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又改口称对华关税豁免是暂时的,新关税来袭,中方:天塌不下来

颜良评武器 2025-04-15 12:26:42

环球时报消息,4月12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公布豁免清单,将智能手机、半导体设备等关键产品暂时移出“对等关税”征收范围。这也被市场解读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信号”,可就在两天后,却又被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一席话颠覆。他表示“这只是临时措施,半导体和药品的新关税措施将在一两个月内来袭”。

这出“豁免-澄清-再威胁”的政策朝令夕改的闹剧,不仅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矛盾心态,更折射出全球产业链在霸权主义冲击下的深层震荡。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70余个国家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在随后数日的交锋中,将对中国的商品关税税率提升至145%。这一政策引发全球哗然,苹果公司连夜评估供应链风险。

然而仅过去不到1周,美国海关在官网“偷偷”上线豁免通知,将通讯设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0类产品排除在关税清单外。消息传出,纳斯达克科技股应声反弹,苹果股价单日暴涨7%,分析师估算此举可为其节省超百亿美元成本。

中美两国

但美国政府的“变脸”比市场反应更快。4月1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ABC电视台采访中明确表示:“豁免只是权宜之计,半导体和药品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这番言论犹如一盆冷水浇向市场。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关税问题上脱身,中国尤其如此。”

面对美方的“关税生效和取消的过山车”,中方的回应冷静而坚定。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出口形势确实严峻,但中国外贸的韧性源于多元化市场布局和内需支撑。”

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2025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4%,同时我们对东盟的出口则激增38%,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也升至37%。

中国与东盟

政策层面,中国打出“组合拳”应对美国关税挑战。财政部宣布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商务部启动“双循环采购清单”,对国产半导体设备采购给予30%补贴。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调整集成电路原产地认定规则,将晶圆流片地作为核心标准,这一举措直接破解了美国试图通过供应链溯源限制技术获取的企图。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全球掀起连锁反应。越南因被征收46%的高额关税,被迫调整果链企业产能布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部分产线回流国内;欧盟启动对美25%关税反制,威士忌、汽车等产品成为报复目标;巴西总统卢拉直言:“美国正在颠覆全球贸易秩序,这种做法行不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美国关税可能导致今年全球贸易量萎缩1%,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更大冲击。

对美国自身而言,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也已现出端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美国家庭年均因关税多支出5000美元,橙汁、大豆等商品价格分别上涨50%和22%。全美爆发1200余场反贸易战集会,超50万美国民众举牌高呼“停止伤害美国经济”。

中国的应对之道,正在展现出大国定力和底蕴。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82.5%。可以说内需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走通,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天塌不下来,中国有足够的韧性应对外部冲击,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0 阅读:6

颜良评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