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每月要给多少生活费一直是很多家长关注的话题,经常有网友说自己孩子上大学一个月要1500的生活费够不够,一个月给3000的生活费多不多。
事实上这些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孩子的生活,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欺骗家长,他们够不够花报出的数量一般都不会很夸张。
有个家长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把自己在上海财经大学上大一的女儿给挂上去了。他说:每到周末我都心惊胆战的,怕女儿来要钱!今天,果不其然,又被女儿以天冷买羽绒服名义要了300,本来不想给的,因为当初说好了生活费是包干的,每月3000元,我感觉不少了!现在已经连续2个月都超支。可是怕将来被拔氧气管,还是忍痛给了女儿钱。
然后他就觉得财大把学生培养得功利性太强,一进去就会想着赶紧找工作,相对别的综合性大学而言,财经院校那种上大学感觉稍微少了点,像职业速成班似的。他认为校内各种兼职也多,什么代上课,代签到,代送外卖、快递……他表示很不满意。
有网友说: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一千五生活费差不多了吧。现在好多人上大学之后变。
但是也有网友说:您不看看这所学校在哪,难道学生要一直在学校里生活。你要是去外滩、去东方明珠吃顿饭,3000还不够呢。
其实进入大学虽然可以一直生活在学校里,如果只是吃食堂,不点外卖不在外面玩的话,那作为211的上财,有着补贴,一个月1500-2000真的够了。但是如果长期的在学校里生活,而不去接触社会,甚至不出去逛逛,了解下世界,等到工作的时候才会抓瞎,完全什么都不懂,被坑的不要不要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如果多些社会交往,并不是坏事。
笔者以为,这个家长担心的上财所谓的功利性,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真的自己的孩子懵懵懂懂在学校里学四年,生活四年,如果能考上研还行,如果考不上,那才是真心尴尬。上财能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机会不好么?等到毕业了,在社会里经历的尔虞我诈会更多。
有很多家长总是局限在自己的经历和思维中,试图去指导自己的孩子怎么做。如果您真的有实力,真的有阅历,也有背景和能力去给孩子兜底,那可以去指手画脚,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去引导孩子的成长反而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扭曲。
更何况现代社会的孩子们跟我们这一代经历的过去完全不同,现在的经济发达,社会多元化,孩子们接受或者被迫接受的东西是我们当初在大学的时候完全无法理解和经历不到的。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这样才能不至于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