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倒春寒进入收尾阶段,春暖花开的感觉终于又回来了。
然而,咱们有些朋友却仍感觉到莫名的疲倦和身体不适。例如手脚发凉,怕冷,稍微受凉就会肚子痛,甚至拉肚子。

这种情况伴随着疲劳,以及感冒、腰腿疼痛、气色不佳等症状,非常影响生活。
而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
阳气被视作人体的活力之源,对内能够温暖我们的脏腑,推动气血的运行,对外则能够抵御外邪,预防疾病的产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一旦阳气受损,就会影响寿命和生命力,像气血亏虚、脏腑失调、寒邪入侵等症状都会找上门来。
而春季正是万物升发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养护初生的阳气。

今天,白术帮大家整理了5个简单实用的养阳秘诀,看完这篇,你也能轻松养出阳气充足的好体质。

一、春天晒背,助阳升发
晒太阳是最原始的灸法。太阳,为真火,能温通百脉。而人体后背有两条重要的“阳脉”——督脉和膀胱经。
中间的督脉被誉为 “阳脉之海”,两边的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通联脏腑的气血输布,是顾护人体阳气的屏障。

因此,晒背可以说是借天阳以补阳气的好方法。
春季一般在上午10点至11点晒背为佳,这一时段阳光温暖柔和,紫外线偏低。
大家在晒背时应根据天气和体感温度调节时间,觉得后背暖融融时(10~30分钟)就可以了,每周2~3次为宜。

如果阳光明媚但气温偏低,可以外出走动、接触自然。只有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更好地促进阳气升发。

2、注重“春捂”,以护阳气
春季早晚温差大,寒气仍然可能入侵人体,尤其是在夜间或清晨时分。
此时如果脱去厚的衣物,身体容易外感寒邪,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因此我们要“捂”住身体,以保证阳气生发的环境。

事实上,“春捂”既可应对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避开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
同时又可顾护初生之阳,令阳气逐渐生长旺盛,帮助人体防御春季常见的流感、咳嗽等症状。
当然,春捂并不是盲目地穿得过多,而是应该确保自己温暖但不出汗。

出汗代表身体温度过高,这时就需要适当减衣,否则过度出汗后可能会使身体感到寒冷,甚至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
最理想的状态是,当你穿衣后既能感到温暖又不会出汗,身体处于舒适的状态。

3、适当艾灸,生发阳气
《扁鹊心书》有云:“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可见在理论中,艾灸在补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那艾灸为什么能够助补阳气呢?

艾绒本来就是纯阳之物,艾灸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就能温经散寒,益补阳气。
同时,艾灸能够通过通经活络,促进气血的运行。理论认为,寒邪入侵会导致经络阻滞,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而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温经通脉,祛除寒邪,从而有助于促阳升发。

取穴建议:大椎、命门、腰阳关。
大椎、命门、腰阳关都处于督脉之上,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艾灸每个穴位的时间建议控制在5-10分钟,同时要注意保暖,如果出汗需要及时擦干。

4、“户外”运动,振奋阳气
春季进行适度运动,可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阳气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天气变暖后,可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接触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愉悦身心、舒缓筋骨。
此外,大家要根据各自身体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采用适宜的运动强度。
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如散步、爬山、慢跑、八段锦、太乙游龙拳等有氧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前最好先进行热身,活动关节,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锻炼节奏。

5、梳头泡脚,通达阳气
“头为诸阳之会”,春天多梳头、按揉头部,能够疏通经络,振奋阳气,起到滋养头发、防止头痛、消除疲劳的作用。
梳头时要注意梳全头,先中间、后两侧,从额头发际起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一般梳30次左右,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度。

梳头时间以早晨最佳,早上为人体阳气升发之时,梳子则以牛角梳、木梳为好,也可用手指边梳边揉按头皮。
而在晚上,我们可以通过泡脚来驱除积在体内的寒气,助养人体阳气。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若能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不但能够提升阳气,还能缓解疲劳,促进气血运行。

泡脚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凉或者过热,最佳水温是40℃左右。持续的时间以微微出汗为宜。
在泡完脚后,可适当按揉脚部,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同样也能起到提升阳气的作用。

朋友们,今天的养生要点就分享到这里了,简单5招,越做阳气越足,大家一定要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