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编辑|娱叔
距离李嘉诚正式签约出售港口的日子越来越近,多方势力围绕港口展开的博弈也是愈演愈烈。
恐怕李嘉诚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应。

而根据彭博社的相关报道,官方很可能已经要出手整治李嘉诚了。
李嘉诚“在商言商”两面不得罪的小算盘,很可能要彻底破灭了。

随着李嘉诚出售港口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很多网友都在网络上自发地呼吁,希望官方能够出手整治李嘉诚。
虽然说官方目前为止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应,表示自己会对李嘉诚出售港口的行为下手。
但是远在美国的彭博社却突然传出了中国可能要对李嘉诚动手的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如果李嘉诚真的要按照原计划交付港口的话。
中方很可能会在暂停过期未来同李嘉诚的相关合作。
假如这一消息属实的话,那么对于李嘉诚来说,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毕竟中国市场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市场,李嘉诚的不少产业布局都是围绕着中国,围绕着香港展开的。
假如真的能够有效的制止中国企业与李嘉诚接触,可以说就直接击中了李嘉诚的要害。
这对于李嘉诚来说,肯定是最坏的一个结果。

而且除了这些可能出现的担忧,李嘉诚出售港口行为的反噬已经直接通过市值体现出来了。
据相关人士分析,最近李嘉诚旗下长和系企业的市值大量蒸发,损失了781亿港币,超过了两个澳门的GDP总量。
比起来用爱国这样的词语试图唤醒李嘉诚,这样在经济上的亏损,或许更能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避免自己在商场上受挫,在最近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上,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高调出席,不少人都觉得,这或许是李嘉诚服软的一个标志。
只不过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让人失望的。
李泽楷并没有代表出售港口的长和而来,而仅仅以“盈科创办人”的身份参会。

在会议期间,李嘉诚也没有任何终止交易的念头,似乎只是想拖下去,拖到签约的那一天。
眼见李嘉诚这边是油盐不进,官方自然也不再将重心全部放在他身上,而是转而寻求外力解决。

就在李嘉诚决定出售港口的事情刚刚传出不久。
中方的代表团就已经同巴拿马国家高层进行了谈话。
因为如果李嘉诚手中的这些港口真的落入到了美方的手中,那么受损失最大的其实并不是中国,而是巴拿马。

在历史上,巴拿马运河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美国控制,美国利用对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侵犯巴拿马的主权,给巴拿马人民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而后来巴拿马虽然通过谈判从美国手中要回了巴拿马运河,但是不少美国人却依然对巴拿马运河不死心。
特朗普就一直叫嚣,要“收回”巴拿马运河。

事实上李嘉诚之所以如此急于抛售这些港口也是因为这些问题,他不希望巴拿马运河未来的紧张局势影响自己,所以才会如此迫切的想要脱手。
只不过他的这一举动对于巴拿马的人民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为了维护巴拿马的国家主权,中方才会在第一时间,和巴拿马交换意见。
不管怎么说,巴拿马运河目前仍然归巴拿马控制,只要能够阻止美国侵犯其主权,中方就等于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除此之外,在北京的会议上,中方还与来自美国的黑石集团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这个黑石集团前段时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可以说是“无辜躺枪”。

因为它的英文名和收购李嘉诚港口的“贝莱德集团”太过相似,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把黑石集团错当成贝莱德给骂了。

但是实际上黑石和贝莱德之间不仅在业务上有所区别,而且对华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贝莱德纵横白宫多年,一直都和美国两党保持着密切关系。
而黑石的董事长苏世民却是一个“知华派”,对待华人较为友好,而且愿意和中国企业交流。

贝莱德的创始人最早就是在黑石旗下工作的,后来才选择了独立经营。
在这个关节的节点上,中国同黑石集团达成合作,除了常规的商业往来之外,很有可能也会涉及对港口问题的讨论。
毕竟对于美国的这些商人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钱和牟利。

只要中方这边能够和美方谈妥,那么就算李嘉诚不到黄河心不死,美方也可能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
最近一段时间也的确有很多人用“在商言商”来为李嘉诚辩护。
但针对出售港口这一问题,李嘉诚最大的问题,还真就出在了没有“在商言商”上面。

根据长和集团最近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港口业务并不是长和盈利的主要手段。
在长和的收入统计中,港口只占了9%,是五大业务板块里面最不赚钱的。
李嘉诚似乎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证明,自己之所以要选择抛售港口,并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而仅仅是因为不赚钱。

对于看不到具体数据的普通人来说,李嘉诚的这一说辞的确起到了作用,不少人也都觉得一再攻击正常的商业行为有失偏颇。
不过商务部的专家对此却又不一样的看法,白明就认为李嘉诚现在急于和贝莱德签约的行为,恰恰是不在商言商的表现。
白明觉得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港口出售符合法律程序,我们也的确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了抨击李嘉诚。

但问题是,李嘉诚在处理港口问题上,真的很难用商业行为来说服大众。
因为虽然这43个港口对于李嘉诚来说是不赚钱的,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些港口都是具有战略价值的。

且不说位于巴拿马运河沿岸最重要的两个港口,就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这些港口。
如果这些港口能够被中国控制,那么接下来在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上,将大大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所以说不光是贝莱德集团,这43个港口在全球各国都是不缺少买家的。

按照李嘉诚以往的经营方式,他完全可以公开竞标,采取价高者得的方式,让全球的企业争相竞价。
可实际上,李嘉诚并没有选择这一方式,甚至不愿意仔细斟酌的货比三家,而是急切地想要把这些港口扔给贝莱德集团,自己去当一个甩手掌柜。
那么既然李嘉诚很可能不是为了最后多赚钱,他又是为何要搞这么一出呢?

其实从李泽楷去北京开会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李嘉诚并不想一股脑的投向西方,但却又不愿意将自己的产业重心放在内地和香港。
这么多年以来,包括他将长和交给自己长子李泽钜,然后又鼓励次子李泽楷自己创业成立盈科,其实都是他下的一盘大棋。

这些年来,长和已经逐步实现了产业重心的转移,香港和内地仅仅占据相当小的份额。
而欧洲反而成了李嘉诚的聚宝盆,他执意于要和欧美国家做生意,实际上也是为了和欧美国家搞好关系,让长和在欧洲能一路绿灯。

可是另一边,李嘉诚也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他把李泽楷留在了中国,让他频繁地出席活动,扩大盈科在内地的影响力。
盈科和长和的背后都是李氏财团,但是却是两个发展方向和策略截然不同的企业。

这就确保了无论将来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哪一边发展的更好,李家都能以幕后财团的身份获利。
看到了这一点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李嘉诚执着于要把港口卖给美国,而不能公开竞标了。
很有可能是因为长和的产业重心就是欧美,内地和香港的产业早已经不占大头了。

李泽楷去北京参会也是同样的道理,盈科在努力地和长和切割开来,确保在未来不会被长和所影响。
李嘉诚认为自己只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能够做到收益最大化。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如果港口事件真的发酵起来的话,针对李氏财团的调查绝不仅仅是盈科或长和等一两家企业的问题。

相必李嘉诚现在也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他已经没有左右逢源走平衡木的可能了,在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中间,他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抉择的时候了。

虽然关于具体如何处理李嘉诚问题,官方还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回应。
但是从最近中美双方媒体的报道就能看出来,李嘉诚无疑已经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了。

此前李嘉诚或许确实动过两头下注的念头,想要在两边不得罪的情况下,兼顾欧洲和东亚市场。
但这样的两面派行为注定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如何在二者中做出最后的抉择,是未来李嘉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部分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港媒:发现李嘉诚要卖港口给美国,港府第一时间接洽了香港长和
人民网|何立峰会见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