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对90后的夫妻选择了做丁克家族,他们的做法不能被双方的父母所理解和支持,夫妻俩的父母双方轮番上阵,催促小两口生娃。
视频中,公公训斥其女婿说:“你不要孩子,要你干嘛?我的女王可以一个人过”。
男子的丈母娘更是直接指责:窝囊废的人才不敢生孩子。夫妻双方表示说他们不会轻易妥协。
这类问题以前在我看来是不妥的,现在看来挺正常,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是多元的,社会是更加包容的,生与不生都是自家的事。不管你反对还是接受,你都无法改变别人想要拥有的生活。
说起丁克,我想起了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康辉,康辉在其《平均分》中写道:“十几年了,妈妈已越来越少提及想抱孙子、孙女的事情,仿佛心有不甘,可又无力回天,就这样接受着我选择丁克的事实。可如果能重来,我想我一定会早早遂她的心愿,让她膝前多一个冰雪可爱的孙子,那也是她生命基因的复刻,会在未来她在或不在的日子里、在这个世界里留着她的或深或浅的印迹。”
时间不会给人改错的机会,过去了就简单的过去了,如果事事都能弥补,这世间也没有太多的意思了,没有缺憾的世界,同样是不完美的世界。
生孩子又不是给父母生的,何必留有遗憾,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定要牺牲某些东西,是对父母的孝,还是对妻子的守约……一切未知,总之要舍。如今的社会已不是前几十年的社会,但选择丁克的人们仍要面临以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父母的压力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老祖宗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绝非一件易事。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子不生,不值一两等观念。这些就影响着父母一辈对孩子生育的看法,认为人生来就是要生孩子的。
二、来自人们对“家”的理解虽然说夫妻双方一结婚就更成了家,可是我们的传统意义上的家是有父母有孩子才算得上家。两个人的家是名义上的家,实质上并不算家,没有孩子的家庭婚姻是极不稳定的,没有孩子,就没有牵挂,结婚自由,离婚洒脱。有了孩子,纵使双方对彼此厌恶感十足,若没有达到非离不可的程度,一定会对对方重新发现。父母的催生,一方面是基于传统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生活在某种限制的幸福之中。
罗翔老师说,人的价值是不可比拟的。人就是比动物高贵,把一只猫或一只狗叫成儿子女儿,最终都无法替代对人的感情。有一天你厌恶了猫狗,你可能一置了之。对人的培养情感是双向的,那是要慎重对待的。
有些人年过四十,又想起了生孩子,觉得猫猫狗狗还是不如人好,但是对女人身体又是一种伤害。
丁克不丁克,你选择的最好。