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的好多文学影视作品里,经常能看到有那种乱臣贼子起来闹事、犯上作乱,然后被诛灭九族的情况出现。有个御史对此挺好奇的,这几天就一直在翻各种文献史料,从三藩之乱那儿开始查起,接着查到台湾林爽文起义,还有白莲教起义,再到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可查来查去,一直都没找到有诛灭九族的实际例子。
要是对照着《大清律例》去看的话,就会发觉诛灭九族压根儿就是个假命题呀,它既跟当时的国情不相符,实际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的。
【首先诛灭九族没有列入正刑】
在《大清律例》里,刑法方面最重的那得是“十恶”了。这“十恶”都有啥呢?一是谋反,二是谋大逆,三是谋叛,四是恶逆,五是不道,六是大不敬,七是不睦,八是不孝,九是不义,十是内乱。只要是犯了这“十恶”里头任何一条的人,那可就是违背人伦、忤逆天道,把礼义都给践踏了,这种人是必定会被王法严惩、绝不轻饶的。
十恶里面,谋反、谋大逆、谋叛这三项是跟国家还有皇权统治相关的,对它们的惩处也是最为严厉的。或许有一些读者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概念还弄不太明白呢。
谋反说的就是组织会党呀、团体啥的,或者干脆举兵起来反叛朝廷;谋大逆呢,就是去毁坏宗庙、山陵还有宫阙这些;谋叛指的是背弃自己国家,偷偷跑到其他国家去。
一般普通老百姓,显然不会去干毁坏皇室宗庙、偷盗皇家陵寝和宫殿这些事儿。在封建时代,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灵通,谋叛本国然后潜逃到其他国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是特别小的。相比之下,也就谋反这种情况出现得还比较多些。
谋反会咋定罪呢?《大清律例·刑律·贼盗》里是这么写的:
要是有人谋反或者犯了大逆的罪,只要是参与一起谋划的,不管是主谋还是从犯,全都得处以凌迟这种死刑。家里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兄弟,还有一块儿居住的其他人,不管是不是同姓,包括伯叔父、兄弟的儿子,也不管户籍是不是一样,只要年龄在十六岁及以上的,不管是得了重病还是有残疾,统统都要斩首。那些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还有母亲、女儿、妻妾、姐妹,以及儿子的妻妾,都要送给功臣的家里去当奴仆。
一般都觉得九族包括父族这边四类人、母族那边三类人、妻族这边两类人,不过实际上它涵盖的范围可比这规定的大多啦。就好比犯了谋反罪的话,不会牵连到外祖父母还有岳父岳母,也就是只株连犯事的那个人自己以及往上往下各五代人罢了。但就算是这样,这处罚也已经够狠的啦。
【其次是有九族的不会谋反,谋反的一般都没有九族可诛】
在封建专制那会儿,统治阶层是地主和官僚,普通老百姓呢,都得被他们管着。换个说法就是,地主阶级压根没想着去谋反,只有那些被逼得实在没路可走的普通民众,才会动念头去推翻朝廷。
清朝那会儿,全国的农民大多都在县以下的大片乡村里待着。当时是皇权管不到县以下的地方,在这种统治情形下,宗族就成了维持乡里秩序的代表。平常时候,族里的人先不说谋反这种大罪了,就算只是违反了族里的规矩,那也得挨家法收拾。
要是一个家族人丁特别兴旺,上头有父祖,下头有兄弟子孙啥的,那这样的家族肯定是有点经济实力和家族势力的,谁也不会傻到冒着被凌迟处死,全家都被砍头的风险去搞谋反那事儿呀。
啥事儿都不能说得太绝对了,就说太平天国运动吧。石达开家里条件挺好的,他是因为信那个,就跟着洪秀全起来造反了。可在造反的当儿呢,他呀,还有太平天国政权里其他那些王的家里人,都在造反的过程中让朝廷给剿灭杀光了。所以后来石达开主动投降了,他自己被凌迟处死了,不过他的儿子早就改了名儿,在民间流浪生活了。
洪秀全同样是这样的情况呀,他家里的人绝大部分在天京沦陷了之后都自行了断了,这么一来,要诛灭九族压根就没办法做到喽,根本就没处说起这事儿呀。
【最后是诛灭九族难以执行】
从秦汉往后算,真正出现诛灭九族这种情况的例子就只有两个,一个是隋朝的杨玄感,还有一个是明朝的方孝孺。以前的先不提,就单说方孝孺这事儿吧,他因为不肯给朱棣写登基诏书,结果被朱棣诛了十族(把学生也算作一族了),被杀死的人都有八百多呢。
方孝孺那事儿可算是个惨痛至极的历史教训呀,就因为这,朱棣背上了滥杀无辜的坏名声,打那以后的历代皇帝,没一个有那胆子去学朱棣干这种事儿的。
清朝老标榜着用“仁孝”来治理天下,搞那种大规模诛灭一族的事儿肯定会让天下的臣民不乐意,带来的舆论压力那可老大了。所以哪怕是出了谋反、谋大逆这样的案子,一般也只是牵扯到本族三四代的人而已。
天下人的心思是没法去欺骗、也不敢去欺骗的,这只是主观层面的情况。从客观来讲呢,就算是说要诛灭九族,那也很难真的去执行到位呀。不管是处在统治地位的阶层,还是被统治的阶层,家族之间相互联姻的这种状况是特别常见的。
御史又拿三藩里头的靖南王耿精忠那一家子来举例说明一下。
三藩之乱一打响,耿精忠跟着吴三桂有样学样,把头发留起来,衣服也换成另外的样式,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造朝廷的反了。这可就是妥妥的谋反啊,还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那是超级大的谋反,不把他九族都给灭了,这口气可真咽不下去。
三藩之乱平定下来后,耿精忠是被凌迟处死的。不过呢,他的家族倒没受到太大的牵连。他那两个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被编到汉军正黄旗里头了,最后都得了善终,死了之后还被赐了谥号呢。
耿聚忠跟皇室的关系挺特殊的,得单独拿出来讲讲。早在顺治十五年那会,顺治帝就把和硕柔嘉公主许配给了耿聚忠,还封他为和硕额驸呢(完婚是在康熙二年的时候)。
安亲王岳乐的闺女是和硕柔嘉公主,顺治帝把她接到宫里抚养着,按辈分来讲,她算得上是康熙的姐姐呢。要是真的搞诛灭九族那一套,柔嘉公主和安亲王岳乐肯定也得被牵连进去呀,可这明摆着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