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我华夏300年?历史上唯一无昏君的朝代,却被百姓恨之入骨

星空巨影 2025-04-16 15:23:48
前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数十个不同的王朝,累计出现了超过四百位君主。

在历代王朝中,由于权力高度集中,通常会涌现出三类君主:英明果断的明君、昏庸无能的昏君,以及平庸无为的守成之君。

如果统治者属于第一类,那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这样的君主不仅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还能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但要是遇到第二类君主,那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明朝的几位君主在国家治理方面表现卓越。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奠定了明朝的基业。其子朱棣通过迁都北京和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了统治。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则延续了前人的政策,在稳定内政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皇帝各具特色,但都致力于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为明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相比之下,明朝后期的几位皇帝表现令人失望。朱祁镇虽有“战神”之名,却未能守护好江山;朱由校沉迷木工,荒废朝政;朱厚熜一心求仙问道,不理国事;朱翊钧则纵情享乐,置百姓于不顾。这些君主的行为都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

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朝代极为特殊:它没有出过昏庸的君主,却深遭百姓唾弃。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朝代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足足拖延了三百年的进步。

【古代封建社会的优缺点】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古代中国封建制度有哪些利弊。为什么皇帝的决策对国家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甚至能引发重大变革?封建社会中,皇权高度集中,皇帝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左右国家的命运。这种体制既带来了高效的决策执行,也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隐患。皇帝的英明与否,往往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同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限制了社会流动性,阻碍了创新和发展。因此,理解皇帝的作为如何影响国家走向,是分析古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关键所在。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问题出在皇帝独揽大权上。一旦君主没了制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国家哪有不垮的道理。这种看法其实挺有道理,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是这么玩完的。说白了,当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又没人能管得住他,国家机器就很容易出问题。这就像开车,司机要是想往哪开就往哪开,还不遵守交通规则,迟早要出事故。所以,权力太大又不受约束,确实是导致国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这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官员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权力斗争一直存在。这种冲突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位不断角力。皇帝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官员则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普通百姓则在努力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三方之间的权力博弈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是复杂且持续的,涉及各个阶层和群体。

当君主权威凌驾于臣僚之上时,帝王的一举一动确实能够左右整个王朝的走向。然而,若臣子势力超越皇权,那么国家的衰败就不能单纯归咎于君主了。这种权力格局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责任的归属。

尽管民权在政治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当其真正发挥作用时,无论是皇权还是官僚权力都必须做出妥协。这种力量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结构中不同权力之间的动态平衡。民权的崛起往往能迫使上层权力重新审视其决策,甚至在关键时刻改变原有的权力格局。这一现象揭示了民权在社会变革中的潜在影响力,尽管它平时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特定情况下却能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归咎于皇帝一个人,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皇帝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简单地让皇帝背锅。

古代封建制度的特性直接影响了君主的表现,这种体制既有优势也有弊端,正是这些特点造就了历史上明君与昏君的交替出现。封建社会的结构决定了统治者的权力集中程度,这种环境既可能培养出英明的领导者,也可能催生昏庸的君主。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加上个人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历史上不同君主的执政效果截然不同。封建体制对君主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终的统治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明君和昏君在历史长河中轮番登场。

在国家进入稳定期后,如果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且不存在外部威胁,统治阶层往往会变得懒散,这种懈怠会逐渐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

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可以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层面来分析。这种社会形态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发展体系。从经济角度来看,它建立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文化方面,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政治上,则构建了等级分明的统治结构。这种社会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其特有的发展特点。

遗憾的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非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日益僵化,逐渐陷入愚昧的泥潭。随着封建道路越走越窄,其弊端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在古代,封建制度每隔几百年就会经历一次彻底的重组,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体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特征。每个新建立的封建王朝,都需要从零开始,重新构建国家体系,重复着封建社会的演进过程。这种周期性更替,既是历史大势的体现,也是封建制度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意味着封建社会的又一次轮回,需要重新确立统治秩序,构建新的政治结构,推动社会发展。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表面上延续了几千年,但实质上只是在不断重复过去的错误。这也反映出,古代封建社会的存续周期其实并不长,通常只有几百年而已。

【清朝皇帝的优点】

在古代社会,由于民众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限,他们往往将国家的不幸归咎于无能的君主和奸佞的臣子。这种简单的归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复杂社会结构的认知局限。

在中国古代众多王朝中,哪一个朝代从未出现过昏庸无能的君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清朝。与其他朝代不同,清朝在其统治期间,没有一位皇帝可以被认定为昏君。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清朝的皇帝们,从顺治到宣统,都在各自的统治时期展现出了一定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这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

从努尔哈赤创立后金开始,到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再到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这些统治者都不能算是无能的君主。他们各自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没有一位是昏庸无道的皇帝,但他们的统治方式和决策对清朝的兴衰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开国到亡国,这些皇帝都在自己的时代尽力维持着帝国的运转,虽然最终未能阻止清朝的覆灭,但他们的统治并非毫无建树。

后人并非对他们格外包容,而是他们的行为确实难以与典型的暴君相提并论。只要对比一下历史上的昏君,这一点就显而易见。

拿中国古代有名的暴君纣王来说,先不管那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单看他那些事儿——建酒池肉林、沉迷女色、压榨老百姓、对臣子苛刻、随便杀人——清朝的皇帝们还真没谁做到他这种地步。

即便是咸丰帝,这位常被视为清朝最无建树的君主,也是在竭尽全力后才无奈选择放手。据史料记载,他的后宫嫔妃仅有十八人,与传说中的“后宫三千佳丽”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清代帝王们普遍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毕生致力于为国效力。从开国君主到末代皇帝,每一位统治者都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竭尽全力维护清朝的统治与发展。这种为国奉献的精神贯穿了整个清朝历史,成为历代帝王的重要品质。他们在位期间,或开疆拓土,或励精图治,或改革创新,始终以国家兴衰为己任,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构成了清朝统治者的显著特征,也深刻影响了清朝的历史进程。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成就,尤其是他们在政权建设方面的贡献,确实值得后世铭记。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联手缔造的康乾盛世,确实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历史篇章。至于顺治、嘉庆、道光这些皇帝,虽然政绩不算突出,但他们都竭尽全力,力求稳固国家的统治。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后世学者普遍认为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没有出现昏君的朝代。纵观清朝十二位皇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每位统治者都展现出相当的治国能力,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统治水平。与其他朝代相比,清朝没有出现像隋炀帝、宋徽宗这样明显昏庸的君主,这也是其能够维持近三百年统治的重要原因。虽然各帝才能有高下之分,但总体上都能恪守帝王职责,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封建史上一个特殊的案例。

与唐、宋、元、明等朝代不同,清朝的皇帝们整体表现更为出色。回顾历史,前面几个朝代几乎都出现过一两位昏庸的君主,他们的错误决策直接拖累了国家的发展进程。虽然这些朝代最终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问题都出在皇帝要么不作为,要么瞎指挥。反观清朝,皇帝们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对靠谱,没有让国家陷入类似的困境。

【清朝皇帝的缺点】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优点和缺点总是相伴相生,无法割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也要正视其不足之处。

汉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抗击匈奴、确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实施推恩令以及国家控制盐铁业。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因巫蛊之祸而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

这一事件对汉朝上层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影响更是延续到了后世。统治集团内部因此产生了深刻震动,这种影响力不仅限于当时,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持久印记。这场变故彻底改变了汉朝的政治格局,其连锁反应在后来的朝代更迭中依然清晰可见。可以说,这场风波不仅在当时引发了强烈反响,更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

清朝的历代皇帝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通过对《清实录》的深入分析,历史学者得出了关于清朝统治者的两个主要不足。首先,部分君主缺乏应有的德行与才能,却仍登上了皇位。其次,这些统治者往往缺乏远见,无法适应或拒绝顺应全球发展的潮流。

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人并未将责任归咎于列强的强大,反而普遍认为问题出在清政府自身的无能与软弱。这种观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清廷治理失败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国家积贫积弱现状的深刻反思。人们普遍意识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军事落后和制度僵化,而非外部势力的强大。这种自我批判的态度,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和民众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变革的迫切期待。

道光皇帝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始终保持着勤勉的执政态度,致力于为民谋福祉。然而,这位君主明显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尽管他将自己禁锢在紫禁城的高墙之内,却依然幻想着能够引领整个王朝迈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清朝多位帝王,包括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和光绪,在处理某些关键问题时,都陷入了相似的误区。他们未能有效应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落。这些统治者在决策上的失误,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局限性。他们的错误选择,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一系列相似的失误,凸显了清朝后期统治者在应对时代变革时的无力感,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在面对新形势时的固有缺陷。

这些人的视野始终局限于清朝内部,从未真正意识到清朝与西方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不曾思考如何推动国家的发展。他们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缺乏对外的比较与反思,导致对国家未来的方向模糊不清。这种局限性的思维,使得他们无法看清时代的变迁和全球格局的变化,错失了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机遇。

光绪帝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力,但为什么面对慈禧时却显得犹豫不决?即便他有明确的目标,也无法果断地处理与慈禧的关系。这种表现让人难以替他辩解。

【汉人的愤怒】

清朝的统治者中,虽然没有出现昏庸无能的君主,但也没有哪位皇帝真正推动国家的革新与进步。即便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康熙帝,也只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延续统治,从未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这些皇帝们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实质性改革。

这反映了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帝王视野的局限性。当时西方世界正经历变革,康熙却未能主动探索外部世界,未能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异。

汉人对清朝的不满情绪主要源于三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普遍认为清朝阻碍了中华文明长达三百年的发展。除了清朝统治者的个人缺陷外,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首先,古代中国社会存在明显的华夷之别。汉族对于外族统治广袤疆域这一事实,始终持有强烈的抗拒态度。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封建时期的社会意识中,成为当时汉族对外关系的重要特征。

汉族民众普遍倾向于拥戴本族君主,即使其能力平庸,也不愿接受满族统治者。这种民族认同感成为"天地会"等秘密团体得以长期存在并广获支持的根本原因。民众的民族归属意识远超过对统治者才能的考量,他们更看重统治者的族裔身份而非执政能力。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使得反清组织在民间始终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成为清朝统治时期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相比之下,清政府的表现显得软弱无力。与明朝那种坚决捍卫国家尊严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清政府显得尤为怯懦。明朝即使在军事上失利,也始终坚持不向任何外国势力低头。

清朝在遭遇战败后,并未积极寻求反击之策,而是选择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丧失国家主权和利益。这种妥协退让的态度,使得民众对其深感失望和不满,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清朝统治者的狭隘利益导向最终导致其无法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当西方列强入侵时,清政府并非缺乏抵御能力,而是因统治阶层的私心作祟,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实力。这种局面令人难以置信,但确实是历史事实。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安危之上,使得清政府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显得软弱无力。这种因私废公的执政方式,最终使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在北洋舰队初具规模之际,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其已跻身亚洲海军力量之首。这支新组建的舰队一经亮相,便获得周边国家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区域海上力量的佼佼者。当时各国军事专家经过评估,一致认定这支中国舰队在亚洲海域具有显著优势。

清朝拥有雄厚的国力基础,按理说即便无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至少自保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清朝在对外交往和军事冲突中屡屡受挫。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

清朝的掌权者始终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他们从未真正考虑过为整个国家谋取福祉,而是专注于如何巩固和扩大自身的权势与财富。这种自私自利的统治方式,导致国家整体利益被严重忽视,最终成为清朝衰败的重要根源。统治者们只顾眼前私利,缺乏长远眼光,未能有效推动国家发展,使得清朝在内外交困中逐渐走向没落。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她竟然用中国的资源去讨好外国,还大言不惭地说出这种令人发指的话。这种行为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完全不顾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慈禧的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暴露了她的短视和无能。她以为这样就能赢得外国的欢心,实际上却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这种丧心病狂的言论,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清朝的统治被许多人视为阻碍了中国文明进步长达三个世纪,这一观点并不过分。

正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无能与短视,才导致中华文明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逐渐落伍。这些掌权者缺乏远见,固守陈旧观念,使得中国错失了与世界同步进步的机会。他们的决策失误和思想僵化,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发展,最终造成中华文明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落后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与统治阶层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19 阅读:14638
评论列表
  • 2025-04-19 13:08

    满清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还不如老百姓偷的一根红薯藤。

    梦幻 回复:
    你去看看清朝是怎么算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对比其他朝代怎么算的,清朝真不配
    用户17xxx24 回复:
    如果按你说现在欧洲有一半应该属于中国的,醒醒吧清吹,整天吹清朝面积有多大,要论面积元朝打下半个欧洲嘞
  • 2025-04-22 06:58

    满清后人开始给它祖宗们洗白了[得瑟]

  • ken 30
    2025-04-20 10:22

    文字狱,禁锢思想,培养奴性。不是天天准时上班干活勤快就是好皇帝的

    用户13xxx21 回复:
    清风不识字
  • 2025-04-21 11:02

    从领先全球到被人家打得连妈都认不得还有脸说没有混君,这简直就是集体混君暴君[笑着哭][笑着哭]

    牛在飞 回复: 少时诵诗书
    上帝之鞭?哈哈,跟华夏有啥关系?你别说爱尔泰语系,是华夏正宗!蠢货!
    少时诵诗书 回复:
    没读过历史也看过电视吧,知道啥是上帝之鞭么?那都是让打得他吗都不认识了,只能往西迁移,也就是说,北方游牧民族只要他换个思路,往西边去,他就能干翻全世界
  • 2025-04-20 23:08

    谁跟你说没有昏君的

    胖纸 回复:
    本来就没有昏君,都是些奴隶主连君都没何来的昏君?
  • 2025-04-23 21:42

    明朝那些被小编说的昏愦皇帝也没有骂治下小老百姓一天要吃三顿饭,事实上他们可能都是想做圣君以百姓能吃好吃饱为荣的。但是康熙骂了汉人百姓一天竟要吃三顿!木匠皇帝临终说:弟当为尧舜。

    牛在飞 回复:
    去看看明清两朝的饥荒史,还一天三顿,你要笑死我。看清楚,明朝也算里面。10年一次大饥荒,人吃人,20年一次暴动,50年一次人口下降一半。你跟我说,有能力吃三顿。找个历史老师问问吧。整个人类历史吃三顿的历史都是从工业化开始、准确说是人工合成氨,可以量产化肥开始,在那之前,没有能力一日三顿。
    用户10xxx98 回复: 牛在飞
    水稻的种植推广在宋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还引进了占城稻,汉族百姓能够三餐制,是有农作物物质基础的。至于康熙祖上东北满人,东北人那时是不会种水稻的,不光是渔猎不会种地的满人,连三百万东北汉人当时也不种水稻,他们种大黄米小黄米高粱。所谓满人建州三卫,要靠中央政府接济,不管是以互市名义还是赏赐名义,都是接济,所以作为渔猎民族出身的满人一日两餐。红楼梦里的贵族也是以满族人为打底写的,毕竟这个曹雪芹的曹家是包衣出身。所以红楼梦里的这些人可能也是一日两餐的。这跟康熙皇帝骂汉人百姓吃三餐的那句话是相印证的。为啥中国古代战争规模都是号称几十万百万的人,而同时期世界其它地方战争规模比较小,就是因为中国农业曾经遥遥领先,所以相对世界上同时期的国家而言人口众多。秦汉隋唐,人口少,你看唐代男女授田都多,一个人要种很多地。每个王朝的初年都是人口比较少的。每个人要种的地是很多的,而整个古代比之现代,地多人少,加之作物的增多,工具发展,所以古代的汉族从吃两餐发展到吃三顿没什么好稀奇的。明代的传教士在大明南方看到许多大水车,很稀奇,可见他们开了眼界了。若汉族百姓不是一日三餐,那康熙开历史倒车骂骂咧咧骂汉人吃三餐何来?
  • 2025-04-24 17:52

    明朝,都是真汉子,不赔偿不割地不送女人,坚守城门,君王死社职,天子守国门

  • 2025-04-20 19:26

    @:还是“孟子说得好”,~?事实上,明清两代皇帝“都是反孟子”的,~?朱元璋说,要把孟子“赶出圣庙”,~?[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4-19 13:25

    清没有昏君确有卖国贼,可比昏君猛多了。

    姮木子 回复:
    宁可昏也不允许坏,清就是坏
    梦幻 回复:
    清没昏君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明君唯一一个明君就是雍正,
  • 2025-04-21 13:02

    清朝皇帝太自私,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惜代价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思想禁锢,行为禁锢

  • 2025-04-19 08:43

    一个割地赔款就够了,也好意思洗!

    姮木子 回复:
    作者就是清吹
  • 2025-04-23 10:18

    清朝皇帝贪心不足,想用自己那蛮夷文化来影响汉文化,简直想多了,多次大屠杀也没能扼制呀!到后来皇帝也就强制剃头保留了下来,

    小布 回复:
    清朝入关后也被逐渐汉化,后期皇帝几乎不会满语满文,确写得一手好汉字,其实并不是他们想以满文化替代汉文化,甚至清朝的皇帝也是推崇儒学的
  • 2025-04-22 03:06

    还没有昏君?闭关锁国近三百年不是昏招?当时中国可是有好多的西方传教士啊?他们就眼睁睁看着西方一步步的强大。你所谓的没有昏君是对内的,他们把所有的心眼子都用来控制汉人身上去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近百年,丧权辱国,竟然没有一位皇帝能够斗得过一个女人,这不是无能?对外战争没有一次是胜利的,对内战争没有一次是失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都被搞定了。更可笑的是首都三番五次的被西方攻破。你就是再洗,也是清朝把中国定在了耻辱柱上。

  • 老陈 12
    2025-04-21 15:20

    大清的最大问题就是太见外一一中原、南国始终都是他们新抢过来的一块牧场;汉回甚至蒙始终都是外人。这一点上不如拓拔的北魏入主中原,融入中原。从而也从一个侧面导致大清皇帝个个都算勤勉,但对汉人汉臣则又用又防,如张廷玉,曾国藩者

    空心菜 回复:
    勤勉?满清也就雍正勤勉一点,其它哪个勤勉?从康麻子开始就是以割地赔款换和平
  • 2025-04-16 19:48

    清朝之所以没有昏君,很大一个因素是,作为部族政权,他的皇权彻底压倒了士大夫阶层,没了这两者之间的争权夺利,就少了很多在后人看来昏庸的行为!整个民族都因此万马齐喑!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没什么好称赞的!

    梦幻 回复:
    难道不是因为清朝基本上没有明君吗?
  • 2025-04-20 14:45

    中国唯一没有昏君的朝代是新朝,皇帝——王莽。

  • 2025-04-22 01:19

    全都拜乾隆一人。把一个盛世清朝变成一个最贫穷的国家。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七下江南挥霍国牢库无度。

  • 2025-04-24 17:56

    满清就没有一个黄帝是好人,入关后搞大屠杀汉人,后面又搞汉人不能当官,还隶属汉人,让汉人没有翻身机会,清未还想占清庭点水穴来为清朝续命

  • 2025-04-22 16:29

    不是没昏君,是杀得儒婊不敢写进史书。

  • 2025-04-22 08:12

    最没文化的一个朝代

  • 2025-04-23 11:53

    其实各个都是昏聩无能

  • 2025-04-21 22:18

    为清朝翻案吗?

  • 2025-04-22 07:14

    胡逼咧咧

  • 2025-04-23 22:46

    雍正皇帝还是很勤恳的,至少明朝那些败家子是做不到了[???][???][???]

    梦幻 回复:
    除了他其他的都不行
  • 2025-04-27 12:03

    可惜大汉人的明朝啊,被那群肮脏的江南,文官及利益集团祸害完了。对内逼老百姓造反,引进满清,从北屠到南,从两亿屠至不满两千万。

  • 2025-04-23 09:17

    该小便也许不只是清吹,可能是汉奸特务,蓄意破坏民族团结,该查

  • 2025-04-26 19:26

    这篇文章绝对上万字,全都讲朝代故事主讲清朝。顺便也讲到汉朝明朝,清朝误我中华不容质疑。清代后期误国丧权,打了几仗都要赔钱。最大罪人莫过于慈禧。

  • 2025-04-21 09:01

    太后昏不昏?

    花之伤青春已逝 回复:
    太后不算君,最多算老娘们儿
  • 2025-04-21 07:07

    唐诗宋词明小说清条约

  • 2025-04-20 23:52

    胡说八道,清朝贡献是最大的

    花之伤青春已逝 回复:
    确实大,贡献了一堆条约
  • 2025-04-22 21:40

    一整个朝代就雍正一个明君。居然说没昏君。你特么昏了头吧![流鼻涕]

  • 2025-04-22 08:50

    明前好像没条约

  • 2025-04-23 01:39

    清吹

  • 2025-04-23 17:02

    这小编是老太婆吗?说话啰嗦的让人讨厌!

  • 2025-04-23 17:59

    拉黑举报了,再见

  • 2025-04-23 23:01

    洗!继续洗!剃发易服,丑化、奴化人民。大兴文字狱,全国文盲率90%以上,八旗子弟跑马圈地!哪里有明君的样子?!?!

  • 2025-04-21 14:15

    明粉不恨的国家和人应该没有?除了恨他们什么也没有

  • 2025-04-23 11:48

    一个让中国科技倒退三百年的朝代,它确实不昏,把所有的精明都用在了对付汉人身上

  • 2025-04-23 18:21

    无知、无脑的傻编:我国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是在它手中签下的。

  • 2025-04-27 11:37

    洗,接着洗,再怎么洗,清朝也是最丧权辱国的一个朝代

  • 2025-04-29 09:33

    乾隆就是第一昏君!

  • @:无昏君是无昏君,但是它会“算计”,~?[呲牙笑][呲牙笑]

    警警惕五筒小小心两索 回复:
    @:它根本就没有“继承历代先贤的文脉”,而“别岁新裁”,~?[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4-21 02:25

    没有乾隆,中国版图就没有新疆,

    用户10xxx01 回复:
    就清朝时期那个人口体量你换到唐朝你看看版图能搞到多大,唐朝没占领一直搞征服的最大原因就是人口太少了,自己的土地都到处没人住哪来的心思搞同化那套
  • 2025-04-21 07:32

    打民族炮的都是非蠢即坏的人

  • 2025-04-22 01:07

    隋炀帝昏君?你懂历史不?

  • 2025-04-22 13:32

    整个清朝,也就雍正能拿得出手,康熙也能吹一吹!至于其他的,不是一日三屠就是整个大窟窿或者又是整个妖妇垂帘!

    梦幻 回复:
    康熙能有什么好吹的,一个尼布楚条约刘够他挨骂一辈子,然而清朝还拿尼布楚条约说是康熙的。。???
  • 2025-04-24 21:42

    我大天朝地大物博[得瑟]就是闭关锁国害得我们失去霸主地位

  • 2025-04-25 20:20

    乾隆自己就是微积分高手,却阻碍民众学习科技文化,不是昏君是什么?

  • guo 1
    2025-04-29 10:56

    清朝无昏君压根就是汉奸言论。

    随心所欲 回复:
    伪满洲国执政康德皇帝溥仪
  • 2025-04-19 10:45

    我得替明清两朝说两句,我认为明清两朝的执政难度要远高于之前的朝代,其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太多,明中期我国人口已经2亿多,清中期更是达到4亿,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管理,其粮食的消耗和官员的人数都不是前朝可以比拟的。还有就是地域问题,这两朝属于是真正的大一统,像东北地区,宁夏,西藏,两广地区都是真正的版图,真正的被汉族人同化的版图,而同为大一统的唐朝,其实只是伪一统,只是称臣,并未被同化

    用户10xxx43 回复:
    后期被人打成狗
    少时诵诗书 回复:
    额,大一统是这样的吗[笑着哭]几百年后要是把东南亚纳入版图并汉化,那么华夏五千年也没有大一统过。。
  • 2025-04-22 14:54

    满清有什么贡献。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

  • 2025-04-23 15:57

    历史是后代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