打一局游戏,而不需要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去KTV唱自己不喜欢歌。

如果想要和陌生人社交,认识新朋友,新兴的剧本杀以及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完全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
曾经有人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释KTV的成功,认为KTV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家庭和工作学习之外的休闲场所。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把虚拟的网络空间视为自己的第三空间,消费更高的KTV自然也就没有竞争优势。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强化,不少歌曲都因为没有版权的原因而被迫下架,这也无形之中加大了KTV的经营成本。

到了今天,虽然依然有一些大型的KTV在运营,但是却早已经不能复现当年盛况了。
不少消费者即便心血来潮去了KTV,却发现点的歌还是十多年前的那几首老歌。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好像人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几首能够让所有人都有共鸣的歌曲了。

本来为了社交而打造的KTV,因为音乐的发展,到今天真的成了一个各唱各的表演秀。
有的KTV也曾试着搞银发经济,将自己的目标用户对准了曾经的主流用户,现如今的中老年群体。

可是随着手机的发展,不少中老年人也通过手机满足了自己的社交需求,而不需要去更为高价的KTV娱乐。
部分热爱音乐的人会选择通过网络上的K歌软件来享受音乐。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热爱音乐的人会通过去现场音乐会、参加线下音乐社团活动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如此一看,KTV的衰落好像也并不稀奇了,倒不如说到今天他依然能延续下来,反而要让人感慨生命力顽强。
不过这倒并不是说量贩式的KTV就已经彻底的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堆中,我们观察现在流行的娱乐模式会发现,以卡拉OK为载体的音乐演唱形式依然是存在的。

只不过它不再是像过去一样,集中在一个小包厢的KTV中。
而是出现在一些大型的活动节目中、商务包厢、甚至是官场上的大喇叭。
只要有需求,KTV就永远不会真正消亡,与其说是KTV没落了,倒不如说现在的KTV,才是回到了它本来就应该在的位置上。

可以说KTV的没落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像二十年前的人们一样在KTV社交了。
不过虽然未来传统的KTV会越来越少,但是这种音乐的形式可能会和其他的产业结合,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部分信息来源:
光明网|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KTV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音集协回应下架部分KTV曲目:删除侵权作品,提供正版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